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7)
2023(6808)
2022(5739)
2021(5170)
2020(4262)
2019(9401)
2018(8881)
2017(16504)
2016(9200)
2015(10001)
2014(9504)
2013(9423)
2012(8716)
2011(7889)
2010(7890)
2009(6933)
2008(6691)
2007(5802)
2006(5099)
2005(4401)
作者
(31509)
(26284)
(26138)
(24518)
(16788)
(12969)
(11513)
(10282)
(10102)
(9129)
(9107)
(8723)
(8715)
(8457)
(8415)
(8226)
(8096)
(7884)
(7706)
(7626)
(6992)
(6560)
(6276)
(6012)
(5978)
(5856)
(5718)
(5657)
(5544)
(5429)
学科
(33642)
经济(33594)
管理(25151)
(24612)
(19211)
企业(19211)
方法(16004)
数学(14317)
数学方法(14172)
(10426)
(9929)
(9615)
中国(9002)
(8384)
贸易(8382)
(8168)
业经(7567)
农业(6908)
(6499)
技术(5909)
(5834)
财务(5823)
财务管理(5811)
环境(5675)
企业财务(5540)
(5486)
银行(5432)
地方(5397)
(5310)
金融(5310)
机构
大学(134584)
学院(132046)
研究(52258)
(51861)
经济(50951)
管理(47292)
理学(41800)
理学院(41253)
管理学(40313)
管理学院(40110)
科学(37363)
中国(37291)
(36695)
农业(29601)
业大(29451)
(29376)
(29331)
研究所(27497)
中心(22373)
(21678)
(19855)
(19766)
农业大学(19732)
(18251)
北京(18188)
财经(17778)
(17224)
科学院(16508)
(16416)
研究院(16176)
基金
项目(99520)
科学(76338)
基金(73439)
(70213)
国家(69666)
研究(60774)
科学基金(56799)
自然(41173)
自然科(40233)
自然科学(40212)
自然科学基金(39568)
基金项目(39191)
社会(38879)
(38585)
社会科(36861)
社会科学(36849)
(34138)
资助(29718)
教育(27016)
重点(23241)
计划(22901)
科技(21143)
(21140)
(20877)
(20844)
编号(20775)
科研(20701)
创新(19631)
(19278)
专项(17462)
期刊
(50885)
经济(50885)
学报(36065)
研究(34431)
(31618)
科学(29267)
大学(25560)
中国(25021)
学学(24760)
农业(21132)
管理(16319)
(15902)
(11789)
业大(11188)
(10374)
金融(10374)
林业(9900)
经济研究(9478)
教育(9013)
农业大学(8978)
(8741)
财经(8684)
业经(8425)
科技(8237)
技术(8155)
(7439)
问题(7038)
中国农业(6258)
(6107)
国际(6032)
共检索到18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丽  夏玉芳  杨怡之  
以构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分别径级0.5~1.0、1.0~1.5和≥1.5 cm的苗木进行留顶、截顶(地上部分留30 cm)和切根+截顶(留主根5 cm,地上部分留30 cm)3种处理。造林成活一年后调查每个处理根系生长状况,通过测定主根、一级侧根、二级侧根和须根(d≤1 mm)的生物量、累计长度和表面积,研究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径级0.5~1.0 cm的苗木,留顶效果最好,根系总生物量、累计长度以及表面积分别为71.3 g、758.1 cm、1371.2 cm2,其次是截顶处理,切根+截顶处理效果最差;径级1.0~1.5 cm切根+截顶处理最好,根系总生物量、累计长度以及表面积分别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烟亚萍  刘勇  贺国鑫  薛敦孟  李成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条件下楸树苗木生长及养分状况,确定楸树苗木合理水肥管理措施。【方法】本文以楸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3个水分梯度(30%饱和持水量(FWC)、50%FWC、70%FWC),和4个施肥量(T1(氮0 g,磷0 g,钾0 g)、T2(氮2 g,磷1 g,钾1.5 g)、T3(氮4 g,磷2 g,钾3 g)、T4(氮6 g,磷3 g,钾4.5 g)),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楸树苗木生理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楸树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关系。【结果】水肥耦合对楸树苗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丽  刘勇  乔栋  冯雪瑾  王凯  鲜李虹  陈佩青  
【目的】了解毛白杨苗木木质化期的灌溉参数对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影响,为生产上科学制定毛白杨苗期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良种“北林雄株1号”为材料,于苗木木质化期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以土壤水势值降至-20、-40、-60、-8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阀值),常规灌溉为对照,共5个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个生长季后,研究苗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幼树保存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造林3个生长季后,木质化期灌溉起始阀值为-40 kPa处理的毛白杨保存率最高,为9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保存率与苗期茎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存在着显著正相关。2)-40 kPa处理的毛白杨造林1~3生长季的树高增量和胸径增量最大,分别为0.6 m、2.32 m、2.91 m、8.55 mm、54.58 mm、78.79 mm,分别显著高出对照0.47 m、1.40 m、1.29 m、5.55 mm、43.83 mm、48.83 mm。3)木质化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苗木在造林3个生长季后的叶片含水率等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4)苗期木质素含量与幼树的木质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造林后3个生长季结束时,除-20 kPa处理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的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木质化期对毛白杨苗木进行合理灌溉是有必要的,可在不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后的早期生长;木质化期合理灌溉所造成的木质化程度降低以及生理影响在造林后会得到恢复。在与本试验地条件相似地区培育毛白杨苗木时,木质化期最适宜的灌溉起始阈值为土壤水势-40 kP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丽   刘勇   乔栋   冯雪瑾   王凯   鲜李虹   陈佩青   
【目的】了解毛白杨苗木木质化期的灌溉参数对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影响,为生产上科学制定毛白杨苗期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良种“北林雄株1号”为材料,于苗木木质化期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以土壤水势值降至-20、-40、-60、-8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阈值),常规灌溉为对照,共5个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个生长季后,研究苗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幼树保存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造林3个生长季后,木质化期灌溉起始阈值为-40 kPa处理的毛白杨保存率最高,为9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保存率与苗期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2)-40 kPa处理的毛白杨造林1~3生长季的树高增量和胸径增量最大,分别为0.60 m、2.32 m、2.91 m、8.55 mm、54.58 mm、78.79 mm,分别显著高出对照0.47 m、1.40 m、1.29 m、5.55 mm、43.83 mm、48.83 mm。3)木质化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苗木在造林3个生长季后的叶片含水率等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4)苗期木质素含量与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正相关。造林后3个生长季结束时,除-20 kPa处理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的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木质化期对毛白杨苗木进行合理灌溉是有必要的,可在不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后的早期生长;木质化期合理灌溉所造成的木质化程度降低以及生理影响在造林后会得到恢复。在与本试验地条件相似地区培育毛白杨苗木时,木质化期最适宜的灌溉起始阈值为土壤水势-40 kP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丽  刘勇  乔栋  冯雪瑾  王凯  鲜李虹  陈佩青  
【目的】了解毛白杨苗木木质化期的灌溉参数对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影响,为生产上科学制定毛白杨苗期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良种“北林雄株1号”为材料,于苗木木质化期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以土壤水势值降至-20、-40、-60、-80 kPa作为灌溉起始阀值),常规灌溉为对照,共5个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个生长季后,研究苗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幼树保存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1)造林3个生长季后,木质化期灌溉起始阀值为-40 kPa处理的毛白杨保存率最高,为93%,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保存率与苗期茎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存在着显著正相关。2)-40 kPa处理的毛白杨造林1~3生长季的树高增量和胸径增量最大,分别为0.6 m、2.32 m、2.91 m、8.55 mm、54.58 mm、78.79 mm,分别显著高出对照0.47 m、1.40 m、1.29 m、5.55 mm、43.83 mm、48.83 mm。3)木质化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毛白杨苗木在造林3个生长季后的叶片含水率等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影响。4)苗期木质素含量与幼树的木质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造林后3个生长季结束时,除-20 kPa处理幼树的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的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木质化期对毛白杨苗木进行合理灌溉是有必要的,可在不影响苗木木质化程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后的早期生长;木质化期合理灌溉所造成的木质化程度降低以及生理影响在造林后会得到恢复。在与本试验地条件相似地区培育毛白杨苗木时,木质化期最适宜的灌溉起始阈值为土壤水势-40 kP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勇  
通过对贮藏条件下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的研究,基本摸清了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油松、侧柏苗木病原菌感染情况,苗木叶绿素、碳水化合物、水势、RGP、DBB及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得出根系外渗波电导率是评价苗木因贮藏造成根系腐烂而失去活力的简便有效指标。研究还发现,苗木休眠可分为生理休眠和强迫休眠,生理休眠的苗木,在进入完全休眠后,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才能打破休眠,油松是生理休眠苗木,需5℃以下温度35-80天才能解除休眠。强迫休眠的苗木只要遇上适宜的生长环境就能萌发生长,侧柏属强迫休眠苗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潘珠静  郭丽丽  许涛  史锋厚  沈永宝  
【目的】根系是维持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之一,研究不同比例芽苗切根处理对南京椴苗木根系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探寻最适切根强度,为培育优质南京椴苗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椴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芽苗移栽时分别对其进行切除主根1/3、1/2及2/3处理,以不切根处理作为对照(CK),一个生长季后分别测定各处理苗木的根系生物量及根构型。【结果】芽苗切根处理对于苗木主根生物量、侧根生物量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生长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 0.05),其中切根1/2、2/3处理的苗木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最佳;切根2/3处理的苗木根构型较好,其侧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总根尖数等根系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粗根能更快响应芽苗切根带来的损伤,在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形态指标上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切根2/3处理的苗木粗根根系长度和根系面积等指标较优,显著高于其他切根处理(0.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应叶青  刘鹏  王兴华  张雪  梅丽  郁万文  吴家胜  
以长江以南8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喜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土培盆栽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干旱对不同种源喜树苗期生长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旱胁迫下各种源叶片喜树碱含量,计算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限制喜树苗期的生长,不同喜树种源地径和苗高的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不同干旱处理间和种源间喜树的地径增粗、苗高增长、总生物量及叶产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对叶片喜树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干旱处理程度加深,叶片喜树碱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导致大部分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降低,仅有桂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宋廷茂  
对樟子松、油松、侧柏和华北落叶松苗木根生长潜力(RGP)的研究表明,不同树种苗木间RGP的差异很大,且发根与根伸长的时间先后不一.对于侧柏苗木,一个指标就可反映其RGP的大小,而对樟子松、油松和华北落叶松至少需要两个指标才能全面表达其苗木的RGP.苗木地上部的顶芽和针叶对生根具有重要作用.春季不同起苗时间对RGP也有很大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履一  翟明普  吴强华  
本文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查取土壤水分常数,结合苗木PV曲线,苗木脱水造林试验以及苗木茎水势和土壤水势的关系等,全面分析了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造林的需水特性,指出该地区土壤水分足以使其成活和生长,而对苗木生长量的调查则表明,有的立地土壤水分过多而影响了造林后苗木的正常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廷茂  郎建民  赵朝中  李志丹  
由于樟子松苗木出圃期间,苗木活力容易降低,人工造林难以成功,从而影响了这一优良树种大量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樟子松(2-1)型苗木越冬贮藏方法和越冬期间苗木水势、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越冬后造林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而筛选出樟了松苗木以原床覆土越冬、早春随起随栽造林效果最佳,只要在出圃期间保护好根系和顶芽,在大兴安岭适生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是完全可以成功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继醇   李兆佳   周光益   赵厚本   王旭   邱治军   吴仲民  
【目的】揭示增加光照对林下樟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促进退化天然次生林的更新,【方法】选择中上层植物种为常绿阔叶树和苦竹的退化天然次生林,采用伐除苦竹后补植樟树苗木的方法研究增加光照对樟树苗木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遮阴试验研究樟树幼苗对光照强度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伐除苦竹对林下樟树苗木存活和生长有明显影响,林冠开度由2.36%±0.46%(对照林分)提高到11.37%±0.87%(伐除苦竹林分)时,樟树苗木存活率由16.67%提高到63.89%,地径生长量由0.5 cm提高到0.9 cm,树高生长量由0.16 m提高到0.63 m。在30%~50%遮阴条件下,樟树幼苗高生长显著高于对照(未遮阴)和其他处理的植株,遮阴70%~90%时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0%~70%遮阴处理下的叶片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和90%遮阴处理;叶面积和叶片厚度随着遮阴程度增加而下降,而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增加并呈台阶式变化,70%~90%遮阴下的叶片含水量显著高于光照更强的处理。遮阴使樟树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上升,但遮阴强度达到90%时叶片叶绿素a和b含量出现下降;遮阴强度达到70%及以上时,叶绿素a/b比值低于其他处理。随着遮阴程度上升,樟树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逐渐下降,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有例外(遮阴70%),光饱和点范围为800~1 200μmol·m~(-2)·s~(-1),且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结论】在苦竹扩张严重的退化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中,伐除苦竹增加林地光照可提高樟树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有利于林分的更新和提质增效。轻度和中度遮阴条件下,樟树幼苗可通过减少对叶片的投入、降低最大净光合能力及提高叶绿素含量等策略来适应光照限制的生境;强度遮阴将严重抑制樟树幼苗的生长,从控制试验结果看,70%遮阴率是限制樟树幼苗生长的光照强度阈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建荣  万贤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徐锡增  Robert D.Guy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水分和热胁迫对生长期间苗木的气体交换、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值 )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结果如下 :(1 )水分胁迫使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 4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但热胁迫只影响杉木和北美乔柏的净光合速率 ,对马尾松的净光合速率影响不大。 (2 )对针叶气孔导度的研究发现 ,水分和热胁迫均对马尾松苗木针叶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气孔导度只有轻微影响。 (3)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 (4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春华  李昆  崔永忠  谢正伦  杨文生  施永泽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乡土树种川楝1年生苗木进行5种晾晒处理试验,测定不同晾晒处理后根系的相对含水率、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和移植后的成活率,分析探讨川楝苗木水分与苗木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楝苗木活力与其苗木水分密切相关,在晾晒的过程中苗木失水使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最终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和影响幼林生长情况。在川楝造林时,要做好起苗后的苗木保护工作,尤其是根系的保护,这对于维持苗木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