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8.171.2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9)
2023(9685)
2022(7928)
2021(7330)
2020(6214)
2019(13896)
2018(13459)
2017(25389)
2016(13808)
2015(15689)
2014(15566)
2013(15182)
2012(13694)
2011(12184)
2010(12730)
2009(12686)
2008(12105)
2007(11262)
2006(10184)
2005(9661)
作者
(37653)
(31170)
(30796)
(29521)
(19680)
(14518)
(14215)
(11820)
(11813)
(11199)
(10563)
(10412)
(10060)
(9867)
(9828)
(9646)
(9113)
(9066)
(8928)
(8888)
(7824)
(7436)
(7422)
(7078)
(7041)
(7008)
(6977)
(6903)
(6325)
(6111)
学科
管理(56764)
(47730)
(47649)
经济(47562)
(44194)
企业(44194)
(27190)
金融(27187)
(25951)
银行(25944)
(24979)
(22992)
中国(20810)
(20089)
方法(18121)
(16339)
财务(16294)
财务管理(16257)
企业财务(15505)
数学(14494)
数学方法(14336)
业经(13778)
(12416)
(11840)
中国金融(11191)
体制(10806)
理论(10454)
地方(9977)
(9799)
制度(9768)
机构
学院(187265)
大学(186438)
(77223)
经济(75282)
管理(73685)
理学(60401)
理学院(59775)
研究(59063)
管理学(59019)
管理学院(58630)
中国(56454)
(45292)
(39389)
财经(33490)
科学(31779)
中心(30836)
(30516)
(30161)
(28345)
财经大学(24931)
(24921)
研究所(24818)
北京(24757)
经济学(24512)
(24459)
(23582)
银行(22769)
业大(22514)
经济学院(21915)
(21685)
基金
项目(115995)
科学(91769)
研究(89050)
基金(84329)
(71407)
国家(70775)
科学基金(61961)
社会(57583)
社会科(54698)
社会科学(54684)
(45476)
基金项目(43990)
教育(41269)
自然(37676)
(37322)
自然科(36771)
自然科学(36765)
编号(36594)
自然科学基金(36120)
资助(34108)
成果(31413)
(27936)
重点(26201)
(26005)
课题(25834)
(25038)
(24125)
国家社会(24119)
(23967)
项目编号(23578)
期刊
(91651)
经济(91651)
研究(60341)
中国(44929)
(40540)
(37880)
金融(37880)
管理(32754)
学报(24039)
科学(23187)
(22430)
教育(20462)
大学(19662)
学学(18487)
财经(17902)
技术(16706)
(15337)
经济研究(13916)
农业(13329)
业经(13284)
财会(11722)
会计(11133)
问题(10919)
理论(10301)
现代(9223)
实践(9123)
(9123)
(8498)
国际(8353)
(8347)
共检索到31007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应充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吕志华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其意义在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现象进行合理调控,发挥其在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动态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混业经营这5个方面的调控,以逆周期的方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但同时要关注因动态拨备覆盖率缺乏一致标准、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对该制度的冲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继志  
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等要素。美国、英国和欧盟按照宏观审慎管理思路,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从树立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运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开发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葛志强  
次贷危机以来,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被广泛讨论,美、英、欧等发达经济体已就此开展了相关改革,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本文就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工具进行了梳理,期望通过探讨中央银行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令学  
存款保险是经济金融危机的产物,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本文基于政策设计的视角,对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增加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备性和效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湘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金融统计信息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为满足宏观审慎监管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统计制度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评估,探索对原有统计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统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在原有的微观金融监管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基础上,要求能够反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湘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金融统计信息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为满足宏观审慎监管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统计制度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评估,探索对原有统计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统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在原有的微观金融监管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基础上,要求能够反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关崇明  蒙泽群  唐宏飞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