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74)
2023(12541)
2022(10281)
2021(9429)
2020(7565)
2019(16808)
2018(16623)
2017(30988)
2016(16823)
2015(18921)
2014(19038)
2013(18262)
2012(16703)
2011(14909)
2010(15590)
2009(15019)
2008(14194)
2007(13348)
2006(12084)
2005(10964)
作者
(46540)
(38397)
(38315)
(36651)
(24175)
(18365)
(17451)
(14692)
(14507)
(14010)
(13144)
(12927)
(12258)
(12146)
(11976)
(11858)
(11285)
(11214)
(11084)
(11000)
(9705)
(9366)
(9323)
(8833)
(8776)
(8755)
(8620)
(8617)
(7749)
(7582)
学科
(58879)
经济(58790)
管理(57066)
(48432)
(41832)
企业(41832)
(27048)
金融(27043)
中国(25509)
(25467)
银行(25456)
(24622)
(22324)
(20693)
(19404)
方法(19047)
业经(17547)
环境(17468)
地方(15987)
数学(15098)
数学方法(14900)
(14732)
财务(14683)
财务管理(14641)
企业财务(13943)
(13445)
理论(13025)
农业(12822)
(12525)
(11973)
机构
学院(232236)
大学(226202)
(90697)
经济(88363)
管理(83598)
研究(75257)
理学(69546)
理学院(68828)
管理学(67672)
管理学院(67262)
中国(65383)
(49868)
(47795)
科学(43217)
(38759)
中心(37619)
财经(37521)
(36647)
(33555)
(32836)
研究所(32254)
(31751)
(30467)
北京(30336)
师范(30171)
业大(29577)
经济学(28369)
(27994)
财经大学(27497)
技术(26175)
基金
项目(146118)
研究(115629)
科学(114239)
基金(101756)
(86386)
国家(85530)
科学基金(73767)
社会(72493)
社会科(68539)
社会科学(68520)
(60256)
教育(53609)
基金项目(53189)
编号(49484)
(48613)
自然(43620)
自然科(42408)
自然科学(42399)
成果(41955)
自然科学基金(41595)
资助(40366)
课题(35697)
重点(33735)
(33692)
(32735)
(31637)
(31536)
(30636)
项目编号(30198)
(29935)
期刊
(111158)
经济(111158)
研究(72582)
中国(56649)
(42078)
(37773)
金融(37773)
教育(33625)
管理(32550)
(31789)
学报(30864)
科学(28412)
大学(24643)
学学(22736)
技术(21589)
农业(20061)
业经(19078)
财经(18858)
(16218)
经济研究(15964)
问题(13768)
图书(12755)
财会(12083)
职业(11907)
理论(11192)
(10942)
论坛(10942)
(10793)
现代(10770)
会计(10648)
共检索到374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佩云  
掌握高校学风的现状是科学、有效开展学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学习动机现实、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不妥、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品质不良、教师活力不足、学术氛围不浓"等问题。学风建设问题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为此,可以从建立成才引导机制、完善学风激励机制、创新学习评估机制、构筑自我教育机制、构建心理教育机制、健全教师评价机制、规范科研运行机制等方面来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进  周宏彬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但目前,农村环境管理缺位、体系制度不完善等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令人堪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寻找一个新的介入点,将生态可持续性与社会可持续性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勇力  
本文从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出发,论证了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中,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是机制建设的两大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监管的重点在风险监管理念、组织体系、预警监测体系、窗口指导和制度规范体系,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银行则应侧重风险管理体制和技术建设。两者的结合是全面管理宏观、微观金融风险,确保中长期金融安全的必要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司林梅  杨光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成为决定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针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提出要遵循政府主导、互利互惠和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构建由政府、院校和企业三方参与的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涛  罗必良  
本文在阐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强资源环境安全和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六大长效机制,即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投融资机制、创新科技支撑机制、构建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丽芹  杨萱  
促进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没有消除。因此,必须从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着手,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君  王海兵  潘春华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台风、洪涝、旱灾、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据民政部统计,2009-2015年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高达2523.7亿元、5339.9亿元、3096.4亿元、4185.5亿元、5808.4亿元、3373.8亿元和2700多亿元,因灾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持续高位运行,全国抗灾防灾形势严峻。自然灾害使我国每年的GDP损失3-6%,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玉娟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作为与金融保险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新兴专业,建设"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对推动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提高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深入剖析了目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建设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刘永亮  杨丽慧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机制体系,应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运行及管理平台,完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长效补偿和市场化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治理污染的投入体系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刘永亮  杨丽慧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构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机制体系,应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运行及管理平台,完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长效补偿和市场化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治理污染的投入体系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大鹏  
征信文化是征信工作得以绵延传承的精神血脉,是征信工作者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精神纽带。征信文化建设应在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价值层面上搭建长效机制框架。在当前征信文化建设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央行征信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应努力做到"虚与实""内与外""长与短"以及"主与辅"的结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亚琳  孙秀玲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构建乡风文明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乡村陈规陋习,才能不断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静  程广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属内陆干旱地区,降雨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化土地和沙漠面积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同时,新疆地处三北防护林的最北区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因此,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伟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