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
2023(316)
2022(197)
2021(229)
2020(161)
2019(393)
2018(368)
2017(462)
2016(437)
2015(510)
2014(514)
2013(360)
2012(336)
2011(253)
2010(276)
2009(171)
2008(142)
2007(158)
2006(146)
2005(128)
作者
(689)
(571)
(566)
(554)
(371)
(262)
(257)
(256)
(223)
(211)
(210)
(201)
(199)
(198)
(197)
(192)
(184)
(179)
(178)
(169)
(164)
(162)
(154)
(145)
(143)
(138)
(135)
(134)
(132)
(128)
学科
教育(1015)
中国(755)
教学(699)
学校(553)
理论(546)
管理(472)
学法(459)
教学法(459)
政治(410)
学理(408)
学理论(408)
思想(405)
德育(400)
思想政治(400)
政治教育(400)
治教(400)
高等(388)
(302)
经济(302)
技术(284)
职业(260)
职业技术(256)
技术学校(237)
(235)
高等职业(235)
发展(219)
(216)
(211)
(208)
改革(191)
机构
学院(3981)
大学(2897)
职业(2007)
技术(1604)
职业技术(1420)
教育(1406)
技术学院(1324)
研究(1176)
(938)
师范(934)
(849)
(761)
师范大学(719)
科学(699)
(627)
管理(607)
(543)
中国(539)
(530)
(526)
教育学(522)
经济(511)
(511)
北京(500)
业大(493)
研究所(482)
中心(458)
职业学院(458)
理学(450)
理学院(445)
基金
研究(2701)
项目(2319)
教育(2220)
科学(1910)
编号(1644)
课题(1574)
(1489)
(1478)
成果(1355)
社会(1179)
(1172)
社会科(1070)
社会科学(1070)
基金(1004)
规划(1000)
(988)
年度(934)
(903)
项目编号(901)
主持(890)
主持人(884)
研究成果(855)
(825)
院校(822)
高职(775)
职业(773)
(746)
(745)
阶段(744)
(738)
期刊
教育(3558)
中国(1923)
职业(1753)
研究(1388)
技术(1176)
技术教育(1088)
职业技术(1088)
职业技术教育(1088)
(688)
经济(688)
(559)
论坛(559)
高等(507)
职教(501)
(469)
成人(425)
成人教育(425)
农业(395)
高等教育(356)
大学(354)
学报(347)
教研(282)
高教(282)
科学(275)
学学(247)
(235)
(217)
(213)
发展(193)
(193)
共检索到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盛正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优化教育体系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的战略任务。构建H型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群体及时分类转型,摸清新建本科院校分类转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分类转型的对策建议,有效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艳丽   王建华  
高等教育在满足工业社会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工业化驱动的高等教育系统有着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用于服务工业社会而不是满足知识社会的需要。在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的转型中,高等教育系统的工业化趋同与社会转型需求不适配,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表现出组织机构同质化和组织结构金字塔化。随着知识社会初露端倪,工业化高等教育在知识社会面临转型,工业化高等教育系统需要重构,即以开放环境为前提,提高系统的持续适应性;以转变认知为动力,增强系统的多态性;以更新组织结构为基础,加强系统的灵活性,实现工厂式的高等教育系统向欣欣向荣的生态系统转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伟  
巴纳斯和赖格卢特所构建的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与学校教学设计理论的不同在于:关注社会转型及其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以此为背景提出了“以学习经验为焦点”和“2000学习圈”的教学设计模式。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描述和阐释了这一理论的主要精神与现实意义,进而揭示出对我国当代教学设计、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者鹤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协同共治。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观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分析各利益相关方的现实困境,探究转型发展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需要在民主、科学、务实的精神指引下,通过学校主动作为、政府积极支持、社会全面参与,从而实现成功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琴  刘佳琦  张其香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状况关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其教学质量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文章从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内外部困境与机遇出发,分析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纵深程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管理、改革教师考评方式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浩波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地方高等教育现代化为基础的全面、全方位的现代化。地方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国家高等教育现代化、区域现代化具有双重嵌入性,是从思想理念现代化到办学要素现代化的综合实现过程。当前,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存在改革需求与理论支撑、地位作用与支持环境、发展速度与治理水平、结构体系与多样化需求以及质量贡献与社会期待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此,要创新地方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能力、提升地方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国际化和信息化双轮驱动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东刚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面对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机遇,高校要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走好“新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荀渊  谢安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段从宇  迟景明  
随着我国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汇集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逐步加剧,在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锐减不可逆转的现实情境下,因循规律的高等教育发展和市场主导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必将造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两极争夺的"零和博弈",通过宏观调控的适度政策引导,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升级之路,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从"零和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必由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静  张广峻  崔立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优良的教育品质,无疑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与社会转型发展和谐的应然之举。此举不仅是对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更是对现时与未来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意义的全面彰显,并由此生成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常态。其中,廓清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品质构建的蕴涵是核心,明晰品质构建的相关争论是要津,而提出品质构建可行路径是方法论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千友  
论文借鉴发展经济学理论中有关人力资本的理论,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以及大学毕业生供求形势,论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性,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转型发展路径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新建本科院校转变办学观念,明确办学思路,顺利实现向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青云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丰富,体现大学基本功能之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解决好六个问题,即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先导;把服务社会化水平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把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晓昌  
研究制定符合省情且具前瞻性的指标体系,是加快推进我国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省(市)依据《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了以教育普及度、公平度、质量度、统筹度、保障度、开放度、贡献度和满意度等"8个度"为主要评价维度的省域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落实与之相关的各项建设任务,关键在于加强省级政府统筹,推动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大学功能整合,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学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立平  刘承波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注重完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刁玉华  闫治国  
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对区域高等教育统筹协调机制和治理能力建设,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央政府应根据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精准施策,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地方政府应立足省情,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