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6)
- 2023(4579)
- 2022(4005)
- 2021(3782)
- 2020(3217)
- 2019(7180)
- 2018(7250)
- 2017(13270)
- 2016(7462)
- 2015(8549)
- 2014(9006)
- 2013(8371)
- 2012(7695)
- 2011(6978)
- 2010(7028)
- 2009(6560)
- 2008(6344)
- 2007(6050)
- 2006(5358)
- 2005(4480)
- 学科
- 济(26861)
- 经济(26718)
- 管理(20007)
- 业(16231)
- 企(14859)
- 企业(14859)
- 方法(11673)
- 中国(8615)
- 农(8328)
- 理论(8219)
- 学(8173)
- 数学(8076)
- 数学方法(7912)
- 业经(7356)
- 和(7231)
- 制(7053)
- 财(6942)
- 体(6048)
- 地方(5962)
- 教育(5229)
- 农业(4941)
- 银(4370)
- 社会(4355)
- 银行(4350)
- 行(4179)
- 融(4094)
- 金融(4087)
- 环境(4068)
- 技术(4037)
- 策(4027)
- 机构
- 学院(103384)
- 大学(103060)
- 研究(38278)
- 管理(37413)
- 济(35318)
- 经济(34283)
- 理学(31459)
- 理学院(31046)
- 管理学(30324)
- 管理学院(30140)
- 中国(27499)
- 科学(25672)
- 京(22918)
- 农(21367)
- 所(20312)
- 研究所(18566)
- 财(17850)
- 业大(17485)
- 中心(17273)
- 江(17182)
- 农业(16739)
- 范(15240)
- 师范(15027)
- 院(14294)
- 北京(14270)
- 技术(13936)
- 省(13531)
- 财经(13450)
- 州(13314)
- 经(12014)
- 基金
- 项目(70837)
- 科学(54154)
- 研究(52065)
- 基金(47899)
- 家(42729)
- 国家(42306)
- 科学基金(34902)
- 社会(32339)
- 省(29897)
- 社会科(29314)
- 社会科学(29298)
- 划(24986)
- 基金项目(24942)
- 教育(24551)
- 编号(22325)
- 自然(21866)
- 自然科(21339)
- 自然科学(21325)
- 自然科学基金(20900)
- 资助(19500)
- 成果(19337)
- 课题(16541)
- 重点(16249)
- 部(14941)
- 发(14886)
- 创(14203)
- 计划(13827)
- 项目编号(13664)
- 科研(13347)
- 体(13281)
共检索到161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虞定伟
构建评价社会进步的主观指标体系虞定伟一、我国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的进展与趋势社会指标研究在我国始于八十年代初,198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在《关于改革和加强统计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应制订社会、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在这以后,由国家统计局社会司主持制订了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晓刚
社会进步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析成都市建筑建材总公司田晓刚社会进步综合评价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社会进步测评上的应用。它是按照必要的程序和处理方法将反映社会状况的各个指标综合在一起,以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评价。一般来说,它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指标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玫玫 张燕锋 林逢春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科学内涵、框架与相应的评价体系尚待深入探讨。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人对环境友好和环境对人友好两个维度,人对环境友好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应保持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而环境对人友好是指环境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足够且良好的环境资源和服务。本文基于社会结构视角,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出发,将环境视作与人并列的内在因素统筹考虑,尝试引入"人对环境友好度"和"环境对人友好度"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分级标准,提出采用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表征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水平。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章文芳 王帆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企业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又是企业改善社会责任表现的行动指南,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原则指导下,设计了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四个方面反映了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石化行业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宝东 王殿武 冯琳 吕杰
在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影响权重及评价准则,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开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评价模型软件。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位于初级到中级之间,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水平最高;辽宁中部城市群次之;辽西北发展区水平最低。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高锡荣 杨娜
【目的/意义】为客观评估论文的学术价值。【方法/过程】通过中国知网筛选论文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炼论文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结论】最终得到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评估范围涵盖期刊整体情况、论文自身情况和论文社会影响,确保了指标体系的一般性和普适性。
关键词:
论文评价 指标体系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金辉 马树才 刘宏岩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推进统计制度创新,文章从"民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发,着重于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建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2015年我国省域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与综合评价,分析各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俊敏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明确企业是什么,是设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纵观经济学和管理学发展历程,有关企业及其责任的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一)宗教伦理下商人社会责任观12世纪之前教会统治下的欧洲,退回到一种纯粹的农业状态,商人被"边缘化"。在神学家看来,社会是一个精神体,而不是一个经济实体,经济活动必须为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齐心 梅松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突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谐社会是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稳定有序、充满活力、治理良好、意识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据此,我们构造了一个由6个方面2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社会和谐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关键词:
大城市 和谐社会 指标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周旭卉
随着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是正确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本文从有关社会责任的理论入手,探讨了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提出了一整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对衡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有所助益。
关键词: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 评价指标 利益相关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有志 周海燕
为了评价节约型社会建设水平,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由生产成本型节约、消费适度型节约、效率提高型节约、循环利用型节约、环境保护型节约、资源储备型节约、文化制度型节约7个准则层共4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市区进行了横向比较应用研究。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各省份各准则层节约分值及综合节约分值。用聚类分析法将各省份分成3种节约类型:相对高度节约类型、相对中度节约类型、相对低度节约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属于相对高度节约和相对中度节约类型的省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正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变,人们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华艳
文章以政府能力理论和善治理论为基础,依据公众对社会治理效果的主观评价,构建了包括4个要素和20个指标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并利用CSS2019调查数据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了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四要素构想,分别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的能力、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20个测量指标信效度理想、4个要素内部具有一致性和较高的解释能力、4个要素之间独立性较强且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社会治理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爱华 刘中文 段真真
现有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仅仅局限于资源消耗、资源消费层面的节约评价,即直线单向流程节约的评价,没有从更高层面,如新技术应用节约层面、结构调整节约层面、管理节约层面等,在资源开采、消耗、消费、再利用、资源化的整个流程上进行闭环反馈式循环节约的评价。本文运用理论借鉴法、分析法等,在对影响或决定资源节约主要因子、资源节约所经历的流程等重要问题界定与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技术应用节约、结构调整节约、管理转变节约、资源开发与生产节约、资源消耗节约、资源消费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污染物排放减量节约等八大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该套指标能较好地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