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3)
2023(14249)
2022(12394)
2021(11604)
2020(9657)
2019(22066)
2018(22030)
2017(43015)
2016(23291)
2015(26279)
2014(26404)
2013(25963)
2012(24138)
2011(21963)
2010(22431)
2009(20669)
2008(20006)
2007(18020)
2006(16144)
2005(14194)
作者
(67055)
(55627)
(55306)
(52984)
(35675)
(26575)
(25272)
(21868)
(21188)
(20106)
(18944)
(18838)
(17862)
(17622)
(17162)
(17126)
(16547)
(16319)
(15965)
(15824)
(13969)
(13707)
(13384)
(12807)
(12542)
(12331)
(12325)
(12272)
(11287)
(10874)
学科
(110071)
经济(109894)
管理(68847)
(61194)
(51291)
企业(51291)
方法(43034)
数学(36004)
数学方法(35583)
(26918)
中国(26553)
地方(26046)
业经(23480)
(23297)
(23153)
环境(18385)
(17913)
农业(17709)
理论(17681)
(17332)
(16023)
贸易(16016)
地方经济(15668)
(15435)
(15218)
(14324)
(14142)
银行(14109)
(13973)
金融(13970)
机构
学院(336251)
大学(335353)
(141220)
经济(138148)
管理(133614)
研究(115324)
理学(115047)
理学院(113768)
管理学(111921)
管理学院(111315)
中国(84754)
(70952)
科学(69757)
(63959)
(57530)
研究所(52201)
中心(51354)
财经(50713)
(49547)
(49452)
业大(46873)
(45869)
(45498)
北京(45364)
师范(45192)
经济学(42113)
(41647)
(40240)
农业(38141)
经济学院(37484)
基金
项目(224174)
科学(176380)
研究(168169)
基金(161273)
(138501)
国家(137310)
科学基金(118288)
社会(106831)
社会科(100491)
社会科学(100458)
(87423)
基金项目(85322)
教育(76789)
自然(74958)
自然科(73074)
自然科学(73061)
(72977)
自然科学基金(71719)
编号(69778)
资助(66463)
成果(57676)
重点(49707)
(49390)
(48547)
课题(48105)
(45687)
国家社会(42866)
项目编号(42660)
教育部(42640)
创新(42475)
期刊
(164503)
经济(164503)
研究(104000)
中国(62567)
管理(49652)
学报(48539)
(47143)
科学(46281)
(45784)
教育(38495)
大学(37123)
学学(34939)
农业(31616)
技术(29515)
(29460)
金融(29460)
经济研究(26104)
业经(25782)
财经(24995)
(21428)
问题(20715)
技术经济(17416)
图书(17384)
理论(16522)
现代(15779)
科技(15514)
(15236)
实践(14904)
(14904)
资源(14709)
共检索到502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旻霞  李晓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实践的升华。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人口增长快,区位优势弱,经济总量小,又是多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本文立足于西部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以期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赟  张寒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论题。本文从信息生态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平衡的信息生态系统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崇总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社会共同的战略任务,价格部门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将价格宏观调控的中心转移到维护社会公平上来,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以价格诚信建设作为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的中心,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使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深化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日~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现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征文。(1)改革三十年来生态经济学进展的回顾与反思(2)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士博  
和谐社会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间融洽、互补、有序、协调的相互关系。和谐社会关系蕴含经济价值的原因,在于和谐社会关系环境下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冲突处于最小化的状态,这样不但使各种利益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所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大大降低甚至消除,而且会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实现和谐社会关系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应采取应对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燕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可以看作是对过去单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到人与经济、与社会、与环境全面和谐的一个深刻概括。在西部开发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要实现西部的和谐发展,在西部开发中就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实行思路创新:彻底改变在西部建立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思路、采取“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少鹏  
作者认为,政府创新主要是指政府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内容大致包括管理与服务的长远战略选择、功能目标定位、政策策略制定、组织结构设计、运作流程设定、运行机制构建、组织绩效评估、以及新兴技术运用等。从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的关系这个针对性来讲,至少需要自觉认识和正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以合理的公共政策为政府管理社会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与为社会服务的同一性;作为机制性改革的政府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滕腾  农贵程  
文章以实际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富民兴边与构建和谐边境地区的关系,以广西凭祥市为例分析了和谐边境民族地区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提出了解决加快富民兴边步伐、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军伟  
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国家过去"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政策造成了现在严重扭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围绕如何尽快破解"二元经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课题,学术界形成了"城市优先发展论"和"农村优先发展论"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在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朝全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林  
从中国人本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实质,与传统的和主流的经济学有重大区别。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基本国情,我们只能在“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真实发展中求和谐。对此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直面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冲突求发展;确立化解冲突的发展思路减少无助者;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建构利益与权利分享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晓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元真  李茂荣  吴岳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