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2)
2023(7029)
2022(6124)
2021(5571)
2020(4812)
2019(10689)
2018(10484)
2017(19742)
2016(10679)
2015(11882)
2014(11759)
2013(11388)
2012(10402)
2011(9290)
2010(9472)
2009(8881)
2008(8894)
2007(8186)
2006(7305)
2005(6683)
作者
(30245)
(25547)
(25440)
(24043)
(16018)
(12078)
(11549)
(9634)
(9551)
(9118)
(8603)
(8602)
(8180)
(8045)
(7953)
(7763)
(7652)
(7442)
(7365)
(7221)
(6377)
(6213)
(6141)
(5740)
(5710)
(5693)
(5626)
(5614)
(5062)
(5028)
学科
(38787)
经济(38706)
管理(36126)
(34432)
(26951)
企业(26951)
方法(16131)
(14557)
(14373)
数学(13841)
数学方法(13702)
(13446)
中国(10716)
农业(10178)
业经(10150)
(9241)
(8577)
财务(8560)
财务管理(8533)
企业财务(8125)
(8082)
银行(8061)
体制(7731)
(7709)
(7527)
金融(7524)
环境(7426)
(7183)
(7026)
(6842)
机构
学院(151369)
大学(151114)
(63163)
经济(61849)
管理(57621)
研究(50410)
理学(49490)
理学院(48964)
管理学(48214)
管理学院(47929)
中国(38526)
(33117)
(30813)
科学(28930)
(26117)
财经(25136)
(24666)
(23631)
中心(23448)
(22670)
业大(22627)
研究所(21996)
农业(20213)
经济学(19680)
北京(18819)
(18676)
财经大学(18573)
师范(18479)
(18160)
(18127)
基金
项目(101489)
科学(80841)
研究(75833)
基金(74605)
(64676)
国家(64104)
科学基金(55486)
社会(49941)
社会科(47399)
社会科学(47387)
(40207)
基金项目(39507)
教育(35505)
自然(34227)
自然科(33426)
自然科学(33412)
(33275)
自然科学基金(32864)
编号(30481)
资助(29407)
成果(25796)
(25111)
重点(23083)
(23050)
(21746)
课题(21402)
国家社会(21380)
(21101)
创新(20402)
教育部(20186)
期刊
(70889)
经济(70889)
研究(45369)
中国(34358)
(27656)
(24536)
学报(23723)
管理(21906)
科学(21432)
大学(18839)
学学(17858)
教育(17501)
农业(15864)
(15115)
金融(15115)
财经(12990)
技术(12772)
(11161)
业经(11147)
经济研究(10900)
问题(9282)
(7969)
(7789)
财会(7198)
理论(7079)
(7010)
科技(6962)
技术经济(6710)
统计(6475)
现代(6445)
共检索到230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申学锋  赵福昌  于长革  柳文  侯海波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构建稳定脱贫机制,解决可能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命题。本文基于H省、S省、G省部分贫困县的实地调研,总结了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的项目、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可持续性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脱贫成果的巩固,不利于稳定脱贫机制的构建。针对三大制约因素,本文提出构建稳定脱贫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原则,希望为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秉文  
在全面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重要讲话对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提出了总体要求,为"后2020"时期建立一个"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作出战略部署。深刻总结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伟大成就,归纳梳理基层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后2020"时期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应着力4个方面:对脱贫攻坚政策和驻村工作队应设立过渡期,不应"断崖式"退出;扶贫的目标群体应精准识别和精准定位,聚焦在两个群体;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际惯例应成为扶贫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制度;整合社会保障碎片化,集中资源,确保扶贫政策在公共财政的制度化轨道上运行。2020年是实现全民小康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应考虑制订"后2020"扶贫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小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到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那么,如何来衡量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就成为评价"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的重要问题。2016年4月2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史明萍  
2020年后,在脱贫不稳定群体中,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单身汉(光棍)成为其中最为显著的群体之一。社会文化在制造意义、维护秩序的同时,也在制造无意义感、边缘化非正常人。在传统家庭文化强的农村地区,一旦有人不能成家便意味人生不完整、生命意义残缺,其社会形象随之被污名化、社会地位被边缘化。生活动力机制失调使单身汉陷入消极颓废的生活状态,这进一步消解其社会行动的合法性。不重视积蓄、家庭支持乏力、抗风险能力低且内在动力不足的单身汉群体,很容易致贫、返贫且被锁定在多重困境的状态,这增强了其社会风险。在人口性别比持续居高不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应尽快从文化社会层面建立脱贫不稳定群体的长效治理机制,从农村多元包容文化、文化教育、文化整合及可行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脱贫不稳定群体的社会支持、内生动力和可行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史明萍  
2020年后,在脱贫不稳定群体中,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单身汉(光棍)成为其中最为显著的群体之一。社会文化在制造意义、维护秩序的同时,也在制造无意义感、边缘化非正常人。在传统家庭文化强的农村地区,一旦有人不能成家便意味人生不完整、生命意义残缺,其社会形象随之被污名化、社会地位被边缘化。生活动力机制失调使单身汉陷入消极颓废的生活状态,这进一步消解其社会行动的合法性。不重视积蓄、家庭支持乏力、抗风险能力低且内在动力不足的单身汉群体,很容易致贫、返贫且被锁定在多重困境的状态,这增强了其社会风险。在人口性别比持续居高不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应尽快从文化社会层面建立脱贫不稳定群体的长效治理机制,从农村多元包容文化、文化教育、文化整合及可行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脱贫不稳定群体的社会支持、内生动力和可行能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欧文汉  吴涛  谢少波  范彬  
2018年7月底,江西省瑞金市以优异成绩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是赣南革命老区首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市。为了研究脱贫摘帽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我们赴瑞金市开展调研,通过进村入户访谈、实地查看扶贫项目、与干部群众座谈等方式,了解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蒋和胜  张彦伟  刘胜林  
我国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度的减贫,创造了全人类反贫困事业的伟大奇迹,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生机和活力。但由于贫困成因的复杂性和脱贫的脆弱性,如何从机制设计上巩固脱贫成果、阻止贫困复归,是今后反贫困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后扶贫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构建稳固脱贫的长效机制,包括:构建稳固脱贫与精准扶贫政策延续机制;稳固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机制;稳固脱贫与壮大集体经济共促机制;稳固脱贫与"扶志""扶智"并举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艳  
以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的农村贫困退出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分析,识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引入贫困退出的持续时间临界值以及多维度脱贫临界值,对稳定脱贫进行动态测度。研究发现,随着稳定脱贫持续时间的延长,贫困退出发生率、稳定脱贫广度指数以及动态的稳定脱贫指数均有所下降,且存在区域差异。从稳定脱贫指数的分解看,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维度对稳定脱贫贡献较大,人均纯收入、医疗保障和收入结构等三项指标是当前农户稳定脱贫的的主要贡献因素。因此,农户家庭长期稳定脱贫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泽林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扶贫工作呈现出扶贫对象越来越精准、扶贫标准越来越高、扶贫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扶贫成本越来越高的特点。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的是方法论,不仅要求将"精准"体现到贫困人口识别、措施管理、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对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时期,只要继续坚持精准方略,2020年阶段扶贫目标将能够实现。但必须注意到,精准脱贫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针对长期稳定脱贫,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扶贫措施要与贫困发生程度、扶贫对象特点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脱贫措施要与当前乡村振兴、城镇化、综合性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机衔接、相互配合,产业脱贫必须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就业搬迁脱贫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教育医疗脱贫必须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措施必须同保障政策相结合;长期稳定脱贫要以不断完善的扶贫体制机制做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乐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深度贫困地区面临资源禀赋约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精神贫困突出、基层干部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本文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市场化脱贫机制,并系统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及协作扶贫的动力机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易地搬迁等措施消除贫困,最后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陈晓荣  程偲丽  
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有其重要意义和特殊性。制约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农户的合同承包面积大于实际拥有的承包面积,农民对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认识还不深入,2002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孩子全部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后有可能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土地征收存在问题,承包经营权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成效不高。要丰富大城市郊区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完善承包经营权证制度和征地制度,提高承包经营权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主动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戴琼瑶  刘家强  唐代盛  
2018年,独龙族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直过民族,如何让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文章诠释稳定脱贫的含义,构建稳定脱贫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采用2014~2018年独龙族全样本数据,通过对稳定脱贫指数计算和分解,全面展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水平和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得分多处于中偏上水平,从动态角度考察,稳定脱贫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脱贫人口内在能力显著增强;从结构维度考察,脱贫人口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权重较大,这为我国直过民族稳定脱贫找寻到了政策重点和推进的优先秩序。对于脱贫人口自然资本,相对低的权重和偏弱的生产条件表明,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用途结构并合理利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奉军  
均衡的金融结构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的各项功能,促进经济增长。虽然各国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都已认识到及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对金融结构进行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诸多制约调控效果的因素。金融管理当局在调控过程中,应该在尊重金融结构变迁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坚持遵循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规模及层次相匹配的原则、规管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江瑞  
产业扶贫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是前提、核心,社会属性是保障、目的,对其关系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本研究在对三省19个县近百个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及追踪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产业项目的剖析,提出产业扶贫持续稳定脱贫的路径在于围绕产业链治理思路,从协同治理、网络治理和空间治理着手,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保障农户稳定增收。主要的结论有:(1)推动多主体协同治理,组建产业扶贫联合体能有效处理好产业扶贫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关系。(2)推动扶贫产业链网络治理,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经济属性的可行路径。(3)优化扶贫产业链空间治理,延长价值链条,是实现产业扶贫社会属性的有力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欣  
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构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是必然要求。一方面,建议完善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等的配套制度,增加农民的补偿性收入;另一方面,完善农村金融信贷业务,推进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为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创造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