- 年份
- 2024(6854)
- 2023(9924)
- 2022(8721)
- 2021(8039)
- 2020(7306)
- 2019(16787)
- 2018(16768)
- 2017(31650)
- 2016(18136)
- 2015(20737)
- 2014(21398)
- 2013(20985)
- 2012(19882)
- 2011(18120)
- 2010(18560)
- 2009(17425)
- 2008(17536)
- 2007(16109)
- 2006(13895)
- 2005(12499)
- 学科
- 济(74689)
- 经济(74605)
- 管理(47289)
- 业(43483)
- 方法(37541)
- 企(34991)
- 企业(34991)
- 数学(33256)
- 数学方法(32736)
- 学(23238)
- 农(19380)
- 中国(18434)
- 财(17780)
- 制(14497)
- 理论(13772)
- 地方(13667)
- 业经(13229)
- 贸(12963)
- 贸易(12960)
- 易(12550)
- 农业(12398)
- 和(11626)
- 银(11306)
- 融(11301)
- 金融(11293)
- 银行(11241)
- 行(10729)
- 体(10675)
- 务(10220)
- 财务(10175)
- 机构
- 大学(271916)
- 学院(268290)
- 济(102643)
- 经济(100240)
- 研究(97382)
- 管理(95674)
- 理学(81860)
- 理学院(80823)
- 管理学(78756)
- 管理学院(78278)
- 中国(70918)
- 科学(65986)
- 京(59616)
- 农(59581)
- 所(53343)
- 研究所(48939)
- 业大(48429)
- 农业(47807)
- 财(46774)
- 中心(44174)
- 江(42207)
- 北京(37686)
- 财经(36893)
- 范(35819)
- 师范(35227)
- 院(34356)
- 经(33280)
- 州(33187)
- 技术(32120)
- 省(31829)
- 基金
- 项目(178568)
- 科学(136088)
- 基金(125874)
- 研究(121959)
- 家(113948)
- 国家(113050)
- 科学基金(92728)
- 社会(72586)
- 省(71601)
- 社会科(68441)
- 社会科学(68416)
- 基金项目(65242)
- 自然(63338)
- 自然科(61854)
- 自然科学(61829)
- 划(61584)
- 自然科学基金(60689)
- 教育(58220)
- 资助(54617)
- 编号(49575)
- 成果(41956)
- 重点(41771)
- 部(38899)
- 发(38169)
- 计划(36819)
- 创(36145)
- 课题(36102)
- 科研(35298)
- 创新(33933)
- 科技(33388)
- 期刊
- 济(111647)
- 经济(111647)
- 研究(74764)
- 学报(56341)
- 中国(54867)
- 农(53433)
- 科学(45812)
- 大学(40350)
- 学学(38060)
- 财(36899)
- 农业(35959)
- 管理(33752)
- 教育(32212)
- 技术(23740)
- 融(21268)
- 金融(21268)
- 业(19925)
- 财经(18332)
- 经济研究(18265)
- 业经(17370)
- 版(15799)
- 统计(15770)
- 经(15720)
- 业大(15468)
- 问题(15069)
- 图书(14099)
- 策(13600)
- 技术经济(13321)
- 科技(13183)
- 农业大学(12936)
共检索到399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靖 孙淑霞 陈栋 涂美艳 刘佳 江国良
【目的】本文比较分析了枇杷白肉突变体的突变型与野生型生物学特性和果实品质差异,为探讨枇杷白肉果实形成原因,以及进一步揭示枇杷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生理生化测试,分析突变型与野生型的物候期、叶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突变型与野生型的物候期十分接近,突变型的果实始熟期比野生型晚1周左右;突变型叶片长度、叶柄长度明显长于野生型,叶片厚度明显薄于野生型;突变型果实的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均小于野生型,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分别比野生型高出9.2%和9.3%,总酸含量比野生型低21%;突
关键词:
枇杷 突变体 生物学特性 果实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烨 李贺 马跃 曹飞 豆玉娟 张志宏
【目的】比较‘幸香’草莓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上的差别,为探讨草莓白肉果实形成原因,以及进一步揭示草莓果实品质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幸香’草莓白肉突变体及野生型植株为试材,记录物候期,调查植株形态指标,测定光合特性,统计产量,测定糖含量、花色素苷含量、香气等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分析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各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白肉突变体与野生型在物候期上相近;白肉突变体的叶片数显著低于野生型,而中间小叶的叶面积大于野生型,二者的单株总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在红熟期,白肉突变体果肉中花色素苷含量仅是野生型中的13.7%,而白肉突变体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
关键词:
草莓 幸香 突变体 白肉 含糖量 香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剑锋 张海娟 卢海宇 王芳展 余小林
【目的】基于转录组水平分析芜菁雌蕊退化突变(turnip pistil aborted,tpa)发生的可能原因,为揭示芸薹属作物雌蕊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tpa及其野生型植株的开放花制备的mRNA反转录成cDNA与拟南芥ATH1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在tpa及其野生型植株中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并利用RT-PCR技术对芯片筛选出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52个在野生型(W1)和完全退化株(M3)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61个在W1和部分退化株(I2)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24个在I2和M3转录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述差异基因分别属于细胞壁合成与调控、防卫与胁迫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雨 陈长军 王建新 金丽华 周明国
【目的】研究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nit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3个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获得了50个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比较了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无性和有性阶段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某些突变体中,产孢量和产子囊壳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禾谷镰刀菌对氯酸盐和氰烯菌酯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且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结论】可以将nit作为遗传标记来研究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遗传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文耀 吕伟成 胡秀荣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10代后,各代在含10.0μg.mL-1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表明Jgmr具有一定的稳定性.Jgmr与Jgms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与致病力的比较结果表明,Jgmr在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菌核形成量均比Jgms差,两者的菌落和菌丝体形态、菌核色泽与形状明显不同,Jg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田中次郎 有贺佑胜
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原生质体经化学诱变剂──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 (MNNG)处理后 ,在它们的再生叶状体中 ,出现了少量色彩发生变异的点状变异体。它们的色彩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镶嵌在一起。这类变异体的单孢子萌发成单色变异 (或野生色 )叶状体以及与母体相似的点状变异体。利用单色变异叶状体分离出绿色 (yel) ,浅桔黄色 (och)以及深桔红色 (bus)等三个突变株。突变株的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以及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实验证明 ,突变体yel和och均含一个与色彩变化有关并且符合孟德尔遗传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宏 付三雄 戚存扣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水平分析甘蓝型油菜野生型和授粉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柱头差异蛋白。【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甘蓝型油菜柱头授粉功能缺失的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柱头差异蛋白的表达,结合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与蛋白质数据检索技术,鉴定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上调表达蛋白的性质和功能。【结果】获得了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显著上调且可鉴定的蛋白有33个,包括抗胁迫/防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水解、蛋白折叠、氨基酸和氮代谢、核苷酸代谢等7类功能蛋白。【结论】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中上调表达蛋白功能广泛,这些表达蛋白可能与甘蓝型油菜柱头授粉功能的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柱头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琳 严兴洪
野生型坛紫菜壳孢子苗经MNNG处理后,在它们的叶状体中,出现了许多色彩发生变异的细胞,大部分的变异细胞随后分裂形成块状的细胞块。用酶解法分离含绿色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的单离细胞,从细胞再生体中分离出一株绿色突变体。在叶状体活体吸收光谱特性方面,绿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λmax和4λmax的峰顶分别向短波方向移动了约12 nm和3 nm。另外,绿色突变体的藻红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藻蓝蛋白的含量上升,表现出较低的PE/Chl.a和PE/PC比值,较高的PC/Chl.a比值。绿色突变体的生长和成熟均比野生型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 丁洪昌 严兴洪 刘长军
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对皱紫菜(Pyropia crispata)野生型品系(PC-WT)的壳孢子萌发体进行辐照,4周后,叶状体上均出现了黄绿、宝石红、黄橙等颜色的色素变异细胞块,经统计表明,剂量为80μW/cm~2的诱变效果最好。用酶解法将含有色素变异细胞块的叶状体细胞单个分离出来进行培养,从再生叶状体中分离到PC-JH(桔黄褐色)、PC-ZH(宝石红色)、PC-HL(黄绿色)、PC-QL(浅绿色)等纯色突变体,通过单性生殖分别获得纯合品系。各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颜色和形态均一,且与其母体叶状体相同,表明各突变品系的颜色等突变性状均能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品系相比,各色素突变品系的F_1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色素蛋白的含量及相互间的比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相互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紫外线对皱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实验所获得的色素突变品系,将成为皱紫菜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材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琨 刘志勇 单晓菲 刘文杰 梅发博 屈高扬 范伟强 冯辉
在自日本武藏野种苗公司引进的青梗菜杂交种华冠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再生DH系中,发现了一个能稳定遗传的黄化突变体,命名为pylm。与正常的青梗菜相比,pylm外型细弱,植株通体黄化,且下胚轴异常伸长。在幼苗7周大时,对突变体和对照材料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62%、75%、58%和66%。对突变体和对照材料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对突变体叶片中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
关键词:
青梗菜 黄化突变体 遗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铭 高美玲 郭宇 包秀萍 刘秀杰 刘继秀 高越
[目的]分析西瓜后绿突变体的光合特性,为进一步探究西瓜叶色后绿机制及将叶色标记应用于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发现的西瓜叶色后绿突变体63第三节位(Ⅰ时期)黄化叶片、第九节位(Ⅱ时期)绿色叶片及绿叶品系Liu-2相同节位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光合色素(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o)、总叶绿素(Chl))含量、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1)、蒸腾速率(T_r))和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产量(F_0)、最大荧光产量(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效率(ET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Ⅰ时期相比,在Ⅱ时期,正常绿叶品系Liu-2叶片中的Chl a、Chl b、Caro、Chl及Chl a/Chl b差异不显著,但Caro/Chl显著降低了2.7%;后绿突变体63叶片中的Chl a、Chl b、Caro及Chl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较Ⅰ时期分别增加177.7%,251.9%,92.0%和171.1%,而Caro/Chl极显著降低了29.2%。Liu-2的P_n、G_s、T_r分别提高133.1%,41.0%和7.3%,C_i减少16.0%;后绿突变体63的P_n、G_s、T_r分别提高1 213.7%,49.6%和17.3%,C减少19.3%。与Ⅰ时期相比,Ⅱ时期Liu-2的F_0减少4.9%,F_m、F_v/F_m、F_v'/F_m'、Φ_(PSⅡ)、qP、ETR分别增加8.0%,3.0%,33.9%,77.2%,32.2%和77.2%;63的F_0、F_m、F_v/F_m、F_v'/F_m'、Φ_(PSⅡ)、qP、ETR分别增加78.1%,124.1%,6.6%,25.3%,70.0%,34.5%和68.5%,63转绿后F_0、F_m的增加程度大于Liu-2。[结论]西瓜后绿突变体63Ⅰ时期光合色素过低,导致幼叶黄化;Ⅱ时期光合色素含量大幅提高,使叶色逐渐由黄转绿。在此过程中其Chl含量提高,光能捕捉能力增强,荧光产量增加,最终光合能力得以恢复。
关键词:
西瓜 后绿突变体 叶绿素 光合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磊 俞咪娜 胡建坤 于俊杰 尹小乐 聂亚锋 陈志谊 刘永锋
【目的】分析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突变菌株B-726的生物学性状,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克隆因外源基因插入被破坏正常表达的基因,为明确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稻曲病防治新途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突变菌株B-726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检测,分析其生物学性状;Southern杂交分析B-726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利用HiTail-PCR获得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与插入位点毗邻的基因全长;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突变菌株B-726与野生菌株P1相比致病力极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志军 陈守一 蔡永强 李金强 郭文武
为弄清朱红橘红色突变体牛肉红金橘遗传的真实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朱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实生变异体牛肉红金橘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从120对EcoRI/MseI酶切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7对(MCO5E04,MCO4E01,MC04E02,MC04E03,MC04E04,MC04E06,MCO5E02);对朱红橘及其突变体牛肉红金橘进行AFLP扩增,共扩增出648条带,其中,7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占11.11%;应用NTSYSpc 2.1软件统计分析,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215853。牛肉红金橘与朱红橘在DNA水平上确实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硕 智慧 唐婵娟 罗明昭 汤沙 贾冠清 贾彦超 刁现民
【目的】谷子是C4模式植物,其叶色突变体是研究C4光合途径的良好材料。通过研究谷子条纹叶突变体A36-S的细胞学特性并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为克隆突变基因、解析谷子叶绿体合成及发育机理、进一步理解C4光合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谷子条纹叶突变体A36-S是由育种创制的中间材料A36自然变异而来。对比A36-S及其正常表型等基因系A36-N的表型特征,调查二者的株高、叶宽、叶长、穗重、千粒重、结实率等农艺性状指标;测定A36-S和A36-N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分析A36-S的光合特性;观察A36-S和对照品种豫谷1号的叶片半薄横截切片和超薄切片,分析A36-S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别统计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和面积,从而分析叶绿体合成及发育情况;构建A36-S×SSR41的F2分离群体,统计群体中正常表型单株与条纹叶单株的数量,进行遗传分析;分别构建F2分离群体正常单株与条纹叶单株的DNA混池,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法)进行突变基因的定位;筛选、开发多个SSR标记及In-Del标记,扫描F2群体中条纹叶单株,进行进一步基因定位。【结果】谷子条纹叶突变体A36-S在全生育期表现出叶片不规则白色条纹的表型。农艺性状分析表明,相比其近等基因系A36-N,A36-S在株高、叶宽、穗重、千粒重、结实率等表型上均显著下降。光合指标测定表明A36-S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叶绿素b含量下降更为严重,同时净光合速率也明显下降。叶片解剖结构观察发现,与对照豫谷1号相比,A36-S的Kranz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但叶绿体数量和大小都显著低于对照。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现A36-S的不同细胞间叶绿体发育状况差异较大,依据叶绿体发育情况可将叶片细胞可分为3类:Ⅰ类细胞具有正常发育的叶绿体;Ⅱ类细胞叶绿体基粒及片层结构减少;Ⅲ类细胞则叶绿体结构严重异常甚至不含有叶绿体。遗传分析表明A36-S表型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F2分离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7.66—27.90 Mb区间内。【结论】谷子A36-S条纹叶突变体表现为农艺性状及光合能力下降,叶片细胞叶绿体的数量、大小及结构均表现出显著异常。条纹叶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分子标记将候选基因定位于第4染色体7.66—27.90 Mb区间内。
关键词:
谷子 条纹叶突变体 叶绿体 基因定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阮宏椿 石妞妞 甘林 杜宜新 杨秀娟 陈福如
【目的】建立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并评估其抗药性风险。【方法】以128株采自福建省未使用过杀菌剂的水稻抗病性鉴定圃的稻曲病菌为材料,以"两优培九"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抗药突变体,并测定抗药突变体的抗性水平、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结果】128株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为0.020 90.203 9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