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7)
2023(5065)
2022(4177)
2021(3922)
2020(3169)
2019(7240)
2018(7004)
2017(13535)
2016(7520)
2015(7823)
2014(7898)
2013(7773)
2012(7297)
2011(6606)
2010(6622)
2009(5725)
2008(5868)
2007(5345)
2006(4560)
2005(3901)
作者
(21251)
(17698)
(17462)
(16878)
(11401)
(8483)
(8045)
(6790)
(6647)
(6303)
(5990)
(5890)
(5750)
(5535)
(5505)
(5389)
(5309)
(5123)
(5110)
(4970)
(4390)
(4281)
(4237)
(4102)
(4000)
(3912)
(3903)
(3809)
(3616)
(3514)
学科
(28046)
经济(28012)
管理(20046)
(17873)
(13721)
企业(13721)
中国(11768)
方法(11387)
数学(9930)
数学方法(9802)
(7531)
地方(7438)
(6731)
城市(6443)
(6388)
(5273)
理论(5003)
(5000)
业经(4993)
财务(4985)
财务管理(4972)
企业财务(4810)
(4759)
银行(4753)
环境(4702)
城市经济(4568)
(4496)
(4476)
金融(4475)
农业(4464)
机构
学院(100477)
大学(100024)
(38473)
经济(37391)
管理(36470)
研究(36185)
理学(31342)
理学院(30871)
管理学(30295)
管理学院(30089)
中国(25842)
科学(23123)
(21343)
(19332)
(18048)
(16833)
研究所(16444)
中心(16419)
财经(15345)
业大(15112)
(14835)
(14082)
(13968)
师范(13934)
(13682)
农业(13340)
北京(13034)
(12490)
经济学(12210)
财经大学(11565)
基金
项目(71557)
科学(56779)
基金(52471)
研究(49952)
(46818)
国家(46453)
科学基金(39931)
社会(32579)
社会科(30994)
社会科学(30983)
基金项目(28125)
(27667)
自然(26311)
自然科(25758)
自然科学(25750)
自然科学基金(25278)
(24083)
教育(23037)
资助(20645)
编号(19145)
重点(16333)
成果(15519)
(15431)
(15061)
(14588)
国家社会(14060)
课题(14009)
(13871)
创新(13727)
科研(13569)
期刊
(39490)
经济(39490)
研究(29950)
中国(19887)
学报(17214)
(15611)
科学(15543)
(14523)
大学(12582)
管理(12434)
学学(12091)
教育(10706)
农业(9628)
(8740)
金融(8740)
技术(7731)
财经(7343)
问题(7029)
城市(6893)
经济研究(6770)
(6353)
(5985)
业经(5764)
(5419)
(5198)
现代(4831)
统计(4732)
科技(4624)
财会(4546)
(4529)
共检索到14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城市交通应该具有韧性,提高抗冲击能力。概括了韧性城市交通概念,提出构建韧性城市交通的多样性、模块化、高通量、需求侧管理、智慧化等五项准则,并基于各项准则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嵇涛  姚炎宏  黄鲜  诸云强  邓社军  于世军  廖华军  
交通韧性是指在极端条件下交通系统能够通过自身抵抗、减缓以及吸收的方式维持其系统基本功能和结构的能力,或者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内恢复原始平衡或者新平衡状态的能力。受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影响,极端事件的风险日益增加,从而导致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衡量极端事件下城市交通韧性强度(包括不同极端天气事件强度对其强度的影响),如何监测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以及多长时间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状态?针对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监测方法,尤其是缺乏气候变化对交通韧性影响的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因此,如何精准识别极端事件下城市交通韧性的状态,提升自然灾害交通防治水平亟待解决。而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时空预测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为重建城市交通韧性强度时空数据集,进而揭示历史极端事件影响下城市交通韧性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机制提供了可能。论文对国内外近50年来交通韧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结合国内外交通韧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已有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气候变暖情况下交通韧性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旨在为今后开展交通韧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敏  周文波  程晓林  卢茜  李良松  
为了评价海绵城市的韧性,探究海绵城市韧性内涵及其特征,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建立海绵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5个维度和25个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以萍乡市的海绵城市为例,构建评价模型对海绵城市韧性进行评估,以验证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给出提高海绵城市韧性的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苗婷婷  单菁菁  
近年来,“韧性”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研究和政策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而现有文献关于城市韧性构建模式的讨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更好推进中国现阶段城市韧性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理论,通过全球代表性城市的多案例比较发现,城市韧性构建在不同制度条件下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其核心区别。中国的“国家统合型”城市韧性建设模式是契合本国国情及本土制度环境的必然选择,同时也需要汲取他国城市韧性建设的有益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长坤  何凡  赵冬月  谢明峰  
为科学定量评估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构建了基于系统机能曲线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评估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量化系统韧性的方法。模型中包含公交车系统和出租车系统两个维度,并采用城市公交车服务率和出租车在线率来表征其系统机能,能够综合评估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用该方法对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中的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郑州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处于中等韧性水平,且不同的恢复方案对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力均会产生影响。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描述系统从受到扰动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各个段的机能水平,从而定量计算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韧性。该方法适用于单一灾害作用情景和多种灾害耦合作用情景,可为提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应对不确定性扰动的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大江  
文章介绍了影响交通需求管理适应性因素,构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适应性的仿真模型,对交通需求管理适应性进行了动态仿真;同时对不同增加投入水平下进行系统模拟,剖析交通需求管理适应性水平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找出存在不足的地方,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瑞奇  黄弘  周睿  
安全韧性已成为城市安全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基于韧性曲线定义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出包含城市结构模型、城市安全韧性模型、突发事件模型、城市恢复模型的城市安全韧性定量分析框架,并以地震灾害为例,建立包含建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子系统的虚拟城市模型,通过Monte Carlo方法开展城市安全韧性定量分析研究。该分析框架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可为安全韧性城市构建与评价提供支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鸣奇  张卓群  郑艳  冯冬发  袁媛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亦是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重要尝试。试构建生态韧性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0年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生态韧性,这种促进作用在降水量不同的城市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且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生态韧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书红  武亚俊  陈西芳  
为分析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应对攻击时的韧性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考虑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可恢复能力3个维度的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空间向量模计算网络结构韧性值。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了城市群客运网络,并借助空间网络分析工具ArcGis和Ucinet探讨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拓扑特征;考虑节点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联系,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典型节点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典型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的缓冲能力都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蔡家坡站点失效后,网络缓冲能力下降到0.388 9;节点度大的站点失效后,网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差;普铁站和高铁站失效后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远大于公路客运站;结合典型节点特征和模拟结果,可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蒙建维  陈丽红  
2022年2月2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20年全球将会面临多重极端气候威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遭遇的极端气候事件也日渐增多,特别是洪涝灾难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鉴于此,韧性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在我国多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蒙建维  陈丽红  
2022年2月2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20年全球将会面临多重极端气候威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遭遇的极端气候事件也日渐增多,特别是洪涝灾难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鉴于此,韧性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在我国多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欣静   蔡劲松  
风险社会常态化背景下,基层社区克服脆弱性以提升治理绩效对夯实应急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除却制度性、结构性、技术性和物理性要素增进或削弱治理绩效之外,社区社会资本的介入与多重韧性指标之间也存在复杂异质连接。通过韧性治理、风险社会与绩效管理理论嵌套,按照“影响因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作用路径排序”的分析逻辑,考察13个混合型社区实践中韧性对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韧性、组织韧性、技术韧性、物理韧性均对社区治理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在制度韧性、组织韧性及技术韧性对社区治理绩效的影响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城市社区迈向韧性治理,可基于社会资本桥接作用,组合城市社区治理场域内多维度韧性,搭建制度保障赋能、结构规范重构、基础设施优化、数智结合的治理框架,不断优化调整多元风险情景下社区治理范式及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苏雪晴  黄震方  郭贝贝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抓取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线路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网络并进行结构韧性评估。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大。从结构韧性视角看:五大城市群基本上是竞合关系,不存在占绝对主导的城市群,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具有一定的均质化态势;整体网络具有异配性,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扁平化最为明显;整体网络的路径传输效率较高,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可达性和扩散性相对最高;整体网络存在小团体与部分孤立点,网络集聚效应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集聚性相对较高。基于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视角,提出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安林   牛乐德   周艳  
以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在测度“五化”和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了“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和城市韧性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均处于稳定提升态势,但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五化”发展大体上呈现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的格局,而城市韧性则表现出“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的发展格局。(2)“五化”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好,耦合协调类型占研究区的81.48%,失调衰退类占比为18.52%。(3)单因子探测显示,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强弱顺序为城镇化(0.782)>信息化(0.497)>绿色化(0.275)>工业化(0.162)>农业现代化(0.151),“五化”协调因子影响力大小为0.643;交互探测结果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交互影响力均强于单因子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