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4)
2023(7878)
2022(6199)
2021(5844)
2020(4974)
2019(11554)
2018(11349)
2017(22747)
2016(12034)
2015(13777)
2014(13894)
2013(13500)
2012(11893)
2011(10510)
2010(10769)
2009(10326)
2008(10794)
2007(9915)
2006(8754)
2005(8221)
作者
(33875)
(28001)
(27731)
(26527)
(17910)
(13128)
(12756)
(10671)
(10646)
(10222)
(9587)
(9398)
(9151)
(8815)
(8651)
(8558)
(8490)
(8265)
(7940)
(7884)
(6963)
(6801)
(6721)
(6478)
(6413)
(6343)
(6324)
(6182)
(5565)
(5367)
学科
(70716)
企业(70716)
(64697)
管理(56189)
(52752)
经济(52684)
方法(29662)
数学(22233)
数学方法(21750)
(21542)
业经(19959)
(18463)
(18313)
财务(18278)
财务管理(18264)
(17344)
企业财务(17325)
银行(17199)
(15883)
技术(13947)
理论(13634)
企业经济(12124)
(11809)
(11736)
(11225)
经营(11166)
技术管理(10327)
中国(10272)
(10167)
金融(10165)
机构
学院(174236)
大学(169379)
管理(76251)
(71818)
经济(70385)
理学(64873)
理学院(64347)
管理学(63260)
管理学院(62940)
研究(45720)
中国(45486)
(37189)
(34699)
财经(29386)
(27692)
(26488)
科学(25277)
中心(23315)
(22570)
商学(22378)
商学院(22167)
财经大学(21867)
经济学(21749)
北京(21662)
(21597)
(21510)
业大(20811)
银行(20713)
(19776)
经济学院(19605)
基金
项目(108890)
科学(87893)
基金(80861)
研究(80237)
(68313)
国家(67690)
科学基金(61576)
社会(51913)
社会科(49460)
社会科学(49441)
(43371)
基金项目(41844)
自然(40616)
自然科(39831)
自然科学(39823)
自然科学基金(39163)
教育(38198)
(35128)
资助(34627)
编号(32779)
成果(25326)
(24922)
重点(23755)
(23728)
创新(23052)
(22965)
项目编号(21928)
课题(21724)
教育部(21388)
国家社会(21331)
期刊
(78818)
经济(78818)
研究(49694)
管理(35254)
(34722)
中国(32093)
(29544)
金融(29544)
科学(20987)
技术(19643)
学报(19382)
(16174)
大学(15871)
财经(15716)
教育(15608)
学学(15285)
(13400)
业经(13016)
经济研究(12313)
财会(11934)
技术经济(11374)
统计(10682)
(10402)
会计(9160)
农业(9151)
决策(9026)
问题(9007)
现代(8993)
理论(8690)
商业(8674)
共检索到265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雪梅  
目前,我国银企对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以纸为介质的对账方式,该方式存在耗能高,效果差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用于派送、回收、核对、整理对账资料,但仍然不能做到全面、准时、准确对账,无法完满完成对账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存在时滞以及信息丢失的风险;此外也不利于监管部门来监管。解决办法是推广电子对账,这样能彻底解决时效、质量、成本等一系列问题,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电子对账平台构建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将非常便利且有效。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低碳号召,大力推行电子对账这一既高效有环保的银企对账方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栋  冷国邦  
综观世界各国银企关系模式的演变 ,可划分为五种类别。交易费用、产权结构、信息不对称和组织结构四个因素在银企关系模式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的新型银企关系模式的构建面临着银企债务等三个障碍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 ,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积极创建有利于新型银企关系发展的制度环境 ,构建“控制导向型”和“保持距离型”相结合的新型银企关系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杰  
政银企融资对接是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常见的融资合作形式,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在“稳企业、保就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统计显示,全国各地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历年累计超过4600次,伴随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除传统政银企融资对接外,一批政银企融资对接新模式正在涌现。
关键词: 模式分析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鄢志娟  李潜  
银企对账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资金安全,而于企业之间就某一时点账面余额以及某一时段内账户明细发生额进行核对的工作。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手段,银企对账在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南通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2017)、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实效(Bursary Division,2012)、防范内外系统性金融风险(李潜、鄢志娟,2021)、增强银企互信(李鹏等, 2017)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伟  
在充分研究现有银企自动对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利用VFP技术设计了一套独立于财务结算软件与银行存款系统之外的第三方银企自动对账系统,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效率较高,能够适应不同的财务软件与各家网上银行,提高了银企对账的自动化程度与使用范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彤  
海南省图书馆与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合作建设"海图社区书屋"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是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一种新的有效补充形式。"海图社区书屋"让居民切实得到了"惠民"、"便民"的服务,对银行的工作有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海图社区书屋"的建设模式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推动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大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晓元  
本文针对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及农业信息服务需求现状,提出基于农业信息服务要素中服务对象和内容的维度分类方法,并依此来指导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采纳和选择,并以重庆"巴渝新农网"的实施模式和效果为借鉴,对更好地构建满足农业信息用户需求,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模式提出思路。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段文哲  孙妍  陈小玲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的电费账务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共同负责。但由于二者的管理口径不同,财务部门负责电费资金总的回收情况管理,营销部门负责具体到每户电费回收情况的账务管理,由此造成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电费账务对账工作(以下简称营财对账)难度加大,出现了不平账时难于查找和解决的问题。为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生权  
试论银企关系模式及我国银企关系的选择华中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肖生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关系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改变,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实行“拨改贷”以来,国有企业对国家财政的依赖逐渐减少,而对银行的依赖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梦  朱世宏  
银企关系模式的国际比较●张梦[编辑西南财经大学校刊编辑部成都610074]●朱世宏[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都610074]美国商业银行与企业关系的模式———保持距离型模式(一)银企关系模式的特点美国银行和企业的运行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银企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剧锦文  
现代银行金融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制度,银行同企业的关系也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致有三类金融体制,即市场基础型、银行基础型和政府基础型,相应地有三种银企关系模式:英美模式,德国、日本模式和台湾模式。我国银行和企业体制的改革,迫切要求尽快确立一种适应新体制的新型银企关系模式,那么我们能从世界上已有的模式中学到什么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文哲  
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从会计核算内外对账模式、对账方法、外部监督等方面,分析对账模式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一是改变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自行对账现状,建立联合对账机构;二是纪检、内审、事后监督部门联合承担对账工作的操作流程设计;三是共享监督结果信息;四是保证外部对账工作独立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关义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条件下 ,工业资本同银行资本日益渗透和融合 ,形成了金融资本。银行以“优选法”乐于同效益良好的企业结为信贷一体化 ,美国、日本的银企关系就是较为典型的信贷一体化模式。本文对这两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分析 ,并做了简要评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