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72)
2023(16688)
2022(14132)
2021(13281)
2020(11115)
2019(25615)
2018(24991)
2017(48071)
2016(26591)
2015(30320)
2014(30806)
2013(29939)
2012(27484)
2011(24337)
2010(24531)
2009(22606)
2008(22527)
2007(20183)
2006(17984)
2005(16296)
作者
(76039)
(62999)
(62734)
(59847)
(40112)
(30039)
(28649)
(24571)
(24019)
(22874)
(21465)
(21349)
(20236)
(20136)
(19869)
(19202)
(18818)
(18686)
(18121)
(17979)
(15711)
(15605)
(15268)
(14424)
(14304)
(14297)
(14060)
(13945)
(12686)
(12498)
学科
(99914)
经济(99746)
管理(94298)
(92942)
(89744)
企业(89744)
方法(45634)
(40901)
数学(35718)
数学方法(35330)
业经(29658)
(29649)
中国(26974)
(25270)
财务(25194)
财务管理(25151)
(24364)
企业财务(23895)
理论(22680)
(21775)
银行(21730)
技术(20749)
(20733)
(20504)
(19861)
(19598)
地方(18124)
(18008)
(17280)
(17199)
机构
学院(376919)
大学(371258)
管理(149302)
(144722)
经济(141371)
理学(127502)
理学院(126138)
管理学(124169)
管理学院(123470)
研究(118756)
中国(94494)
(79458)
(77557)
科学(71830)
(59264)
财经(58678)
(58485)
(56094)
中心(54447)
研究所(53079)
(53047)
业大(52545)
北京(50034)
(46906)
(46892)
师范(46420)
技术(43882)
农业(43804)
(43402)
财经大学(43338)
基金
项目(247844)
科学(195243)
研究(186058)
基金(178183)
(153417)
国家(152029)
科学基金(131919)
社会(115522)
社会科(109276)
社会科学(109246)
(98611)
基金项目(94237)
教育(87446)
自然(84972)
自然科(82989)
自然科学(82968)
(81832)
自然科学基金(81504)
编号(77945)
资助(73145)
成果(63902)
重点(55051)
(54493)
课题(54261)
(52739)
(51246)
创新(48934)
(48855)
项目编号(48841)
教育部(47372)
期刊
(165212)
经济(165212)
研究(113824)
中国(78544)
(65836)
管理(60050)
学报(56211)
科学(51454)
(50035)
教育(48655)
大学(43193)
(40978)
金融(40978)
学学(40615)
技术(36866)
农业(33028)
财经(30154)
业经(26638)
(25666)
经济研究(25021)
问题(20705)
理论(18671)
技术经济(18639)
(18258)
财会(18247)
图书(17997)
现代(17360)
科技(17106)
职业(16996)
实践(16886)
共检索到569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只海平  王明耀  富国亮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利益机制等问题,导致合作难以深入。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重要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荣奕  
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破解校企合作壁垒、推进深度合作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共同利益诉求,使构建共同体成为可能。由于合作中也存在价值、经济、体制、文化方面的冲突,因此,形成利益共同体就要规避校企之间的冲突,满足校企合作共同的诉求,建立共同愿景,完善法律框架,建立理事会,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优化环境氛围,从冲突走向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文章在深入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的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内在动力机制和文化对接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高效运作,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技术本科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创新形式。技术本科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包括:共同的愿景、文化的共融、资源的互补、利益的共赢以及制度的保障。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包括: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组织机制、建设同工同酬的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开发企业需求导向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技术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只海平  富国亮  
内涵"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通过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合作基础,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合作目标,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联合构建的一种合作办学新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振洪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具有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等特征。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为平台构建高职育人机制,能有效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苏华  
职业教育需要有效的校企合作来支撑,但是目前面临着两大瓶颈:理想的合作企业难求、校企利益共同体难建。在对这两大瓶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它能够超越单一企业的有限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幼岩  
利益是人们的基本动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是人们理性选择。合作是实现校企双方整体利益更大化的可能性,互惠合作是促进校企双方利益帕累托改善的基本策略,互补合作是实现校企双方利益帕累托最优必要条件,完善合作机制是促进校企双方持续合作的催化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费芳  
要进行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需要分析其中存在的障碍,从校、企、政、地等方面的价值需求出发,依托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起合作平台、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等的合作,进而建立起校企价值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司林梅  杨光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成为决定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针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提出要遵循政府主导、互利互惠和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构建由政府、院校和企业三方参与的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云奇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力、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以汽车专业群为例探索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与企业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并以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设计创业项目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业质量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同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莉  
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意义重大,能使学校、企业、学生多方获益,但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针对酒店专业校企合作的诸多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立足国情,以求建设一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文宏  
建设信息化校园已成为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IT校园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在IT校园建设和运营阶段有哪些可以选择的模式,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建设及运营模式,本文就校企合作建设IT校园的模式及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杰  
建构优良学风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命题。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存在建设理念模糊、教学管理缺位,学生学习目标缺失、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纪律意识淡薄、自律性偏低、学习氛围不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通过建构制度文化管学风、全员参与育学风、科学管理促学风、就业导向强学风、产教融合助学风、特色活动浓学风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得高职院校的学风从根本上改观,优化育人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