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3)
- 2023(9644)
- 2022(8158)
- 2021(7155)
- 2020(5731)
- 2019(13028)
- 2018(13058)
- 2017(24834)
- 2016(13149)
- 2015(14928)
- 2014(14924)
- 2013(15218)
- 2012(14737)
- 2011(13704)
- 2010(14311)
- 2009(13194)
- 2008(12726)
- 2007(11604)
- 2006(10888)
- 2005(10249)
- 学科
- 济(78849)
- 经济(78790)
- 管理(33702)
- 业(33284)
- 地方(25190)
- 中国(24167)
- 企(21440)
- 企业(21440)
- 方法(20356)
- 农(19388)
- 数学(17342)
- 数学方法(17223)
- 业经(16439)
- 地方经济(15547)
- 学(14002)
- 农业(13912)
- 制(12839)
- 发(12089)
- 融(12057)
- 金融(12056)
- 银(11801)
- 银行(11790)
- 财(11750)
- 行(11597)
- 贸(11179)
- 贸易(11167)
- 易(10649)
- 环境(10606)
- 和(9245)
- 产业(8983)
- 机构
- 学院(195789)
- 大学(193608)
- 济(91929)
- 经济(89925)
- 研究(75901)
- 管理(70471)
- 中国(58159)
- 理学(57970)
- 理学院(57234)
- 管理学(56461)
- 管理学院(56055)
- 科学(43009)
- 京(42484)
- 财(40815)
- 所(38943)
- 研究所(34580)
- 中心(33589)
- 江(32194)
- 农(30658)
- 财经(30589)
- 经济学(29021)
- 北京(27972)
- 范(27898)
- 师范(27666)
- 经(27408)
- 院(26918)
- 州(26219)
- 经济学院(25610)
- 业大(24475)
- 省(23820)
- 基金
- 项目(119064)
- 科学(93178)
- 研究(91991)
- 基金(83257)
- 家(71372)
- 国家(70705)
- 社会(59972)
- 科学基金(59788)
- 社会科(56849)
- 社会科学(56832)
- 省(47825)
- 基金项目(43034)
- 教育(40503)
- 划(39087)
- 编号(38433)
- 自然(33857)
- 资助(33687)
- 成果(33015)
- 自然科(33013)
- 自然科学(33007)
- 发(32926)
- 自然科学基金(32369)
- 课题(27501)
- 发展(27337)
- 重点(27058)
- 展(26874)
- 部(25367)
- 国家社会(25121)
- 创(24252)
- 项目编号(23133)
- 期刊
- 济(119576)
- 经济(119576)
- 研究(67743)
- 中国(48713)
- 财(30269)
- 农(29948)
- 管理(28343)
- 学报(26020)
- 科学(25111)
- 教育(23306)
- 融(22469)
- 金融(22469)
- 农业(20153)
- 大学(20128)
- 经济研究(20082)
- 技术(18953)
- 业经(18748)
- 学学(18531)
- 财经(16120)
- 图书(15390)
- 问题(15090)
- 经(14207)
- 贸(11859)
- 书馆(11571)
- 图书馆(11571)
- 技术经济(11198)
- 世界(11114)
- 国际(10660)
- 坛(10365)
- 论坛(10365)
共检索到332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志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论是体制改革、结构转变还是城市化发展战略,都需要一个动力支撑点;而公共服务具有的内需结构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要素结构效应和城市化效应,使其能够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动力支撑点。由此建构一个哲学、政治、经济、社会与法律的"五位一体"战略框架,确保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支撑。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动力支撑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政治转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建设需要,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的"三维"内涵。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的民生政治效应、宏观经济结构转型效应、城市化转型升级效应、机会均等与幸福中国效应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维"联动机制的关节点,因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有效结合起来,在上层建筑的发展理念、政绩考核和法律保障的顶层设计、经济基础的包容性增长模式和社会支撑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上构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经济社会"三维"联动机制,进而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支撑。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公共服务均等化 联动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国际 国世平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四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深圳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金融中心,得利于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带、特殊的机会。深圳的金融发展就是一个奇迹,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弯道超车,一下超越全国很多的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正是因为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深圳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我国的一线城市。
关键词:
金融 深圳 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刚 赵志耘 许端阳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十八大给予了系统且明确的回答,即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科技创新驱动的要素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三个视角,探讨了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已相当可观,但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仍然是国内市场需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特征,决定了中国具有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它完全可以成为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巧玲
人的发展经济学业已成为学界热议的一个视角,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到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为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而发展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人平等享受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说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文章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论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求论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均等化 人的生存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明君 李倩
农村社区教育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密切协作,生动地诠释了教育社会化的涵义,它在发展中面临的认知缺位、管理失衡、运行失重、资源缺乏等问题使得农村社区教育背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发达国家在社区教育一体化方面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经验,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社区教育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在《光明日报》(11月11日)撰文说,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将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实现这个转变,需要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不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是在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和国际压力环境下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公共财政应积极从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实行奖限税收政策、完善税制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 财税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俊霞 高菲 祝丹枫
文章在对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与协调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5-2013年两者之间的发展状况与协调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关系,且基本达到了高度协调的状态,但各省份间存在差异,且部分地区存在恶化的迹象。因此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制定两者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构建其良性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萍
民族问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财政体制如何调整,中央财政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切实贯彻党和国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亦然 何静
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为例,根据重庆40个区县2000-2010年十年间的统计数据,从公共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了近10年来,尤其是2007年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之后重庆市各区县间公共服务水平变异系数显著下降,即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结论。同时本文还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各项财政支出对重庆市各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发现平衡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就业服务三个方面的财政支出对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城乡一体化 均等化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震东 韦江绿 张京祥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失,试图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界定着手,通过对当前发展特征的总结探索均等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认为分权化的制度安排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数量均等已获较大发展,质量均等程度远远不够,集中化规模化带来的空间可达性问题凸显。基于以上问题,认为健康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相辅相成政府责权明晰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需要规划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