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8)
2023(6878)
2022(5727)
2021(5612)
2020(4706)
2019(10348)
2018(10476)
2017(19659)
2016(10916)
2015(12356)
2014(12694)
2013(12412)
2012(11538)
2011(10752)
2010(10947)
2009(10291)
2008(9923)
2007(9212)
2006(8374)
2005(7543)
作者
(32919)
(28736)
(27536)
(26255)
(17150)
(13374)
(12390)
(11095)
(10754)
(9922)
(9629)
(9418)
(9070)
(8911)
(8811)
(8470)
(8298)
(8090)
(7904)
(7851)
(7095)
(7070)
(6896)
(6666)
(6418)
(6308)
(6200)
(6173)
(5837)
(5734)
学科
(44884)
(42688)
经济(42636)
(33035)
农业(29779)
管理(23223)
业经(14012)
中国(13340)
(12772)
(12751)
企业(12751)
土地(12021)
(11704)
方法(10720)
农业经济(10010)
地方(9972)
(9794)
(9698)
(9217)
农村(9209)
数学(8967)
数学方法(8828)
(8513)
(7801)
(7744)
银行(7724)
发展(7560)
(7543)
(7485)
及其(7421)
机构
学院(151718)
大学(146294)
(57832)
研究(57630)
经济(56342)
管理(55929)
(53480)
中国(47062)
理学(46993)
理学院(46466)
管理学(45476)
管理学院(45246)
农业(41124)
科学(38055)
业大(33817)
(33608)
(30482)
中心(28795)
研究所(27557)
(26516)
农业大学(25559)
(25494)
(23055)
(20880)
师范(20606)
北京(20559)
(20558)
(20192)
(20111)
科学院(18819)
基金
项目(101408)
科学(78274)
研究(75994)
基金(70210)
(62840)
国家(62154)
科学基金(51384)
社会(45555)
社会科(42479)
社会科学(42469)
(42430)
基金项目(37466)
(34757)
编号(34307)
教育(33338)
自然(32641)
自然科(31773)
自然科学(31761)
自然科学基金(31159)
(29914)
成果(27866)
资助(27389)
课题(23282)
(23200)
重点(22757)
(21898)
(20551)
(19236)
(19220)
计划(19205)
期刊
(75720)
经济(75720)
(58301)
中国(45573)
研究(42265)
农业(39338)
学报(29358)
科学(26734)
大学(22190)
学学(21027)
业经(19455)
教育(19434)
(18678)
(18029)
(17345)
金融(17345)
管理(16262)
技术(14151)
农业经济(13718)
农村(13710)
(13710)
问题(10877)
(10868)
业大(10057)
资源(9693)
农村经济(9096)
世界(9005)
农业大学(8878)
经济研究(8704)
经济问题(8619)
共检索到248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葛吉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维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继明  
对新中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两大类。两大体系在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和方法体系上存在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农用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环境友好利用。新时期,在农用地流转的背景下,通过论述比较两大评价体系,指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凡文  孙军  
农用地流转价格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地租地价理论和土地产权理论等。农用地流转价格主要包括农用地转包价格、出租价格、入股价格、转让价格和其它流转价格等。农用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修正法以及纯收益年数法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勇  雷爱先  孙天旭  郑燕凤  
本文分析了国有农用地的概念及内涵,梳理了现行国有农用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出了国有农用地的权利体系设计框架和权利内容,并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际出发,提出了完善国有农用地产权体系的工作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蕾  彭培好  
文章以以南充市高坪区喻家乡、鄢家乡、擦耳镇、黄溪乡4个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及权重,构建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的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鄢家乡土地整理项目优先实施,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立项和实施等实践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对农用地也要分等定级许月明,梁山(河北农业大学)为解决农用地浪费,除加强宣传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人们在思想上形成以土地法规为准绳,珍惜利用每寸土地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要对土地的质量、生产能力做出科学评估,确定其质量等级与价格,以乡、村为最基本单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兴稳  钟甫宁  
土地细碎化导致效率损失,改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土地细碎化,这已经被许多人视为常识。但是,长达千年的土地细碎化历史对此常识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中国人多地少的事实出发,提出现阶段农用地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就业保障功能、难以分割等性质,导致土地交易成本远远超过地块的规模经济,因而,在农民内部难以通过市场调整合并地块。只有农户大幅度减少并实现永久性向城市移民,才能逐步改变土地的上述性质,使农业用地的市场化调整具备必要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建辉#博士  吴克宁#教授  赵华甫#副教授  许妍#博士  周子健#硕士  
针对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该文构建了包括指标体系、网络体系、评价体系以及组织体系的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其中,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开放性可选择的监测指标的构成及其监测周期;监测网络体系则由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和监测样点构成;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耕地生产性评价、保护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环境健康性评价、等别变化评价。重点阐述了根据耕地等别限制因素及限制系数划分耕地等别类型的方法、监测控制区划定的方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评价的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海  李红梅  
本文以安徽农垦为例,分析了农垦“两田制”的变化:身份田承包经营权因流转回农场而呈现价值化或股份化,身份田向招标田与农场统一经营田转化,招标田租赁权短期化。农垦“两田制”变化,因强化农场公司制规模经营,将引领农垦国有农用地权利体系重构为“所有权+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股权+招标田租赁权”。其中,身份田承包经营权面积比较少且已价值化或股份化,不宜定性为用益物权;农场统一经营田之使用权即为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宜按照用益物权的性质进行制度构造;而招标田租赁权因期限短、支配性弱,宜定性为债权。这一变化不同于集体农用地“三权分置”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延长权利链思路,会启迪宜强化“所有权+股权+以其他方式承包之土地经营权”的实施路径,并为重构集体农用地“三权分置”权利体系提供示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研究目的:探讨经纬坐标网格法建立标准样地体系的技术路线,以及标准样地体系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农用地质量监测与分等成果动态更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的划分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结合佛山市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数据对两种方法建立的标准样地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坐标网格建立标准样地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现行方法中的不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潘佳瑭  
随着集体土地用途的改变,土地收益通常发生显著的变化,客观上存在公平与效率俱损的问题,表现为国家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加剧了贫富分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城市化进程受到制约。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国有化政策,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或建设用地收益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雯佳  赵森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树凌  
设施农用地管理,一直是农地管理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农用地的管理也在不断完善。2010年9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了处理办法。针对当前的设施农用地管理,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与读者共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