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0)
- 2023(3072)
- 2022(2473)
- 2021(2421)
- 2020(1934)
- 2019(4182)
- 2018(4196)
- 2017(8524)
- 2016(4586)
- 2015(4967)
- 2014(4926)
- 2013(5063)
- 2012(4690)
- 2011(4399)
- 2010(4491)
- 2009(4298)
- 2008(4136)
- 2007(4034)
- 2006(3691)
- 2005(3201)
- 学科
- 农(43587)
- 农业(28992)
- 业(23420)
- 济(23350)
- 经济(23326)
- 业经(11036)
- 农业经济(9827)
- 村(8840)
- 农村(8836)
- 发(7034)
- 土地(6578)
- 劳(6418)
- 劳动(6418)
- 农业劳动(6267)
- 发展(6262)
- 展(6260)
- 管理(5979)
- 人口(5969)
- 收入(5962)
- 制(5775)
- 动力(5723)
- 劳动力(5706)
- 农业人口(5664)
- 分配(5593)
- 地方(5565)
- 建设(5492)
- 中国(5444)
- 方针(5315)
- 及其(5243)
- 策(5111)
- 机构
- 学院(68541)
- 大学(61262)
- 农(37120)
- 济(32553)
- 经济(32047)
- 农业(27801)
- 管理(27295)
- 理学(24099)
- 理学院(23951)
- 管理学(23660)
- 管理学院(23567)
- 研究(22956)
- 中国(19747)
- 业大(19090)
- 农业大学(16727)
- 科学(13619)
- 业(12931)
- 中心(12121)
- 经济管理(12038)
- 京(11851)
- 所(11776)
- 江(10993)
- 财(10936)
- 研究所(10536)
- 发(10242)
- 省(9981)
- 发展(9536)
- 展(9525)
- 科学院(8995)
- 财经(8465)
- 基金
- 项目(45384)
- 研究(36673)
- 科学(35850)
- 基金(32372)
- 家(27630)
- 国家(27231)
- 社会(24213)
- 农(24007)
- 科学基金(23253)
- 社会科(22411)
- 社会科学(22406)
- 省(19907)
- 基金项目(17850)
- 编号(17294)
- 划(14465)
- 教育(14304)
- 自然(13123)
- 自然科(12774)
- 自然科学(12773)
- 成果(12605)
- 自然科学基金(12540)
- 业(11797)
- 发(11786)
- 资助(11620)
- 村(11113)
- 农业(10685)
- 部(10414)
- 制(10296)
- 课题(10117)
- 发展(10094)
共检索到104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子玉 杨印生
本文根据当前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国情,对现代农业的内涵重新进行了诠释,并根据诠释的内容和农业现状构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标准化 体系 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继志
农村消费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 消费市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舟
本文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流通环境和渠道结构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总支出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流通组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从分项支出看,流通规模对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流通环境只对更需要体验的文教娱乐支出影响显著,渠道结构对于食品、衣着的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于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只对衣着支出促进效应显著。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而流通渠道结构的负向效应显著。
关键词:
流通业 农村居民消费 面板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宁军明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容量和上升空间大,具有广阔的消费增长前景。目前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主要政策观点有收入论、价格论、有效供给论、环境论、保障论、信贷论、观念论、二元论等,通过比较与评估,城镇化是有效实施多数政策的结合点,是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突破口和最优选择。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增长 政策评估 城镇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侯锐
近期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我国农村人口多,范围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如何?如何扩大农村消费?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兰品 常宗露
农村福利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基于消费支出视角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评估数字经济是否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具有促进效应,在使用替换变量等方法重新回归后结果仍稳健可靠;增加收入、开拓消费平台和改进支付方式等途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强了数字经济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分样本中男性决策者、高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关系复杂的农村家庭消费受到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强。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全力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内循环,筑牢共同富裕基础,我国应夯实消费基础,巩固平台优势,加强政策引导,以促进数字赋能,推动消费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建伟
本文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且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需求 增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健 丁静
文章基于2012年8月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地级市试点特征,选择处于试点前后的2012和2014年CLDS数据,实证研究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形下,新农合大病保险使家庭消费显著增加4.25%。进行剔除包含非新农合成员的家庭样本和考虑政策滞后问题的稳健性检验,以及采取反事实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仅对中低收入家庭和老龄化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效果集中于东部地区。在消费分项的影响方面,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非医疗消费占比,并且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过去一周就诊和过去一年住院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应从筹资机制、管理机制、保障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
关键词:
新农合 大病保险 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时华
普惠制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的实施能提高居民现实消费力,减少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表明,无论从地方财政还是中央财政来看,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普遍保障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农村养老保障投入,尽快建立农村居民普遍共享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爱 郑循刚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有效需求不足”成了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现阶段,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平低。按当年价计,2002年,四川省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591.99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方帅
本文基于对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调查,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出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完善商品流通网络,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等措施,以期能促进农村消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帅
一、农村消费市场现状本次调查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姜家堡等10个自然村,生活水平较好、一般、较差三个层次的290户农民,被调查人口609人,2008年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金启 郑风田
作为一项公共医疗政策,新农合对农村居民的就医决策究竟造成了何种影响是评价该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农户抽样数据,通过两部分模型对此作了经验回答。研究发现:(1)新农合政策和收入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它们能够增大农户就医的概率,但农户就医后它们并不能带来农户医疗支出水平的分化;(2)区分门诊和住院这两种就医行为,新农合和收入都对农户是否发生门诊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却都对门诊支出水平没有显著作用,二者都对住院没有显著影响;(3)在参合农户中,收入与家庭发生医疗支出的可能性呈负向关系,说明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增加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就医的预期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