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0)
2023(6651)
2022(5539)
2021(5191)
2020(4489)
2019(10080)
2018(9721)
2017(19764)
2016(10453)
2015(12197)
2014(12114)
2013(12490)
2012(11872)
2011(10744)
2010(11399)
2009(11519)
2008(10753)
2007(10092)
2006(9408)
2005(9162)
作者
(31032)
(25241)
(24996)
(24282)
(16040)
(12054)
(11683)
(9803)
(9521)
(9245)
(8539)
(8524)
(8249)
(8036)
(8023)
(7836)
(7478)
(7451)
(7182)
(7180)
(6629)
(6197)
(6026)
(5854)
(5795)
(5734)
(5709)
(5668)
(5198)
(4989)
学科
(43076)
经济(43024)
管理(30650)
(30156)
(27314)
金融(27314)
(25832)
银行(25824)
(25117)
(23675)
企业(23675)
中国(22912)
方法(17874)
(17221)
数学(16328)
数学方法(16228)
(14391)
(13309)
中国金融(11349)
(10428)
贸易(10410)
(10199)
(9755)
制度(9753)
业经(9674)
地方(9213)
(9055)
(8987)
财务(8964)
财务管理(8946)
机构
大学(157736)
学院(155133)
(71750)
经济(69931)
管理(57204)
研究(53995)
中国(51746)
理学(46586)
理学院(46162)
管理学(45613)
管理学院(45314)
(39461)
(33999)
财经(30092)
中心(27401)
(27061)
(26283)
(25702)
科学(25595)
(23894)
经济学(23547)
银行(23038)
(22853)
北京(22834)
研究所(22564)
金融(22448)
财经大学(22379)
(21980)
(21495)
经济学院(21322)
基金
项目(85114)
研究(67413)
科学(66276)
基金(61465)
(51066)
国家(50600)
科学基金(43097)
社会(42923)
社会科(40888)
社会科学(40879)
(32071)
教育(31580)
基金项目(31198)
编号(28634)
资助(26897)
(26705)
成果(25317)
自然(24945)
自然科(24350)
自然科学(24340)
自然科学基金(23917)
(20205)
课题(20109)
重点(18908)
(18673)
(18636)
教育部(17963)
(17667)
国家社会(17576)
项目编号(17431)
期刊
(86164)
经济(86164)
研究(59740)
(39649)
金融(39649)
中国(36547)
(29837)
管理(22841)
(20329)
教育(19185)
学报(17811)
科学(16950)
财经(16310)
大学(14666)
(13897)
经济研究(13700)
学学(13418)
业经(13193)
技术(12455)
农业(12373)
问题(11601)
理论(11237)
(10982)
实践(10109)
(10109)
国际(10020)
(8362)
商业(8099)
技术经济(7533)
现代(7275)
共检索到269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云  王光远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效风险管理工具的同时,又因其强大的杠杆特性也曾给金融衍生品市场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本文在客观阐述金融衍生品本质特征和主要风险表现的基础上,以中信泰富事件为线索,分析了导致衍生品交易重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从立法、市场、内控和人才等方面提出如何构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安全网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妍芳  
一、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的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符合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要求,对完善我国金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巫宏标  
金融衍生品存在收益形式复杂、收益率不固定等特征。新《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衍生品的规定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衍生品对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提出了挑战,税收制度也影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及发展。对金融衍生品征收增值税将显著优于征收营业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义奇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亟待加快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交易明显不够活跃,如2006年前两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建华  
金融衍生品是一个经济实体将具体的金融风险转移给那些更愿意或更有能力管理风险的经济实体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和价格风险目的的一种资金运作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运行状况,文章就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良性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力峰  
对于在国内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必要性,市场参与者和理论学术界并无异议。但通过对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不足、金融市场缺乏合理准确的基准利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意识不足、场外市场中介机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当前并不是推出金融衍生产品的恰当时机,而应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国债现货市场、培养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场外市场的中介机构,为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毛雅娟  喻世友  吴荣福  
本文着眼于澳大利亚在治理金融衍生品市场内幕交易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一个崭新的前瞻性课题,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内幕交易问题展开研究。作者认为,由于内幕交易与信息非对称性之间存在的内在冲突,实际上反内幕交易法规很难有效地阻止金融衍生品的内幕交易行为,过于复杂的反内幕交易法规会对市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放松内幕交易监管这一新思维将对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为有益,应该让市场来决定内幕交易行为的“存亡”。但目前最为现实、温和的选择仍然是修改现行反内幕交易法,以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最后,笔者对如何缓解中国目前内幕交易猖獗的现状提出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钦先  常海中  
金融虚拟性是金融衍生品的本质特征,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虚拟性的最典型代表。金融衍生品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何种功能的发挥要取决于存在何种金融生态环境。金融衍生品既可能分散或转移风险,也可能累积和提升风险;既可能通过价格发现来优化资源配置,也可能由于价格扭曲而劣化资源配置;既具有杠杆交易(放大操作)功能,也具有扭曲财富公平再分配的功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玲敏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投资工具,其杠杆原理决定了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投资收益,但也可能面临由于投资人运用不当或者过度投机,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造成巨额损失。由美国次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斯文  
随着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升,人民币汇改的持续推进,我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日益突出,外汇衍生品是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有效工具,发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最优汇率风险对冲的理论模型,揭示出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微观基础,然后对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演进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包括推出外汇期货合约、扩大市场对内开放、健全参与者内控体系以及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迅雷  
该文分别从我国的融资结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以及三板市场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及衍生品市场的现状;进而研究了证券市场及衍生品市场的未来,认为证券市场的成长性将超越周期性成为行业的主导因素,并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开启中国的衍生品时代,带来衍生品市场的巨大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荣芳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衍生品交易几乎垄断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率型产品仍是主要交易品种,但信用衍生品已逐渐成为衍生品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发现,信用衍生品是美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产品,然而其近几年的发展明显趋于投机套利功能,其有效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功能则被弱化。在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使许多银行和对冲基金面临巨幅亏损。本文认为对信用衍生产品应有客观的评价,应趋利避害引入中国金融市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智勇  刘任重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杠杆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蕴含着大量的风险。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国内文献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随后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祁东  
伴随着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完善对其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分析,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炜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