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2)
2023(10258)
2022(8414)
2021(8048)
2020(6649)
2019(15006)
2018(14673)
2017(27577)
2016(14676)
2015(16931)
2014(16679)
2013(16293)
2012(15180)
2011(13930)
2010(14082)
2009(13360)
2008(12463)
2007(11307)
2006(10191)
2005(9340)
作者
(41057)
(33997)
(33931)
(32394)
(21622)
(16178)
(15383)
(13257)
(13189)
(12157)
(11698)
(11369)
(11110)
(11002)
(10818)
(10591)
(10071)
(9956)
(9633)
(9435)
(8713)
(8317)
(8127)
(7684)
(7678)
(7653)
(7549)
(7308)
(6966)
(6874)
学科
(58620)
经济(58557)
管理(41459)
(40101)
(32979)
企业(32979)
中国(27221)
(26666)
金融(26659)
(24852)
银行(24833)
(24186)
方法(22782)
数学(19991)
数学方法(19834)
(16826)
(16688)
(16306)
(14218)
贸易(14203)
(13995)
业经(13364)
地方(12772)
(11906)
中国金融(11370)
农业(11000)
(10880)
(10095)
财务(10052)
财务管理(10033)
机构
学院(205045)
大学(204472)
(93443)
经济(91678)
研究(76704)
管理(74906)
中国(66818)
理学(63135)
理学院(62445)
管理学(61580)
管理学院(61182)
(44102)
(43364)
科学(42293)
(38103)
中心(36090)
研究所(34600)
财经(34263)
(32715)
(31343)
经济学(30334)
(30053)
北京(28510)
(27695)
经济学院(27270)
业大(26324)
财经大学(25642)
(25600)
农业(25568)
师范(25315)
基金
项目(132374)
科学(104425)
研究(100310)
基金(96996)
(84532)
国家(83851)
科学基金(70888)
社会(65274)
社会科(62095)
社会科学(62082)
基金项目(49416)
(49413)
教育(45778)
自然(42550)
(42194)
自然科(41625)
自然科学(41608)
自然科学基金(40916)
资助(40774)
编号(40254)
成果(34280)
(30578)
重点(30395)
(29479)
课题(28934)
国家社会(28205)
(27987)
中国(27004)
教育部(26629)
(26439)
期刊
(102296)
经济(102296)
研究(66383)
中国(45883)
(35655)
金融(35655)
(32929)
(30907)
学报(30000)
管理(29890)
科学(28733)
大学(23249)
教育(23153)
学学(21907)
农业(20365)
财经(17802)
经济研究(17794)
技术(17363)
(15480)
业经(15309)
(13786)
问题(13493)
国际(13134)
世界(12585)
(11534)
(9486)
论坛(9486)
理论(9436)
技术经济(9312)
统计(9050)
共检索到327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卫锋  黄运成  刘莹  
目前,中国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是完成工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无疑已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资源。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同时,中国石油消费和需求增长强劲,国内石油供给严重短缺,对外依存度高达40%以上。综观当前石油市场的形势,世界并不缺油。因此,中国石油安全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石油与金融的联系日益紧密,期货价格已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重要基准,金融已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要确保国家的石油安全,中国迫切需要把建立石油金融体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以加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合理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维持中国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庆寺  
石油金融化对中国石油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面临石油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金融话语权严重不足、石油美元标价权难以撼动、石油市场金融化亟待提高的根本困境。为此,培育多元化的石油金融参与主体、建立多层次的石油交易市场平台、推进多样化的石油金融支持方式、强化战略性的石油金融风险管理应是中国石油安全金融化的战略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原油供求特点和世界石油供需空间分布不均衡决定石油具有金融属性,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空前紧密且高度一体化,国际石油市场日益金融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安全的两个主要方面:供应安全和价格安全,在未来均面临着严峻挑战,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转变成"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为保证石油安全,必须加快我国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明  于渤  
石油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一种重要战略物质,90年代起,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石油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近年来,石油战略储备的启动成为中国石油安全措施实施的焦点。新世纪石油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此,“十五”计划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形成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石油安全状况及石油战略储备的战略意义,并对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体系、规模、资金的筹措及区位等策略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军  成金华  吴巧生  
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国家石油安全,本文试图对中国的石油安全状况进行系统评价,为国家的石油生产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文章从石油供给稳定和使用安全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评价模型,并对1990-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安全水平呈现波动性缓慢上升的趋势。这归因于石油生产效应、石油经济效应和能源技术效应的共同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中国石油供给稳定水平的平稳提高。同时,以GDP节能所主导的环境保护效应的波动性缓慢增强,冲击了人文效应在石油使用安全中的稳定性作用,导致了石油使用安全以及中国石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云霞  白杨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和金融竞争的加剧,全球面临的能源经济现实问题急需能源金融一体化来解决。石油作为能源产业中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所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文峰  
本文通过对HSE概念和特点的阐述,明确了安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解析了中国石油HSE体系安全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企业建立HSE体系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的论述,提出了通过创建新型安全文化,建立科学有效管理体系,建立"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三个转变"的管控一体化的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俊  朱瑞博  
石油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化工原料和战略物资,不仅对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而且对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防安全具有紧密的联系,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试图控制和左右国际石油定价机制,来低成本地利用国际石油资源以保证国内石油市场的稳定。高油价时代的来临,建立石油价格防范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卫国  郑垂勇  徐增标  
石油是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的供给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石油安全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我国能源优质化的加强及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仅靠国内石油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的石油进口正在迅速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对我国石油能源供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礼茂  
石油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石油的稳定供应、稳定石油的价格、对可能的石油禁运起威慑作用以及在必要时作为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石油储备 ,并把它作为应对石油危机的最有效的手段 ,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都建立了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加 ,建立石油储备 ,防范石油危机是大势所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结合中国的实际 ,我国大致用 15a左右的时间 ,分 3个阶段逐步形成 5 0 0 0× 10 4t左右的战略石油储备。储备采用国家和民间相结合方式 ,以国家作为储备的主体。分析其他国家建立石油储备的做法 ,研究可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中强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缺口日趋增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供求因素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21世纪,中东石油的储产量仍居世界之冠,战略中心地位将不改变,我国将不得不倚重中东石油,但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应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东石油战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董凌云  
历史已经证明,石油工业是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自1930年世界石油产量不足30亿桶到目前约500亿桶,从能源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发展变化中,我们会发现石油工业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随着市场需求增长、新技术出现与地缘政治事件等正一起改变着石油工业的作用与地位,石油已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柳钦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石油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石油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因此,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未来走势,保障中国金融体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制定石油金融体系。本文认为,新形势下中国石油金融体系构建的战略取向为:多层次构建石油交易市场体系;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统;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以及多方位灵活运用石油外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柳钦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石油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石油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因此,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未来走势,保障中国金融体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制定石油金融体系。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中国石油金融体系构建的战略取向为:多层次构建石油交易市场体系;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统;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多方位灵活运用石油外汇等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柳钦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石油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石油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因此,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未来走势,保障中国金融体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制定石油金融体系。文章认为,新形势下中国石油金融体系构建的战略取向为:多层次构建石油交易市场体系,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统,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多方位灵活运用石油外汇,等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