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5)
- 2023(13724)
- 2022(11284)
- 2021(10232)
- 2020(8684)
- 2019(19158)
- 2018(18714)
- 2017(35718)
- 2016(18960)
- 2015(21238)
- 2014(20910)
- 2013(20530)
- 2012(18465)
- 2011(16295)
- 2010(17127)
- 2009(16874)
- 2008(16268)
- 2007(15229)
- 2006(13574)
- 2005(12818)
- 学科
- 业(91733)
- 企(85505)
- 企业(85505)
- 管理(80478)
- 济(77173)
- 经济(77040)
- 业经(31160)
- 财(30846)
- 方法(29140)
- 融(27302)
- 金融(27299)
- 农(26753)
- 中国(26724)
- 银(25892)
- 银行(25884)
- 制(25157)
- 行(25066)
- 务(22702)
- 财务(22663)
- 财务管理(22631)
- 企业财务(21466)
- 技术(20904)
- 数学(20608)
- 数学方法(20425)
- 农业(19057)
- 理论(18200)
- 体(17761)
- 策(15955)
- 划(15589)
- 体制(15561)
- 机构
- 学院(268745)
- 大学(260581)
- 济(115192)
- 经济(112850)
- 管理(110395)
- 理学(93075)
- 理学院(92309)
- 管理学(91315)
- 管理学院(90796)
- 研究(80066)
- 中国(72352)
- 财(60677)
- 京(53463)
- 财经(46155)
- 江(44132)
- 科学(42193)
- 经(41509)
- 中心(40003)
- 农(38429)
- 所(37834)
- 州(35191)
- 经济学(34564)
- 财经大学(33754)
- 北京(33420)
- 业大(33038)
- 研究所(32937)
- 商学(31974)
- 商学院(31678)
- 经济学院(31056)
- 农业(29465)
- 基金
- 项目(165635)
- 科学(133728)
- 研究(129783)
- 基金(120370)
- 家(100686)
- 国家(99667)
- 科学基金(89596)
- 社会(84916)
- 社会科(80654)
- 社会科学(80638)
- 省(67673)
- 基金项目(62840)
- 教育(59308)
- 自然(54434)
- 划(53568)
- 自然科(53254)
- 自然科学(53243)
- 编号(52937)
- 自然科学基金(52418)
- 资助(47844)
- 成果(43316)
- 创(41562)
- 制(38685)
- 创新(37785)
- 业(37157)
- 课题(36958)
- 部(36593)
- 重点(36538)
- 发(35887)
- 国家社会(35003)
- 期刊
- 济(137171)
- 经济(137171)
- 研究(84816)
- 中国(61917)
- 财(52950)
- 管理(49787)
- 融(41826)
- 金融(41826)
- 农(38005)
- 科学(31128)
- 教育(30197)
- 学报(29634)
- 技术(27662)
- 大学(25010)
- 业经(24730)
- 农业(24707)
- 财经(23925)
- 学学(23432)
- 经济研究(20659)
- 经(20655)
- 问题(16798)
- 财会(15744)
- 技术经济(15552)
- 业(15322)
- 现代(14027)
- 会计(13805)
- 商业(13343)
- 贸(13198)
- 科技(13032)
- 理论(12567)
共检索到431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奎杉 廖善炳
一、金融企业的“创新人才链” 我们的金融企业现在谈到核心竞争力,总强调存款与信贷规模的上升、网点与业务品种的扩张,这并没有错,但这一切最关键的是人:需要自上而下构建出“创新人才链”,来培育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活力。那么,金融企业构建“创新人才链”需要把握的问题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一是人才的流动性。与计划配置的僵滞性不同,市场经济要求一切要素在流动中实现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流动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在流动性面前,过去那种卡户口、卡档案、卡鉴定、卡组织关系等等做法都将成为历史;人才的单位所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武
企业创新人才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博弈的关系。创新人才的贡献是对企业激励的理性决策。企业要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才能发挥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产权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行为。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激励 企业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玉峰 田景奇
随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与作为发展第一要素的人才资源都正在向市场化转型。为保有、培育人才,A公司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职业发展双通道、重培训、强激励,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的背景A公司是一家中央电力集团控股的全国性上市发电公司,下辖区域分子公司3家,三级单位70家,员工总数近2万人。由于上市时间早,资产优良,拥有较多技术含量高的节能和环保型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由于近几年持续大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理 韦成龙
动力机制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层次问题,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突破既有人才培养模式赖以延续的利益格局,打破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解放教育生产力,通过重塑高校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导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动力机制。
关键词: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动力机制 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公司于1958年建厂,现有总资产737亿元,职工(?)了年产13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汽车、家电、造船、航天、石油化工、建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是河北钢铁集团的核心企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贝妮
本文通过逐层分解战略目标,明确任务权重;整合评估内部资源,确立激励选项;动态循环考核评价,奖惩能绩积分;自主选择激励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全程沟通反馈,动态修正系统五大步骤,构建基于"能绩积分"的科技创新人才自选式激励机制,拓展了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视角。通过积分兑换激励、积分储蓄激励和积分贷款激励等具体方式实现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长期性、持续性激励,有助于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形成长期承诺,从而促进人才和组织的积极、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能绩积分 自选式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鲁刚
在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转向创新驱动、价值创造发展模式的实践者,发挥着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需求层次高、注重个人成长和自主选择等特点,其工作也具有过程难以观察,结果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些都使得传统的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不能对其完全适用。本研究通过对A集团公司增强人才引进和选拔力度、建立人才发展职业通道、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总结与提炼,提出可供其他大型集团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人才激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欧阳红兵 胡瑞丽
本文主要对金融学一个新的分支——企业金融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企业金融的内涵和发展状态,简要概括企业金融的研究领域,总结相关研究结论,研究企业金融与企业创新机制间的关系,探讨企业融资的发展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并对我国发展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严启发
一、对当前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分析(一)经济金融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不断扩张从现象看,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改革
[作者]
史宇鹏 丁彦超
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是保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2005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强度在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类别和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地域的企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方面加强对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创新支持,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创新强度 制造业 产权类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征
面对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和企业内生性发展困境,技术创新人才在区域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和升级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突破以往从单一视角探讨人才培养的框架思路,创新性地从"投入-过程-产出"三维动态视角分析并构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以白酒制造企业为例,阐明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实现路径以及提升对策。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由多环节构成、多主体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包含人才培养投入、发展支撑平台、环境要素驱动和人才培养产出四大模块。其中,人才投入是前端和物质基础;企业内外政策、制度与文化是重要环境因素;而人才培养平台则是衔接前端投入与结果产出的重要载体和"孵化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峰 刘宇航 罗长富 李思经
科研院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着手,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现有研究生教育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剖析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的特色优势,同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杜文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本文从株洲调查入手,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 自主创新 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继刚 李小北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离校后,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力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