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9)
- 2023(7258)
- 2022(6146)
- 2021(5544)
- 2020(4663)
- 2019(10190)
- 2018(10143)
- 2017(19321)
- 2016(10605)
- 2015(11905)
- 2014(11989)
- 2013(11848)
- 2012(10851)
- 2011(9845)
- 2010(10005)
- 2009(9318)
- 2008(9429)
- 2007(8653)
- 2006(7686)
- 2005(7070)
- 学科
- 济(44829)
- 经济(44758)
- 管理(36601)
- 业(31134)
- 企(26498)
- 企业(26498)
- 方法(14131)
- 制(13361)
- 农(12791)
- 业经(12612)
- 财(12415)
- 地方(12372)
- 环境(12238)
- 数学(11382)
- 数学方法(11278)
- 中国(10799)
- 产业(10097)
- 体(9713)
- 学(9353)
- 划(8439)
- 技术(8282)
- 体制(8249)
- 农业(8066)
- 和(7374)
- 银(7264)
- 务(7259)
- 银行(7251)
- 财务(7243)
- 融(7225)
- 财务管理(7222)
- 机构
- 学院(154606)
- 大学(150962)
- 济(65260)
- 经济(63916)
- 管理(58265)
- 研究(53524)
- 理学(49464)
- 理学院(48922)
- 管理学(48234)
- 管理学院(47950)
- 中国(39809)
- 财(31878)
- 京(31850)
- 科学(31850)
- 所(26359)
- 江(24492)
- 财经(24383)
- 中心(24209)
- 农(23835)
- 研究所(23668)
- 业大(21932)
- 经(21743)
- 经济学(20102)
- 北京(20044)
- 院(19952)
- 州(19300)
- 范(19296)
- 师范(19131)
- 农业(18103)
- 经济学院(18083)
- 基金
- 项目(104388)
- 科学(82815)
- 研究(78635)
- 基金(74797)
- 家(64754)
- 国家(64269)
- 科学基金(55292)
- 社会(51287)
- 社会科(48751)
- 社会科学(48741)
- 省(42317)
- 基金项目(39933)
- 划(34751)
- 教育(34289)
- 自然(33799)
- 自然科(32762)
- 自然科学(32753)
- 自然科学基金(32132)
- 编号(31350)
- 资助(29017)
- 制(25374)
- 成果(25184)
- 发(24193)
- 重点(24163)
- 创(22573)
- 部(22490)
- 课题(22460)
- 国家社会(21561)
- 创新(21204)
- 性(19767)
共检索到234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振宽 吴钢 钱铁军
当前矿区存在的资源勘探严重不足、矿产资源价格扭曲、矿山企业社会负担重、企业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矿区的构建。本文从矿产资源产业调整援助、产业退出援助、产业关联援助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援助补偿机制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援助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矿区的八项举措。
关键词:
矿区 援助 补偿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莹 彭秀丽
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在于均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考察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和大地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引入中央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参数条件,获得博弈最优稳定策略(政府监管,企业补偿),并基于此策略通过MATLAB动态路径图对矿产资源的动态策略进行进一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地方政府和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发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若单靠政府或企业均难以实现最有稳定策略,必须引入中央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参数条件加以实现。因此,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基础上应以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为基础,寻求各利益主体经济均衡,以期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艳青 赵庆国
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究竟在什么情况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需要进行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在什么情况下限制资源开发,采用衰退产业退出,需要对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进行认定,认定必须以事先确定的指标体系为标准,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为目标,由省以上专门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启宇 曾凡英 何凡
盐矿资源的开发容易引发地表沉陷、植被破坏、水资源污染和土地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应该对利益受损者进行生态补偿。现行盐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税费制度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化机制缺失等问题。从改革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市场机制和完善生态补偿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盐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盐矿资源开发 生态补偿机制 问题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辉 汪应宏 卞正富
资源开采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急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煤炭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生态公平、社会公平的思想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和补偿的内容构成。在开采沉陷预计和动态规划理论技术的支持下,提出基于补偿成本最小化的动态补偿思想,分析动态补偿的机理和准则。认为煤矿区生态补偿既包括对损毁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还应包括对因生态环境服务水平下降造成的居民的有形无形损失的赔偿,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生态功能恢复的时间滞后性和治理资金的时间成本。动态补偿的基本准则是煤矿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分阶段多时点陆续补偿,使生态环境服务损失和补偿最小化。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动态补偿 机理 准则 煤矿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秀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衰退产业与兴盛产业并存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常态。本文对衰退产业识别指标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事前预警指标与事后鉴别指标、一般识别指标和特殊识别指标的构想,并针对衰退产业要素退出存在的障碍论述了衰退产业要素退出援助机制的构建目标、基本原则及一般框架。
关键词:
衰退产业 识别指标 援助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黎元生 王文烂 胡熠
指出当前中国矿产资源开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源在于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并提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3个基本问题。即实行"新旧账"分治,明确矿山环境恢复补偿主体以及责权利,多渠道筹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以重置成本为依据确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征收办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招标、监管和效益评价机制。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环境恢复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宁波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学生蒙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学校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心理援助应急机制,对减少灾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重建心灵家园意义重大。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就是根据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任务及阶段特点,构建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社会动员参与机制、评估或辅导反馈系统等构成的机制体系。建立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应遵循系统规划原则、客观实际原则、有效防控原则。学校心理援助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援助组织体系、心理援助执行系统、学校心理援助社会动员参与机制等。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学校心理援助 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翌 汪云甲 刘泗斐 侯飞
受煤炭开采影响,矿区内植被、土壤等主要碳汇要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其受煤炭开采破坏导致的碳汇量变化计量是煤炭开采环境外部性的主要方面之一。文章根据大同矿区忻州窑矿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受扰动的生物量变化量、土壤受扰动的侵蚀变化量、土壤营养物质变化量、植被、土壤系统碳收支变化量等结果,借助环境经济学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将植被、土壤的物质扰动量转换为经济指标。并通过问卷调研,摸清矿区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受,以此作为生态补偿的谈判力,结合企业财务数据,测算生态补偿额度。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大同矿区忻州窑矿因采煤导致的植被、土壤等碳汇要素价值损失为1447万元,生态补偿额度2.353亿元。
关键词:
碳汇要素 植被 土壤 生态补偿 价值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仕钧
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协调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的利益,是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生态保护效果。在阐述国外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启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彰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政府—市场相结合的生态服务付费机制。虽然生态功能区财政补偿资金的名义负担者是中央政府和生态受益区政府,但从最终使用人和受益人的角度看,该费用的最终承担者应当追溯到市场层面污染环境或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重点提出了"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彰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政府—市场相结合的生态服务付费机制。虽然生态功能区财政补偿资金的名义负担者是中央政府和生态受益区政府,但从最终使用人和受益人的角度看,该费用的最终承担者应当追溯到市场层面污染环境或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重点提出了"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强
我国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给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中央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我国生态平衡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我国有关生态投资的制度还很不完善,必须明确我国现阶段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秀丽 陈柏福 李夕兵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演化是其经济、资源和环境等诸构成要素之间结构优化和整体协同耦合的过程,离不开自组织机制、需求机制、价格机制等内生性机制和调控机制、保障机制、约束机制等外在性机制的作用,这些内生性机制和外在性机制共同构成了矿区生态经济系统动态演化的动力机制。根据动态演化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从而实现矿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萌 张佑林 侯祖戎
加强矿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调整优化矿区的产业结构是确保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切入,建立了矿区产业替代模型,考察矿区生态修复中的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的价值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多个替代产业之间的投资分配问题,提出矿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
矿区 产业替代 生态因子 投资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