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3)
- 2023(7836)
- 2022(5997)
- 2021(5397)
- 2020(4417)
- 2019(9887)
- 2018(10012)
- 2017(18354)
- 2016(10240)
- 2015(11517)
- 2014(11857)
- 2013(10875)
- 2012(9903)
- 2011(8775)
- 2010(8856)
- 2009(8159)
- 2008(8013)
- 2007(7291)
- 2006(6680)
- 2005(6281)
- 学科
- 济(40536)
- 经济(40478)
- 管理(24670)
- 业(22446)
- 企(16746)
- 企业(16746)
- 中国(14800)
- 农(14141)
- 地方(13431)
- 业经(10966)
- 学(10483)
- 方法(9996)
- 制(9918)
- 农业(9426)
- 体(8690)
- 财(8219)
- 数学(7849)
- 数学方法(7723)
- 理论(7422)
- 发(7286)
- 融(7103)
- 金融(7096)
- 银(7088)
- 银行(7067)
- 行(6840)
- 教育(6023)
- 地方经济(5960)
- 发展(5893)
- 展(5872)
- 环境(5821)
- 机构
- 学院(138796)
- 大学(137230)
- 研究(54434)
- 济(51184)
- 经济(49883)
- 管理(46684)
- 中国(40036)
- 理学(38922)
- 理学院(38367)
- 管理学(37497)
- 管理学院(37244)
- 科学(34979)
- 京(31757)
- 江(29838)
- 农(28593)
- 所(28334)
- 研究所(25925)
- 财(24468)
- 中心(24217)
- 业大(22398)
- 农业(22398)
- 范(21103)
- 师范(20777)
- 院(20579)
- 省(18950)
- 州(18930)
- 北京(18625)
- 财经(18473)
- 技术(18064)
- 师范大学(16651)
- 基金
- 项目(93806)
- 科学(72874)
- 研究(69303)
- 基金(65054)
- 家(58025)
- 国家(57538)
- 科学基金(48012)
- 社会(42474)
- 社会科(40021)
- 社会科学(40011)
- 省(39402)
- 基金项目(34037)
- 划(32164)
- 教育(31336)
- 自然(30139)
- 自然科(29377)
- 自然科学(29366)
- 编号(28978)
- 自然科学基金(28790)
- 资助(25023)
- 成果(24067)
- 重点(22312)
- 课题(21946)
- 发(21712)
- 部(19317)
- 创(19074)
- 江(18779)
- 创新(17943)
- 年(17701)
- 科研(17455)
共检索到224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海
随着中国进入城市化加速期,长江三角洲有条件建设世界级巨大都市带。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现代化轨道交通,是引领巨大都市带经济社会一体化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先进运输方式。以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为标志,未来长三角将建成拥有多条现代化轨道交通走廊的发达轨道交通体系,形成以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轴的"1小时交通圈",人流和物流的规模、速度、频率、效率都会远超过原有基于高速公路的"3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将真正进入高度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新时代,进而构造以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为主框架的世界级巨大都市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勇,朱磊
文章首先论证了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此基础上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进入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阶段,分析了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大都市区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城市化 长江三角洲区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祖麟 白永平
本文以大都市理论和区位理论为基础 ,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 ,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背景下 ,上海大都市周边的大城市苏州和南通未来发展的城市定位以及实现定位的途径 ,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诸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雨森 张延
针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聚类分析,证实了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等级层次;以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以苏浙为制造业基地、上海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当地和周边制造业,其"中心效应"拉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功能。研究结论为大都市圈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长三角 空间分布 投入产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存友 汤建中
文章从经济网络和城市节点两个层次出发,对长江三角洲15座城市的分布、中心职能强度、经济联系度和外向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定量分析,并把经济网络和城市节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的两个整合方向为网络城市和跨国型城市的观点,同时还提出了四条整合建议: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加快快速通道网络的建设,整合区内产业结构以及寻求新的内外整合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占恒 宋炳坚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是保证全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局的需要。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进程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提出长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并在对现有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由 1 2项指标构成的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 ,最后提出推进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进程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农业现代化性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从空间自相关的视角来揭示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区域农业现代化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从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及农业生态水平4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1998~2013年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GIS空间分析、变异系数CV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的Moran’s I指数、G*指数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进行了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3年长三角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分布;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农业现代化热点...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评价 空间分异 长江三角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群慧
本文在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之一的地位之后,具体从工业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多个指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上比全国水平高出一倍左右,相当地完成了工业现代化一半左右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工业现代化 水平评价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德斌,黄吉乔
本文从城市带的角度分析交通网络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交通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分析,进而提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交通网络布局构想。认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应该构建以公路交通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和以沪宁、沪杭、沪甬、宁杭甬高速公路为骨干的道路网络结构,以促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道宾
长江三角洲是指镇江以东、通扬运河 以南、杭州湾以北的区域,为长江人海口的冲积平原,地跨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长江三角洲突出的特点是:制造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竞争能力强,劳动生产率较高,研发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形象力和龙头功能强大,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地位突出。从总体上看,长江三角洲已基本完成了经济起飞的早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涛方 吴志强
都市连绵区的边界界定对象包括两个方面,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边界界定和内部结构边界界定。对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所有的238个县、市、区的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相应都市区的结构特征以及都市区的空间组合特征等,进而确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范围边界和内部结构边界。其结论包括①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整体空间范围包括苏州、无锡、宁波的全部以及上海、南京、常州、杭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绍兴、舟山的部分县市区;②长三角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以上海为中心的环太湖城镇密集区,以南京为中心形成沿长江城镇区,以杭州、宁波为中心形成环杭州湾城镇密集区,其内部边界界线分别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尚正永 张小林
分形研究是现代理论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形维数是刻画城市体系结构的有效参数。为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豪斯道夫维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关联维数和集聚维数,从城市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和城市随机集聚的向心性两方面,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1)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类型,但首位城市的垄断性还很强,处于由首位型分布向序列型分布转变的过程之中,中间位序的城市数量偏少,城市之间呈竞争发展态势;(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城市的空间关联性强,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在上述结论的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惠蓉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业 区域经济现代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晓明 王小丹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成长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建设环境互为影响。一方面,用2008年数据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特征,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过程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综述了常见三角洲海平面上升研究,在未来2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估计将达到220~380mm;在未来50a,长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保守的估计将达到270~610mm。未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必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造成影响,主要是:土地淹没面积大,洪涝灾害加剧,影响生产和能...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气候变化 城市化过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秉建 程久苗 罗世俊 樊小凤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模型,从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能力三个方面研究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灰色关联模型 长江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