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1)
2023(6936)
2022(5623)
2021(5396)
2020(4553)
2019(10319)
2018(10371)
2017(19297)
2016(10134)
2015(11313)
2014(11190)
2013(10571)
2012(9779)
2011(8647)
2010(9210)
2009(9071)
2008(8435)
2007(7417)
2006(6982)
2005(6701)
作者
(25691)
(21189)
(20754)
(20280)
(13533)
(9885)
(9798)
(8146)
(7902)
(7568)
(7126)
(7025)
(6892)
(6722)
(6627)
(6609)
(6153)
(6010)
(5971)
(5748)
(5351)
(5103)
(4931)
(4869)
(4862)
(4850)
(4801)
(4594)
(4279)
(4214)
学科
(34720)
经济(34662)
管理(28186)
(27747)
金融(27746)
(26492)
(24964)
银行(24964)
(24277)
(23905)
企业(23905)
中国(19310)
(15946)
(14896)
方法(11372)
中国金融(11174)
(10441)
业经(9769)
体制(9295)
(9203)
财务(9184)
财务管理(9152)
数学(9023)
数学方法(8917)
企业财务(8804)
(8608)
理论(8487)
地方(8460)
(7911)
贸易(7902)
机构
学院(127125)
大学(126831)
(55652)
经济(54312)
研究(45695)
中国(45203)
管理(44577)
理学(35950)
理学院(35567)
管理学(35128)
管理学院(34863)
(33172)
(27317)
财经(24116)
中心(23734)
科学(22763)
(22115)
(21939)
(21150)
(20851)
银行(20285)
(19418)
研究所(19275)
金融(19068)
(18967)
经济学(18277)
财经大学(18153)
人民(18101)
北京(18007)
(17381)
基金
项目(74768)
研究(61036)
科学(58478)
基金(52770)
(44221)
国家(43784)
社会(38379)
科学基金(37529)
社会科(36496)
社会科学(36486)
(28906)
教育(28700)
基金项目(26987)
编号(26115)
(24093)
成果(23429)
资助(21482)
自然(20954)
自然科(20462)
自然科学(20458)
自然科学基金(20089)
课题(18746)
(17497)
重点(17393)
(17074)
项目编号(16910)
(16393)
(16341)
国家社会(16118)
(16063)
期刊
(65665)
经济(65665)
研究(48525)
(35494)
金融(35494)
中国(33247)
(27565)
教育(20540)
管理(18136)
学报(15301)
(14866)
科学(13426)
大学(12731)
财经(12658)
学学(11576)
经济研究(11052)
(10841)
技术(10809)
国际(9983)
业经(8907)
(8782)
农业(8556)
问题(8125)
理论(8038)
实践(7131)
(7131)
财会(6967)
会计(6621)
世界(6461)
职业(6272)
共检索到227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Macro-prudential)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实际上,从金融监管诞生伊始,着眼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侧重单体机构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危机前长期的金融繁荣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宏观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国内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众矢之的,银行家被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民众对大型金融机构的仇视心理直接导致了席卷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时过境迁,人们对大型金融机构及其高管的愤怒已有稍许平息,对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前面七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多个领域开展的金融监管改革,包括建立新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机构与宏观审慎监管、金融衍生品和影子银行等。这些监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防止发生新的国际金融危机。然而,实现金融安全稳定必须要改变金融机构过于冒险的行为,要实现其安全稳健经营。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前,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复杂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场金融危机都是新一轮金融变革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萧条导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诞生,并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直到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才正式进入混业时代。而在随后的十年中,与混业经营模式密切相关的交叉风险传染和被掩盖起来的过度风险积累成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受到空前重视和强化。在二十国集团的倡议下,经合组织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10条高级原则;世界银行推出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39条良好实践标准;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在梳理各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实践基础上,发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倡议。实践层面,在认真总结和吸取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国际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谈及金融,必会扯上影子银行。实际上,影子银行一词从其首次出现的2007年,到今天不过六七年的光景,真正将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和范围界定得相对清楚更只是近一两年的事。这也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大家都谈影子银行,但此影子银行非彼影子银行,有些讨论还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迷茫。甚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冯润祥  李玉青  卢蕾蕾  
英国金融体系未能幸免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出英国金融监管框架同样存在明显缺陷。为此,英国政府决心对其金融监管框架进行改革,将基于系统整体的宏观审慎监管与传统的基于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文章介绍了英国监管当局对其旧监管体系的反思,及新监管框架的结构与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际金融业监管新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资本监管制度变革是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与上世纪30年代进行全面的金融管制不同,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并没有简单地叫停高风险业务,进而产生长期的金融抑制,而是通过一套全新的标准、制度更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并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资本要求抵补风险。尽管这种理念不断遭受非议,认为这种事后的约束远不如直接的事前干预有效。但拉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发林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发展成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内容,并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理念。危机十年后,宏观审慎性监管在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实践中发展起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识别的不足与困难、政策工具的银行导向与行业割裂、机构设置协调乏力、执行效果全面评估的困难等。通过详述这些问题,本文为推动中国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如下政策着力点:积极响应G20信息缺口动议,加快金融统计的综合化、标准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强对非银行非保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增强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解决金融监管行业割裂、形式合作和协调乏力的问题;推进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政策执行和效果的整体性评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范亚舟  
宏观审慎监管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制度和监管机构体系保证。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要素和监管框架出发,研究了宏观审慎监管下欧美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导向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机构改革的"渐进性"和"适应性",并就如何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和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衍生品的无序繁衍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源头之一,这对难兄难弟作为危机的重灾区和始作俑者,自然也是本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领域。然而,对大多数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亮  周志波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更加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并在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回顾构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框架的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德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借鉴其先进经验,综合考量国内实际,提出了完善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坚持"三驾马车"基本原则,建立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加强金融创新工具的监管,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税收制度;加强宏观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小川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颖琳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制度框架已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议题,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涉及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因此急需解决金融业监管的协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自2007年以来国际和国内金融监管趋势的变化,并阐释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内涵及框架;其次分析了国内金融业协调监管的现状和不足,进一步说明了金融业协调监管机制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间合作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协调监管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