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5)
2023(5202)
2022(4462)
2021(4178)
2020(3739)
2019(8142)
2018(8613)
2017(16696)
2016(9529)
2015(11041)
2014(11418)
2013(11186)
2012(10771)
2011(9838)
2010(10301)
2009(9934)
2008(9775)
2007(9252)
2006(8525)
2005(8084)
作者
(28938)
(23764)
(23692)
(22959)
(15102)
(11315)
(10958)
(9215)
(9048)
(8795)
(8022)
(7991)
(7778)
(7757)
(7680)
(7414)
(7099)
(6924)
(6882)
(6865)
(6437)
(5917)
(5889)
(5539)
(5505)
(5464)
(5395)
(5311)
(4958)
(4861)
学科
(33723)
经济(33671)
管理(26069)
(22400)
(17225)
企业(17225)
中国(14175)
方法(12971)
(12779)
(11627)
数学(11424)
数学方法(11299)
(11297)
(10114)
银行(10094)
(9683)
(8963)
(8171)
(8041)
金融(8034)
(7021)
贸易(7013)
业经(6926)
(6853)
(6708)
制度(6707)
教育(6543)
农业(6482)
地方(6295)
体制(6255)
机构
大学(138368)
学院(137815)
(54821)
经济(53351)
研究(49584)
管理(47226)
中国(41573)
理学(38298)
理学院(37863)
管理学(37245)
管理学院(36979)
(32218)
(30907)
科学(28607)
(26162)
(23794)
(23753)
财经(23645)
研究所(23022)
中心(23012)
(21174)
北京(20512)
(18989)
农业(18649)
(18642)
业大(18633)
师范(18411)
(17955)
财经大学(17258)
经济学(16664)
基金
项目(77648)
研究(60007)
科学(58673)
基金(53103)
(46026)
国家(45606)
科学基金(36783)
社会(35579)
社会科(33524)
社会科学(33517)
(30543)
教育(28461)
基金项目(26950)
编号(26391)
(26071)
成果(24280)
资助(23008)
自然(21973)
自然科(21347)
自然科学(21334)
自然科学基金(20918)
课题(19448)
(17550)
重点(17470)
(16729)
(16286)
项目编号(16116)
(16039)
(15261)
教育部(14800)
期刊
(68852)
经济(68852)
研究(48835)
中国(32973)
(24806)
(22334)
学报(22054)
(20996)
金融(20996)
教育(20849)
管理(18993)
科学(18308)
大学(16617)
学学(15247)
农业(14234)
技术(12253)
财经(12190)
业经(11759)
经济研究(11164)
(10484)
问题(9831)
图书(8828)
(8646)
理论(8266)
实践(7492)
(7492)
国际(7389)
(6756)
论坛(6756)
商业(6747)
共检索到233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邵志高  张瀚元  刘蕴霄  冯艳艳  
一、引言随着中国债券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债在支持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居民储蓄及资金增值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储蓄国债发行定价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储蓄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调研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的现状,剖析了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储蓄国债管理及定价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中红  刘頔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步伐愈来愈近。改革与存款基准利率挂钩的储蓄国债管理机制成为大势所趋。一、我国储蓄国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储蓄国债以来,实行的是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的发行方式。此模式曾为有效弥补财政赤字、提供稳定的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这种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难以实现国债发行成本最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建伟  
一、欧美国家关于储蓄国债政策的讨论与调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金融业爆炸式发展,可流通债券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产品,市场容量和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张,欧美发达国家的储蓄国债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发行压力,一些国家对其可持续发展开展了思考与讨论。英国、美国经过讨论认为储蓄国债对于扩大投资者基础、分散国债筹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调整管理策略;2004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建议加拿大政府放弃储蓄国债,称这样做将在9年内节约资金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栋  
凭证式储蓄国债自1994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发行以来,深受国债承销机构和投资者的喜爱。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凭证式储蓄国债自身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储蓄国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以发行电子式储蓄国债为契机,使其成为一只成熟的、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国债新品种,进一步完善我国储蓄型国债的发行管理,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秉国  
针对"农民购买储蓄国债相对困难"这一情况,2012—2013年,中国国债协会先后三次邀请财政部国库司和人民银行国库局,以及协会部分单位会员的有关负责人共同组成调研组,赴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苏省的4个市(州)、5个县(市)、6个乡镇、20多个一线储蓄网点进行了调研。一、调研地区农村储蓄国债投资意愿及现状1.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储蓄国债销售情况良好。据邮政储蓄银行湖南分行统计,该行从2008年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类承曜  
一、凭证式储蓄国债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凭证式国债债权的记录和管理分散在各承销机构的基层营业网点,没有统一的发行及债权托管系统,因此,客观上形成了投资人和承销机构,承销机构和财政部之间的双重债务关系。这种双重债务关系已成为产生凭证式国债发行及管理方式中深层次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发风险。由于凭证式国债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虞俊杰  
一是创新国债品种。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储蓄国债创新提供了契机。从我国国情来看,保留目前中短期国债,这类国债符合追求稳定收益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投资群体。创新变动期限类和长期固定期限类国债品种。变动期限类国债最长设计为10年期,可选择3年、5年、7年终止投资,适合于想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高收益但未来支出不确定的投资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从法  周立平  张红闪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随后,央行行长在两会上明确表示存款利率或将两年内放开,这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了加速期,我国储蓄国债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储蓄国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储蓄国债市场化,并研究在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下,当前储蓄国债发行工作存在管理落后、缺乏定价机制、储蓄国债期限结构失衡、流动性差、隐藏提前兑付风险和发行失败风险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储蓄国债发行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中俊  谢晓帆  
德国住房储蓄体系的考察张中俊,谢晓帆早在1988年西德专家向我国体改部门介绍德国住房储蓄体系,1991年德国专家在武汉市住房金融研讨会上作过该体系的专题报告。1994年5月,德国一家最大的私营施豪住房储蓄银行(建房储蓄信贷社)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红闪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已逐步成为中国不可回避的选项。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号角正式吹响。此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稳步推进中不断取得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之下,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资金供求状况越来越敏感,较大幅度及频率地波动也直接关系到储蓄国债的价格变动,从而给中国储蓄国债管理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结合国际经验及中国国内实际情况,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储蓄国债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如何加强储蓄国债管理提出对策及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虞俊杰  
2012年6月央行宣布允许银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至1.1倍,历史性打破了银行业实行划一存款利率的格局,这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影响深远,也不可避免地给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基础上浮一定比例定价的储蓄国债带来连锁反应。为此,我国储蓄国债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储蓄国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永祥  
本文回顾了 1996~ 2 0 0 2年我国利息率连续 8次下调而居民储蓄却逆势激增、存贷款差额扩大的运行情况 ,从储蓄功能多元化角度解析了其原因 ,并对未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出路及利息走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国强  卢立明  
我国巨额居民储蓄存款未能转化为投资,反映出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效率低下,这种状况若得不到解决,势必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增强投资者信心,完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适应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俞建国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学界许多人撰文谈到目前我国储蓄与投资失衡的问题,而谈及"失衡",多半都认为储蓄大于投资,结论自然就是要加强、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他们的依据,一是银行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越来越大,二是外汇储备越来越大。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资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