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9)
2023(9505)
2022(7698)
2021(7266)
2020(5810)
2019(13407)
2018(13183)
2017(24426)
2016(13764)
2015(16084)
2014(16495)
2013(15532)
2012(13967)
2011(12279)
2010(12931)
2009(11772)
2008(12154)
2007(11338)
2006(10118)
2005(9518)
作者
(36488)
(30157)
(29836)
(28479)
(19498)
(14341)
(14075)
(11571)
(11535)
(11469)
(10223)
(10074)
(9853)
(9659)
(9261)
(9261)
(9065)
(9014)
(9010)
(8729)
(7568)
(7333)
(7287)
(7201)
(6967)
(6928)
(6749)
(6528)
(6147)
(6029)
学科
(68756)
企业(68756)
(67335)
管理(57368)
(45148)
经济(45060)
(21986)
业经(20969)
方法(19901)
(18250)
(18200)
财务(18183)
财务管理(18156)
企业财务(17173)
理论(16087)
中国(15555)
(14538)
银行(14535)
技术(13907)
(13532)
数学(12151)
企业经济(11988)
(11973)
数学方法(11968)
(10946)
(10768)
经营(10616)
教育(10534)
(10052)
技术管理(9824)
机构
学院(185107)
大学(183650)
管理(73578)
(68183)
经济(66234)
理学(60675)
理学院(60034)
管理学(59159)
管理学院(58762)
研究(51270)
中国(46379)
(39227)
(38296)
(33173)
财经(28947)
科学(27737)
(27238)
(25949)
中心(25937)
(25301)
北京(25202)
师范(25083)
(24151)
技术(22702)
商学(21151)
职业(21084)
财经大学(21066)
商学院(20965)
研究所(20856)
(20463)
基金
项目(109335)
研究(90168)
科学(86433)
基金(75025)
(61259)
国家(60471)
社会(54959)
科学基金(54519)
社会科(51755)
社会科学(51735)
(45607)
教育(45209)
编号(40993)
基金项目(38934)
(36320)
成果(35512)
自然(32360)
自然科(31669)
自然科学(31662)
自然科学基金(31155)
资助(30049)
课题(28624)
项目编号(27164)
(25424)
(24614)
重点(23974)
(23896)
大学(23822)
(23629)
(23406)
期刊
(84639)
经济(84639)
研究(60597)
中国(47922)
教育(39205)
(36716)
管理(34415)
(27809)
金融(27809)
技术(21723)
学报(20721)
科学(19337)
大学(18020)
(16845)
图书(16491)
财经(15184)
学学(14774)
业经(14540)
(13198)
财会(12780)
经济研究(12192)
书馆(12168)
图书馆(12168)
职业(12137)
会计(10800)
(10432)
论坛(10432)
技术经济(9775)
农业(9651)
问题(9539)
共检索到310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爱琴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校企行联动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和运行机制,进而提出了校企行联动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路径探索:以课程体系为基础,构建校企行联动就业服务系统;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校企行联动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企业行业为抓手整合资源,开辟校企行联动大学生就业服务渠道;以提高就业指导教师能力为关键,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保障校企行联动就业服务平台的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齐秀辉  郑继兴  王维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创业资源获取困难,企业和高校大学生欠缺有效对接,因此,亟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协同在校大学生、企业和社会的服务平台。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公益服务平台的构建体系,并通过实践探索公益创业服务平台创建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兵  
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整体联动、集成资源、多措并举,就业创业双轮驱动,给予学生成才梦。对既往工作实践做出全面总结,对当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出理性思考,为高校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有益探索和启发。从观念层面,需要对大学生难就业问题和创业问题再认识、再澄清;从实践层面,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需要标本兼治,高校要做到"象牙塔"与"动力泵"的统一,需要协同合作、避免"囚徒"困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贵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录取人数快速增长。庞大的录取人数意味着毕业季庞大的就业人数,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人。大量的毕业生在为我国经济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就业压力。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从求速度向求质量转变,进一步压缩了劳动力市场需求,导致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生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短期内宏观就业环境难以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积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能力差等问题,本文将在评述大学生就业研究优秀著作的基础上,分析其就业能力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能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胜贤  
文章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创新创业课程没有纳入学校就业指导体系;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创业实践;"双创"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进而从课程体系化、教学有效性、课外操作性三方面提出了健全就业指导体系的有效策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美华  赵洪亮  郭瑞  黄家慧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的形成与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结合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的实际,提出依托学术团队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并在农学专业进行了两年实践,结果显示学术团队与学生培养可以实现良性发展,育人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实现科研与教学结合,学术团队与就业能力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秉琦  李寿国  彭璟  
我国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逐步形成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进行择业技巧“包装”和一些简单的职业指导,目的是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时、顺利就业。这种临时突击型的就业指导模式注重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是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曦  石新明  潘小俪  刘丹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之一,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各高校努力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从2005年起,北京科技大学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始了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毛平  张禧  马刚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既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构建和实施"理念先行、能力支撑、制度保障、措施到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模式,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景新  杜建军  
大学生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活动形式化、浮躁化、经费不足、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视角,借鉴市场经济理念,创新模式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健康、持续发展,使志愿服务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爽   文江峰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其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探索多元化就业教育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就业教育效果、创新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等路径,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需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颖云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试图从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通过对传统就业指导基本途径、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从认识职业和利用职业资源、加强个体就业指导和就业研究、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就业实习和创业教育等方面创新途径,构建起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职业规划与就业力提升相结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就业指导与就业研究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飞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不断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文化中缺乏深入性、持续性与人性化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校园文化熏陶,以完善就业文化体系;加大创新文化氛围营造,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坚持就业文化宣传,以搭建就业文化平台;拓展交流沟通渠道,加强大学生就业文化体系的多维度联系等,建设就业文化体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政  
文章阐述了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详细分析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并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提出一条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尹立苹  
随着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改变,及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深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着重探索从构建"三横""三纵"实践教学平台,深化校企联合、完善院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整合各类创新竞赛活动建立校级创新平台,全方位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技能等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