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1)
2023(4395)
2022(3676)
2021(3483)
2020(2871)
2019(6534)
2018(6822)
2017(12594)
2016(7122)
2015(8364)
2014(8665)
2013(8275)
2012(7844)
2011(7262)
2010(7300)
2009(6704)
2008(6560)
2007(5950)
2006(5179)
2005(4709)
作者
(21230)
(17542)
(17393)
(16735)
(11094)
(8309)
(8112)
(6807)
(6748)
(6362)
(6004)
(5947)
(5785)
(5731)
(5647)
(5368)
(5345)
(5114)
(5066)
(4997)
(4622)
(4348)
(4293)
(4177)
(4070)
(4040)
(3945)
(3827)
(3659)
(3604)
学科
(23738)
经济(23700)
管理(17623)
(13068)
(10478)
企业(10478)
方法(10241)
数学(8487)
数学方法(8396)
(7376)
金融(7369)
中国(7275)
(7119)
贸易(7117)
(6985)
(6982)
理论(6541)
(6431)
(6369)
银行(6350)
(6274)
(6192)
(6148)
(5970)
业经(4652)
教育(4242)
地方(4226)
(3984)
国际(3844)
体制(3678)
机构
学院(97910)
大学(97652)
(38928)
经济(37951)
研究(37917)
管理(32620)
中国(31265)
理学(26653)
理学院(26349)
管理学(25802)
管理学院(25637)
科学(22277)
(21597)
(20026)
(19820)
(18946)
研究所(18068)
中心(17657)
(15580)
农业(15060)
财经(14921)
业大(14659)
北京(13809)
(13760)
(13599)
(12760)
(12738)
技术(12535)
师范(12533)
经济学(11948)
基金
项目(61973)
科学(46784)
研究(46302)
基金(42677)
(38028)
国家(37718)
科学基金(30494)
社会(27225)
社会科(25780)
社会科学(25774)
(24301)
教育(21859)
基金项目(21629)
(20970)
编号(19773)
自然(18817)
资助(18588)
自然科(18384)
自然科学(18371)
自然科学基金(18028)
成果(17858)
课题(14755)
重点(14344)
(13654)
(12923)
(12463)
(12294)
项目编号(12167)
(11926)
(11855)
期刊
(44615)
经济(44615)
研究(31507)
中国(23725)
学报(17678)
(17467)
(15944)
金融(15944)
(15246)
教育(14324)
科学(14071)
大学(12996)
管理(12668)
学学(12256)
农业(11762)
技术(8906)
国际(8684)
经济研究(7501)
财经(7460)
(7315)
业经(6734)
(6505)
(6460)
问题(6097)
世界(5732)
理论(5102)
(5016)
(5004)
论坛(5004)
图书(4959)
共检索到162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新立  
在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金融产品依靠国家信用形成毫无节制的供给能力,是全球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构建高效安全的全球金融体系,是国际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共同的历史责任,当务之急是建立多元竞争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监测预警制度和国际金融安全合作救助机制,形成保障国际金融安全的三道防护门。在这一过程中,G20应充分发挥作用,为建立高效安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作出历史性贡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梦晶  
此次金融危机使得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不平等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处于当前货币体系中心地位的美元依靠其霸权地位,不断地对外转移其经济风险,而我国则成为此次危机中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新的合理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便成为必要。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应当把握好有利时机,努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货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威廉·R.怀特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使经常账户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还会形成资本从大国向小国大规模溢出的效应,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若不消除,全球经济失衡在未来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共同行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兰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文章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在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当前,国际货币无约束的供给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约束现行体系下国际货币的供给行为便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考察了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供给行为的约束机制,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提高,但是这依赖于国际货币地位的对称性。结合欧元发行之后的情形,本文认为欧元相比美元实力仍有差距,同时二者还没有展开实质意义上的竞争,这使得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效应的发挥受到制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彩虹  
一、国别性货币发行的价值基础现在流通于世的货币,大多是由各国发行的纸币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银行制度性支付手段(如支票、汇票、期票等等)。在银行制度开始进入社会生活时,由银行发出的各种银行凭证流通于社会,是足额地有着商品性货币(黄金货币)价值支持的,流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津含  陈建  
本文系统梳理了数字货币的发展过程,电子支付的便利、密码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货币大量涌现。从货币学派基本理论:货币本质论、货币数量论、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方面来探讨数字货币与各国主权货币、黄金货币的差异,发现数字货币独特的比较优势,因此判断未来法定数字货币会以主权货币的补充货币、替代现有主权货币、成为国际本位三步走的方式最终成为新的国际本位。在数字货币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行繁荣发展的同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需要相关领域的重点关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崇仪  
一部国际金融发展史,也是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历史.周新民教授主编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简称《体系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一本系统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前景的.有理论深度、有特色的著作.在我国.以国际货币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较少,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 下面,拟对《体系论》作一评介. 一、国际汇率体制与本位制度改革的基本立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海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重点提示,当前全球出现的过度信贷追逐有限的收益性资产,助长金融脆弱性并对金融稳定形成威胁。近期在决策层和学界普遍关心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溢出效应,以及可能出现的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化,也与全球金融稳定息息相关。而这些事实特征,实则反映了深层的国际货币格局变迁,以及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国际金融合作提出的新要求。这其中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深度融合以及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姿态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鹞飞  
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支持系统,合适的和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滞后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滞后发展的深层原因。文章还分析归纳了当前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几种设想,说明了国际货币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卢露  
90年代,国际著名观察家断言,鉴于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经济态势更加明朗化,从而决定了国际货币结构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元、德国马克、日元三足鼎立之势也将日渐明朗。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美元一统天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被三元货币体系所代替,美元在投资货币、国际储备以及国际清偿等方面的地位将有所下降。由于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列,促进了德国马克流通性迅速提高,随着欧共体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指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得到普遍接受、持有者很容易用它去交换世界各国商品的性质。要准确衡量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必须把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综合考虑。以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来衡量,美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际货币,全面发挥了国际间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货币的国际可交易性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微观基础,而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从国际可交易性来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述仁  
欧洲货币联盟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单一货币的进程已不可逆转,欧元呼之欲出。欧元的诞生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21世纪初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欧元将到处排挤美元,国际货币格局将出现两极化态势;欧元在国际汇率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重要;国际汇率在经历一段剧烈动荡之后有可能走向相对稳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申皓  周茂荣  
欧盟单一货币建设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申皓周茂荣目前,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简称EMU)建设正处在第二阶段,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的规定,最迟将于1999年1月1日起以引入单一货币欧元为标志进入决定性的第三阶段。现在,围绕《马约》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诗白  
南北经济关系即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作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亦是国际经济学界乃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南北经济关系从总体上考察,乃一个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这种相互依赖与相互矛盾性,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由此带来南北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的色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