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9)
2023(6904)
2022(5786)
2021(5625)
2020(4630)
2019(10393)
2018(10278)
2017(18753)
2016(11109)
2015(12808)
2014(13240)
2013(12061)
2012(11340)
2011(10423)
2010(10979)
2009(9991)
2008(9677)
2007(9164)
2006(8348)
2005(7593)
作者
(30767)
(25638)
(25238)
(24388)
(16328)
(11957)
(11664)
(9961)
(9828)
(9549)
(8619)
(8495)
(8378)
(8231)
(8186)
(7756)
(7694)
(7658)
(7503)
(7277)
(6662)
(6417)
(6226)
(5982)
(5975)
(5859)
(5756)
(5627)
(5337)
(5298)
学科
(30980)
经济(30928)
管理(29733)
(24654)
(19200)
企业(19200)
中国(15459)
(12262)
教育(10748)
(10356)
(9777)
方法(9690)
理论(9060)
(9005)
(8676)
数学(7991)
数学方法(7738)
农业(7620)
地方(7564)
(7406)
业经(7357)
(7317)
银行(7298)
教学(7206)
(7091)
及其(6863)
(6489)
金融(6482)
(6385)
贸易(6382)
机构
大学(147487)
学院(145963)
研究(54359)
(53252)
经济(51668)
管理(50804)
理学(42146)
理学院(41575)
管理学(40587)
管理学院(40297)
中国(39851)
科学(33105)
(32654)
(28451)
(27664)
(25701)
(25550)
研究所(24867)
中心(24590)
(23782)
师范(23555)
北京(21157)
业大(20793)
财经(20634)
(20336)
(19942)
农业(19887)
技术(19724)
教育(19147)
(18610)
基金
项目(91323)
研究(73628)
科学(71079)
基金(61030)
(52232)
国家(51654)
科学基金(43178)
社会(42601)
社会科(40025)
社会科学(40016)
(37939)
教育(37147)
编号(33356)
(32278)
成果(30890)
基金项目(30555)
自然(26034)
资助(25612)
课题(25548)
自然科(25415)
自然科学(25403)
自然科学基金(24933)
(21307)
重点(20923)
项目编号(20218)
(20068)
(19940)
(19373)
大学(19171)
(18966)
期刊
(65903)
经济(65903)
研究(51672)
中国(41627)
教育(37722)
(24429)
学报(22964)
(21970)
科学(19935)
管理(19799)
大学(18725)
农业(16530)
(15982)
金融(15982)
学学(15762)
技术(14230)
业经(11569)
经济研究(10274)
图书(10214)
职业(10202)
财经(10184)
(8908)
(8436)
论坛(8436)
(8169)
问题(8047)
书馆(7196)
图书馆(7196)
(7185)
科技(7002)
共检索到245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鄂义强  刘晓莉  
增强各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性,改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重大就业政策出台前吸纳各高校大学生代表参与听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对专门性的就业法律法规以及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学毕业生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合理分配高等人力资源,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稳定,还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秀俊  于建波  
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薄弱、对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化功能不足、就业指导服务的保障机制不够的问题。为此,文章从完善工作机制、优化队伍建设、强化就业指导职能、建立就业保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东红  刘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党十八大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新时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我国就业促进会联合北京国际劳工组织已经展开了相关方面的探讨研究,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当从个人的发展、人职匹配程度、我国就业政策和政府扶持、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对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调节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本文介绍了就业质量的内涵、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指标研究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探索提高当代就业质量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冰非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学生个体发展和家庭幸福。本文针对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特点,探索构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内容和对策,对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伟东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从目标系统、操作系统与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力求拓展教育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瑞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难度与就业压力日渐增大。高校担负着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责任。在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视域下构建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当前,高校构建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面临主要挑战,必须出台合理的就业培训政策、制定科学的就业培训内容、实施多元的就业培训方法、增强就业培训主体的专业性、提升就业培训对象的主动性以及构建有效的就业培训评估体系等六点策略。整合优势资源、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满足社会和企业现实的人才需求,切实践行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使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海晶  吴昌林  
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体系研究旨在打破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单一、贫乏的指导局面,建立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即"国家政策上提携、社会职业上匹配、学校指导上强化、学生能力上定位"四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刘洋  解书华  韩雪峰  
当前我国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发展时期,这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出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便成为了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构建高校GOCP多维度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责任的具体体现,更是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实效性不强、缺少实践平台和就业教育工作与创业教育研究相分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构建目标、对象、课程和平台四位一体的高校GOCP多维度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仁山  沈国华  
深入探析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积极探索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印小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加上连续多年高校规模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49万人,较2014年增加22万人。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失信"现象增多。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大学生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构建社会责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诚信体系势在必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启成  
文章认为,资本导向性的制度安排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根源,具体体现为:以就业率为核心的就业评价体系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形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空间;产业制度与教育制度的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失衡;以市场竞争为主体的就业方式不可能实现大学生的平等就业。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植入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导向理念;大学生就业要考虑和做到就业公平、就业真实、就业方向与兴趣爱好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婷婷  赵武刚  
为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高校须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就业产业和区域结构,增加就业创业形式的灵活性,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由杨晓慧撰写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一书,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理念的发展走向研究,具有一定帮助。该书作者聚焦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前沿性问题,深入探讨了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明民  
就业关乎民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三到位",将大学生就业的"四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与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志林  
文章阐述了拓展训练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并从职业规划,熔炼团队、激发潜能,深度体验、发现潜能,反思分享、引导升华四个方面来建构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训练体系,并提出高校应将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设置为长期课程,以期提升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其高质量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