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8)
2023(15654)
2022(13477)
2021(12972)
2020(10793)
2019(24735)
2018(24910)
2017(45792)
2016(26076)
2015(29473)
2014(29397)
2013(28028)
2012(25782)
2011(23233)
2010(23728)
2009(21389)
2008(20679)
2007(18389)
2006(16165)
2005(14064)
作者
(73368)
(60884)
(60558)
(57572)
(38610)
(29218)
(27574)
(23926)
(23371)
(21906)
(20792)
(20485)
(19453)
(19377)
(18806)
(18779)
(18267)
(18181)
(17478)
(17425)
(15253)
(15237)
(14746)
(13934)
(13748)
(13673)
(13568)
(13338)
(12314)
(12275)
学科
(90083)
经济(89979)
管理(74250)
(67657)
(58355)
企业(58355)
方法(42466)
数学(36499)
数学方法(35854)
中国(29819)
教育(24466)
(23887)
(23695)
(23375)
技术(21479)
理论(21028)
业经(20688)
(19323)
地方(18529)
农业(15568)
(15205)
(14713)
银行(14652)
(14441)
贸易(14431)
(14329)
财务(14247)
财务管理(14221)
环境(14015)
(13968)
机构
大学(354110)
学院(350131)
管理(134933)
(126175)
经济(122837)
研究(120468)
理学(116539)
理学院(115095)
管理学(112659)
管理学院(111980)
中国(83958)
(77815)
科学(76663)
(60997)
(58849)
(57291)
研究所(55720)
(54583)
师范(54092)
(53824)
中心(53645)
业大(53539)
北京(49862)
财经(46390)
农业(44829)
(44509)
师范大学(43790)
(43363)
技术(43319)
教育(42580)
基金
项目(240971)
科学(189672)
研究(179486)
基金(169987)
(148950)
国家(147555)
科学基金(125636)
社会(108619)
社会科(102569)
社会科学(102541)
(97490)
基金项目(89444)
教育(88809)
(83722)
自然(82238)
自然科(80334)
自然科学(80309)
自然科学基金(78798)
编号(75032)
资助(69938)
成果(63062)
课题(55285)
重点(55161)
(53083)
(53002)
(51740)
创新(48750)
项目编号(46428)
科研(45606)
教育部(45481)
期刊
(139157)
经济(139157)
研究(108925)
中国(81429)
教育(71051)
学报(57839)
科学(51751)
(51282)
管理(50880)
(44598)
大学(43804)
学学(39780)
农业(35697)
技术(35648)
(26215)
金融(26215)
业经(22676)
财经(21596)
经济研究(21296)
图书(19890)
(19351)
科技(19036)
职业(18501)
(18427)
问题(17163)
技术经济(16667)
(16370)
(16274)
论坛(16274)
理论(15765)
共检索到525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晓丽  杨景海  张作岭  刘艳清  刘天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对国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9年来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推进此计划的方向指引。吉林师范大学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2002年开始酝酿并提出的。2003~2005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在国家统一规划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宝鹏  苏宏伟  高平发  
认为研究生创新的动力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外在动力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内在动力。提出要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保证其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作用的发挥,达到通过外在动力激发内在动力的目的,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中琼  刘欣宇  邵海涛  华宝玉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实践,通过系列的问卷调查,建立了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障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虹  
为探索新世纪研究生创新教育机制,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在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认真调研国内外高水平博士生教育、充分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激发博士生创新活力为工作重心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下,设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该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在研究生的国际化合作培养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1.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培养 根据互利互惠的原则,我校通过与外方合作学校互派研究生在对方学校学习和研究的方式,达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明  
从全社会商品流通出发,建立全社会、立体型商业统计商业统计改革要与整个统计管理体制和商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由于我国商业体制改革出现了多元化商业结构,加之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改革形成的城乡结合的互为依托的多渠道商品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文广  蓝红莉  文家燕  戴喜生  
将实践体系定义为多主体、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体系,并将其中的主体划分为学习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层次为知识习得、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维度为内容维、时间维和方式维。将创新能力的构成分为8个要素,以这些创新能力要素为导向,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构建研究生教育实践体系的内容维度,并由此建立主体、层次和维度立体关系的实践体系,使研究生能够获得完备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应用表明,该体系有利于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陶学文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存在着外部保障机制不全、内部保障作用不强和内外沟通互动不够等问题。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是:各高校发挥核心作用,同时有效发挥学术共同体、市场和政府力量的调节作用。我国应建立以高校为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辅之以政府和社会监控机制,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准确定位专业学位,实现学位与学历一体化,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互衔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花玲  仇国芳   王俐   王琳  
个绍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近期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重点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改革方案、建设研究型课程、组织精品课程大讲堂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向红  
认为研究生研究资助不仅包括当前学校提供的助研补助和导师提供的生活补贴,还有更广泛的外延;其本质是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所应得的工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索了创新与优化我国研究生研究资助体系的若干策略:改革研究生培养体制,理顺研究资助体系;拓宽研究资助的渠道,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中研究资助的费用,加大研究资助力度;完善研究资助制度,保障研究资助顺利实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文平  吴敏  王安民  
首先分析了现行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加强研究生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上要采取“知识点-知识模块-课程体系”的模式、在课程实施上采取课程组的组织管理模式等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三、研究生教育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1正确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江总书记多次讲过:“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立莹  刘晓君  
基于目标导向、协同育人、问责改进的思路,为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三点建议:(1)分层落实立德树人目标,通过公民素质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2)利益相关者全程协同参与,通过导师示范、课堂德育、文化引领等多元路径推进实施;(3)建立问责机制,保障育人效果,基于多维标准,建立信任激励机制,形成具有监督约束作用的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防  耿红  
如何进一步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规模与质量实现有效的统一,是加入WTO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探讨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志君  许兰平  
主要从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展开阐述,探索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