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2)
2023(5848)
2022(4592)
2021(4586)
2020(3689)
2019(8096)
2018(7924)
2017(14028)
2016(7989)
2015(9133)
2014(9439)
2013(9038)
2012(8403)
2011(7270)
2010(7502)
2009(6929)
2008(7077)
2007(6523)
2006(5593)
2005(4835)
作者
(23061)
(19255)
(19005)
(18154)
(12117)
(8899)
(8787)
(7526)
(7249)
(6893)
(6436)
(6419)
(6281)
(6208)
(6194)
(5731)
(5693)
(5668)
(5501)
(5342)
(5012)
(4819)
(4669)
(4477)
(4423)
(4355)
(4351)
(4166)
(4051)
(4036)
学科
管理(29330)
(23025)
经济(22990)
(22787)
(21831)
(20952)
企业(20952)
财政(11962)
中国(9923)
(9798)
(9602)
(9339)
财务(9318)
财务管理(9276)
企业财务(8864)
方法(8616)
(8574)
(8128)
(7638)
理论(7584)
(6463)
数学(6452)
数学方法(6335)
业经(6100)
教育(6036)
地方(6026)
(5906)
银行(5887)
体制(5773)
技术(5745)
机构
大学(107333)
学院(106609)
管理(38475)
研究(37601)
(36021)
经济(34948)
理学(32165)
理学院(31802)
管理学(31236)
管理学院(31026)
中国(28883)
(27754)
科学(23954)
(23067)
(19585)
(18602)
(18373)
中心(17487)
研究所(17378)
财经(17358)
业大(15674)
(15572)
(14947)
师范(14739)
农业(14511)
北京(14218)
技术(14131)
(14033)
(14005)
(13995)
基金
项目(70094)
研究(53935)
科学(53795)
基金(48036)
(42369)
国家(41957)
科学基金(34953)
社会(31985)
社会科(30131)
社会科学(30120)
(28541)
教育(25562)
基金项目(24825)
编号(23721)
(23713)
成果(21933)
自然(21096)
自然科(20618)
自然科学(20605)
自然科学基金(20215)
资助(18737)
课题(16774)
重点(15872)
项目编号(15677)
(15055)
(14778)
(14133)
创新(14017)
(13983)
(13777)
期刊
(43949)
经济(43949)
研究(34915)
中国(28820)
(27539)
学报(20144)
教育(18532)
(17126)
科学(15929)
大学(15144)
管理(14359)
学学(14008)
农业(11208)
(9529)
金融(9529)
技术(9473)
财经(9187)
图书(8194)
(7871)
会计(7409)
经济研究(7319)
(7146)
财政(7146)
财会(7120)
业经(6971)
(6686)
情报(5889)
职业(5613)
科技(5560)
(5529)
共检索到176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财政学在世界各国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色的一面,这与不同国家的底层逻辑相关。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财政学的底层逻辑入手:树立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的世界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观,构建促进公共风险最小化的风险国家观。只有从世界观、发展观和国家观三个基本问题来创新财政学的底层逻辑,才能回答好“财政究竟是什么”“财政应该干什么”“财政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央地关系”等问题,为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逻辑是具有工具性的论证科学,作为西方哲学的基础从古至今与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现在的中国逻辑(一般称为“名辩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比照西方传统逻辑的教学体系而构造的,对中国传统哲学并不能起到逻辑于西方哲学那样的基础作用。本来意义上的中国逻辑是基于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这一特定的思想生态,在名实关系、物类关系、象物关系的基础上,以正名为目的、以类为基础、以推类为方法,对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考察与研究。中国逻辑通过察实、分物、归类进而正名,归类的依据是类的同异,基本方法是从名到类、从类到名的推类,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变结合在一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乔燕君  
本文以集体物品为骨架,联结其根基部分的三个财政场域—共同体、共用资源池和委托代理关系,融合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和法学,形成共通的、事实基础的、因果逻辑关系贯穿其中的全新知识话语体系,可望为公共财政创建一个共同的解释基础,进而终结财政学的无根基和碎片化状态,并对复杂棘手的现实作出系统而非零星的回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乔燕君  
本文以集体物品为骨架,联结其根基部分的三个财政场域—共同体、共用资源池和委托代理关系,融合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和法学,形成共通的、事实基础的、因果逻辑关系贯穿其中的全新知识话语体系,可望为公共财政创建一个共同的解释基础,进而终结财政学的无根基和碎片化状态,并对复杂棘手的现实作出系统而非零星的回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云  青平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云  青平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邦驰  
对我国财政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在着较大分歧,甚至是原则性分歧,需要理论工作者从中国国情出发,认真加以探索。为此,本文就“西方公共产品论”能否成为我国财政理论的基础,如何坚持、发展和完善“国家分配论”及如何合理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若干见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邦驰  
一、“公共产品论”能否成为我国财政理论的基础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化,西方经济理论的大量引进,财政基础理论探索日益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讨论的焦点是“国家分配论”在新形势下是否还有用?过时没有?“公共产品论”能否替代“国家分配论”成为构建我国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世运  周巧红  
建立财政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的新思路王世运,周巧红一、对财政性质的再认识长期以来,在我国财政理论研究方面,往往重视用理性的思维方法,以“生产关系”为研究突破口,热衷于论证财政的产生发展、概念本质、职能体系、与经济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而不习惯或者说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英丽  何知仁  
扩大内需是2023年中央的首要经济工作,但扩大内需应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达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本文首先梳理了扩大内需的底层逻辑,明确消费和投资的相互关系,提出内循环的需求倍增机制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地位;分别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探讨了中国长期内需不足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性原因;通过包含三部门、三市场的内循环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产业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经济主体的信用透支和债务收缩引起的局部性通缩趋势;亟须发挥国家信用优势,以央行购买国债的方式启动民生工程,打破供需双侧瓶颈,最大限度实现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乘数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社会集中分配论"是由贾康研究员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在进一步的理论研讨和财政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映照和完善。对于"社会集中分配论"提出的背景及逻辑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童伟  牟放  
2011年11月26日,由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主办、《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社会共同需要论理论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隆重举行,包括老一代著名财政学家在内的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社会共同需要论"是由我国著名财政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南  刘佳  
现有评价指标较少对财政支出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难以全面反映财政支出的真实绩效。将逻辑模型引入指标设计中,从“投入—产出—中短期结果—长期结果”四个层面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更好地体现绩效评价的经济、效率和效果原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构建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和遵循不同类型学科划分的逻辑和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实际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完善问题导向和多学科研究范式,科学界定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客观开展中美教育学研究生比较,凸显中国特色,打造高等教育学的中国式研究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