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6)
- 2023(8771)
- 2022(7319)
- 2021(6967)
- 2020(5558)
- 2019(12243)
- 2018(12295)
- 2017(23966)
- 2016(13121)
- 2015(14214)
- 2014(14146)
- 2013(14002)
- 2012(12787)
- 2011(11633)
- 2010(11922)
- 2009(11248)
- 2008(11140)
- 2007(10361)
- 2006(9346)
- 2005(8470)
- 学科
- 济(52848)
- 经济(52761)
- 农(49108)
- 业(46898)
- 管理(38416)
- 农业(32613)
- 企(26053)
- 企业(26053)
- 业经(19640)
- 制(17354)
- 方法(16020)
- 财(15104)
- 中国(14180)
- 数学(13865)
- 数学方法(13745)
- 体(12486)
- 农业经济(12362)
- 发(10749)
- 地方(10555)
- 村(9581)
- 农村(9562)
- 贸(9410)
- 贸易(9407)
- 策(9384)
- 体制(9335)
- 易(9259)
- 银(9213)
- 银行(9207)
- 发展(9183)
- 展(9176)
- 机构
- 学院(183977)
- 大学(177193)
- 济(79313)
- 经济(77719)
- 管理(72448)
- 理学(62309)
- 理学院(61767)
- 管理学(60976)
- 管理学院(60643)
- 研究(59879)
- 农(49399)
- 中国(48243)
- 财(37788)
- 农业(37104)
- 京(35899)
- 科学(33374)
- 业大(32265)
- 中心(29397)
- 江(29269)
- 所(29191)
- 财经(28401)
- 研究所(25793)
- 经(25623)
- 经济学(23081)
- 农业大学(22873)
- 州(22774)
- 经济管理(22499)
- 范(22317)
- 师范(22130)
- 北京(21584)
- 基金
- 项目(120380)
- 科学(95682)
- 研究(94721)
- 基金(87113)
- 家(74296)
- 国家(73512)
- 科学基金(63629)
- 社会(62113)
- 社会科(58420)
- 社会科学(58409)
- 省(48961)
- 基金项目(45988)
- 教育(41641)
- 编号(41096)
- 划(38897)
- 自然(37362)
- 自然科(36459)
- 自然科学(36453)
- 自然科学基金(35813)
- 资助(33473)
- 成果(33457)
- 制(30166)
- 农(29456)
- 部(27401)
- 课题(27163)
- 发(26822)
- 重点(26381)
- 国家社会(25999)
- 创(25551)
- 性(24909)
- 期刊
- 济(97614)
- 经济(97614)
- 农(56740)
- 研究(52647)
- 中国(42930)
- 农业(38350)
- 财(29674)
- 学报(26057)
- 科学(25227)
- 业经(22972)
- 管理(22806)
- 大学(21714)
- 学学(20892)
- 融(20856)
- 金融(20856)
- 教育(17800)
- 业(17217)
- 技术(15581)
- 农业经济(14788)
- 农村(14579)
- 村(14579)
- 问题(14242)
- 财经(13999)
- 经济研究(12194)
- 经(11946)
- 版(11634)
- 世界(11179)
- 经济问题(10427)
- 社会(9831)
- 农村经济(9563)
共检索到284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晓伟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严重不足与供给过剩同时并存,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解决其供求失衡的关键在于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求最终达成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需求导向 供给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孔凡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领域不断扩大,国家财政支农强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得到较大完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干
构建一个公平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及影响、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机制的现实性及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南萌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具有总量增长性、结构变动性和不完全理性等特点,而由于长期忽视对需求的研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能完全适应农民的实际需求,现行供给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必须在充分研究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需求主导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需求 供给体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杰 刘彦朝 姚裕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变革滞后所引起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是"农民真苦"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采用制度外筹资方式,造成农民分担的成本增长过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划分不清,乡村两级负担过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偏离需求,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消解"农民真苦"困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创新,其基本思路是: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支出政策,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运行机制;建立民主表达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岚
自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在减负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了隐存的问题,甚至原有的矛盾更加激化,这有悖于改革的初衷。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引起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改革的关键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我们应正视初期农村税费改革所带来的各项问题,尤其是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缺位情况,应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寻求公共产品的创新机制,提出合理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安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涂圣伟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并存,政府供给缺位和越位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有较大关系。因此,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一、存在的问题(一)"自上而下"决策造成公共资源低效配置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化程度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学阳 涂圣伟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但由于仍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非均衡的公共资源配置没有明显扭转,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切实改变农村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使广大农村居民平等地参与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完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波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是阻碍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分析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改变现行的单一类型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进行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实行多层次供给机制。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体制 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维健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政府应该把公共资源的分配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十分必要。"一事一议"的改革要遵循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直接受益,注重实效;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三个基本原则和划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责任、明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两个重点。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一事一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彧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还不能满足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本文认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普遍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力资本需求乏力,培养新农民,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主要途径,是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扩大农村人力资本需求,以需求带动供给,最终实现满足新农村需求的人力资本供求均衡。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需求 现代农业 供需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立成 何乐平 冷忠晓
当前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驱动"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包括资金约束导致供给总量不足;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诱致供需脱节;政府一次性"资金输入"导致日常维护不力。混合型供给的"需求引导"模式将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和政府行政动员密切结合,将决策权赋予村民以及相关的民间组织,在市场原则激励和引导下,以政府的行政动员作为辅助,促进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代表两种供给模式的贵州Q村、山东B村的村级道路建设效果案例比较表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不可能依靠"供给驱动"模式下的单一供给主体实现,可行的选择是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需求引导"模式。由"供给驱动"向"需求引导"模式转型须打破政府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建生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举措。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仍然较为明显,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旧存在,其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讨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中现存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建生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村实际的新政策、新举措。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