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0)
- 2023(5649)
- 2022(4760)
- 2021(4108)
- 2020(3450)
- 2019(7667)
- 2018(7565)
- 2017(14301)
- 2016(7682)
- 2015(8733)
- 2014(8913)
- 2013(8907)
- 2012(8731)
- 2011(8274)
- 2010(8830)
- 2009(8412)
- 2008(8172)
- 2007(7650)
- 2006(7356)
- 2005(7094)
- 学科
- 济(58484)
- 经济(58441)
- 管理(23917)
- 业(20815)
- 地方(18020)
- 企(17625)
- 企业(17625)
- 方法(14311)
- 地方经济(12833)
- 中国(12253)
- 数学(12179)
- 数学方法(12064)
- 业经(10841)
- 农(10008)
- 学(9724)
- 制(8764)
- 财(7364)
- 策(7054)
- 环境(7053)
- 农业(6927)
- 银(6863)
- 银行(6859)
- 经济学(6820)
- 体(6698)
- 融(6680)
- 金融(6680)
- 行(6671)
- 和(6507)
- 发(6467)
- 划(6134)
- 机构
- 学院(121624)
- 大学(120604)
- 济(61732)
- 经济(60485)
- 研究(46122)
- 管理(44140)
- 理学(36392)
- 理学院(35929)
- 中国(35879)
- 管理学(35421)
- 管理学院(35158)
- 财(27016)
- 京(24996)
- 科学(24468)
- 所(22935)
- 江(21296)
- 中心(20703)
- 财经(20643)
- 研究所(20249)
- 经济学(19859)
- 经(18378)
- 经济学院(17374)
- 范(16625)
- 师范(16528)
- 州(16341)
- 院(16171)
- 北京(16139)
- 省(15362)
- 农(15346)
- 财经大学(14634)
- 基金
- 项目(68444)
- 科学(54085)
- 研究(52320)
- 基金(49299)
- 家(41443)
- 国家(41093)
- 社会(35370)
- 科学基金(35337)
- 社会科(33611)
- 社会科学(33600)
- 省(26935)
- 基金项目(24792)
- 教育(23869)
- 划(21284)
- 编号(20908)
- 资助(20842)
- 自然(20248)
- 自然科(19745)
- 自然科学(19741)
- 自然科学基金(19384)
- 成果(18030)
- 发(16657)
- 课题(15707)
- 重点(15687)
- 部(15022)
- 国家社会(14704)
- 发展(14362)
- 展(14148)
- 济(13866)
- 经济(13725)
共检索到210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林茂 邹永军
环鄱阳湖区域处于江西的北部,围绕鄱阳湖的城市(包括城市及城镇)大体可以包括南昌市及下辖城镇、九江市及下辖城镇、景德镇市及下辖城镇、鹰潭市及下辖城镇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小刚 翁贞林
"环鄱阳湖经济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环湖经济带。将圈内的30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法将圈内的30个县域划分为经济发达县、经济中等县、经济落后县三大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再根据综合得分将30个县域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进行排序,以便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30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立春 林振山 琚胜利 赖正清 吴连霞 张志荣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丽萌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基本状况,通过分析制约县域人口迁移与城镇化进程的深层因素,探讨促进环鄱阳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从而得出处理好人口、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促进环鄱阳湖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玉保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和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西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支撑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矛盾。文章从江西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提出江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高职教育 发展 思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世建 刘艳
2008年3月,江西省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当年区域内生产总值335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3.4亿元,出口总额35.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1.3%、50.3%、57%和64.8%,区位优势明显。但是,作为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还未达成共识;地区间发展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明 李光辉
"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提出的以地方为主导的经济合作体系,其地理范围应该包括中国的四省三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及北京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建秋
河南“开放带动”战略的重要战术选择──营造环郑州经济圈郑州市副市长周建秋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开放带动”战略在省内外、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赞同。本文慎重提出河南“开放带动”战略的重要战术选择——营造环郑州经济圈。一、“环郑州经济圈”的区域范围及特点由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目前有关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论述几乎都是针对广西或某些地区的发展战略展开的,这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应当站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它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换言之,要把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国家大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第一,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二,与中国的能源战略结合起来。第三,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结合起来。第四,与中国加强周边国家次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五,与中国开放战略结合起来。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不仅是相关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而且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最高决策层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
环北部湾 经济圈 开发 国家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晓明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高位推进,以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旅游符合其产业遴选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培育旅游旗舰集团;构建无障碍旅游区;落实旅游"二次创业"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休闲旅游 思路与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左剑 熊铭贵
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加强城市旅游区域合作,突显整体优势,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同发展,同时,联合打造鄱阳湖城市旅游强势品牌,从而更好地实现共赢。本文论述了城市旅游发展对城市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旅游在地理、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地方文化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在行业壁垒、政府引导、经济差异、推进主体、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鄱阳湖城市旅游区域合作应建立共同市场规则、形成发展机制和模式、创新营销观念、产品开发、多种旅游形态相结合等主要发展战略举措。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彦林
按照区位相近原则规划的城市经济圈(带、群),如果缺乏强势的经济集聚中心和优势产业的支撑,这样的城市经济圈(带、群)则较多的具有地理空间的属性,而缺乏经济学意义的属性。构建城市经济圈,要致力于形成和强化投资热点效应,以热点效应集聚优质资源。城市经济圈是国土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必须与国土主体功能规划相结合。安徽应该按照一主、多次、立体型布局的战略思路,构建以沿(巢)湖经济圈为核心、沿江和沿淮城市经济带为两翼的"一个核心,两翼支撑"的"三沿"城市经济圈,形成多层次、跨越型、现代化的主体功能区布局,对外主打"三沿"城市经济圈一张牌,强化安徽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中的整体竞争、规模竞争、创新竞争和体制竞争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焕波 齐晔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新能源产业也迅速发展。京津冀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相应提出具体战略建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供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京津冀经济区 气候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黎咏华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政府呈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横跨九江市的永修、德安、共青、星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