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7)
- 2023(11969)
- 2022(9960)
- 2021(9080)
- 2020(7440)
- 2019(16638)
- 2018(16453)
- 2017(30183)
- 2016(16794)
- 2015(19028)
- 2014(19349)
- 2013(18867)
- 2012(17784)
- 2011(16005)
- 2010(16486)
- 2009(15483)
- 2008(15504)
- 2007(14278)
- 2006(12762)
- 2005(12055)
- 学科
- 济(67168)
- 经济(67059)
- 管理(54968)
- 业(48546)
- 企(39906)
- 企业(39906)
- 财(29964)
- 中国(25302)
- 地方(21403)
- 农(20566)
- 制(20268)
- 方法(18856)
- 业经(17831)
- 数学(15130)
- 银(15089)
- 银行(15067)
- 数学方法(14963)
- 务(14818)
- 财务(14778)
- 财务管理(14726)
- 体(14685)
- 行(14474)
- 融(14164)
- 金融(14157)
- 学(14122)
- 企业财务(14024)
- 财政(13908)
- 农业(13259)
- 理论(11809)
- 环境(11742)
- 机构
- 学院(236951)
- 大学(233985)
- 济(94890)
- 经济(92624)
- 研究(86678)
- 管理(84106)
- 理学(69660)
- 理学院(68822)
- 中国(67958)
- 管理学(67732)
- 管理学院(67287)
- 财(56009)
- 科学(51603)
- 京(51562)
- 所(44701)
- 江(40024)
- 农(39578)
- 研究所(39379)
- 中心(39220)
- 财经(39074)
- 经(34967)
- 北京(33136)
- 范(32572)
- 师范(32205)
- 业大(31908)
- 院(31594)
- 州(31582)
- 农业(30438)
- 省(30111)
- 经济学(28798)
- 基金
- 项目(146917)
- 科学(114901)
- 研究(113105)
- 基金(102376)
- 家(88153)
- 国家(87313)
- 科学基金(74190)
- 社会(70798)
- 社会科(67003)
- 社会科学(66990)
- 省(60096)
- 基金项目(53073)
- 教育(51954)
- 划(49345)
- 编号(47527)
- 自然(44261)
- 自然科(43172)
- 自然科学(43160)
- 自然科学基金(42336)
- 成果(41330)
- 资助(41243)
- 发(36748)
- 课题(34949)
- 重点(33808)
- 制(32033)
- 部(31915)
- 创(30911)
- 发展(29759)
- 性(29645)
- 展(29271)
共检索到396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齐守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财政体制的科学化。科学的财政体制要求遵循分工规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分工关系以及公共权力机构内部横向、纵向财政管理责权的科学合理分工关系,明确划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耀斌
财政体制机制由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支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机制"五位一体"共同构成,是中央政府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及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挥棒"。1994年以来,通过不断深化财税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符合社会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进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财政是政府实施调控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体制保障和监管手段,因此,研究探索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省级政府在我国政府层级结构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以广西情况为主,从省级财政的视角出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昆
近年来,广东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完善公共财政收支管理体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及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推动了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一是扭转了欠发达地区发展慢于全省的局面,区域间财政发展差距趋于缩小。2003—2008年,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一般预算收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国玉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抓好"财税改革这个重头戏",并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阳红
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空间开发秩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从制度上加快完善自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对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进行了不断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石英华
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对外"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和工作。在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宏观调控中矛盾主要方面已从"内需不足"更多转向"结构制约"的情况下,党中央要求加快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石英华
在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宏观调控中矛盾主要方面已从"内需不足"更多转向"结构制约"的情况下,党中央要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针对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粗放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负面效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日趋凸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态势,但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大量投入,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9%,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却很大。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15%左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云凤 陈为升
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国民经济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体制保障。当前,深化财税体制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要求的"五个坚持"。着力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着力构建有利于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财税体制;着力构建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财税体制;着力健全支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财税体制;着力增强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协调性,形成改革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财税体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瑛
绿色采购是指各公共机构在依法采购时,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社会的绿色消费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利用政府采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然斌 欧阳强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以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的发展。良好和谐的金融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化,从而有力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这样的金融环境包括高效率银行融资,激励风险投资的金融制度,有利于风险配置的金融市场机制以及适当的金融政策环境。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金融支持 金融环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薇
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已接近警戒红线,长期积累的环境欠账亟待解决,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比传统的环境保护模式覆盖面更宽、标准更严格、管理更精细、参与更广泛。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涉及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各方面,需要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转变传统的环境保护模式,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社会治理的手段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发展与环境预防、保护、治理相结合,监管与激励相结合,短期措施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促进个体效益与整体效益相一致,推动绿色发展。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体制机制 政策环境 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为我们党我们国家在新阶段谋划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顺时应势、主动作为,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雅群 何广文 范亚辰 刘昶
财政分权助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环境治理责任的关注。本文以财政分权理论为依据,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9年1649个县(市、区)为样本,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相较于非改革试点县(市、区),改革试点县(市)在经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其雾霾浓度显著降低;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主要发生在强市下辖县(市)、强县(市)以及明确了省县(市)财税分成和财政支出责任的改革试点县(市);第三,从路径机制上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财政支出偏向推动实现改革试点县(市)空气质量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