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0)
2023(2730)
2022(2271)
2021(2149)
2020(1675)
2019(3643)
2018(3808)
2017(5668)
2016(3314)
2015(3670)
2014(3574)
2013(3289)
2012(2923)
2011(2730)
2010(3039)
2009(2478)
2008(2383)
2007(2339)
2006(2088)
2005(1800)
作者
(9211)
(7593)
(7497)
(7130)
(4683)
(3637)
(3354)
(2888)
(2810)
(2684)
(2650)
(2489)
(2344)
(2324)
(2296)
(2268)
(2233)
(2198)
(2166)
(2106)
(1931)
(1874)
(1779)
(1756)
(1739)
(1690)
(1652)
(1647)
(1585)
(1508)
学科
管理(9917)
(9748)
经济(9742)
环境(7135)
(6279)
中国(5758)
生态(5100)
(4509)
企业(4509)
(4260)
(4014)
(3436)
资源(3333)
(3171)
方法(3043)
业经(2977)
农业(2955)
地方(2894)
理论(2716)
规划(2604)
环境规划(2562)
(2503)
教育(2282)
数学(2209)
数学方法(2175)
(2095)
区域(2094)
(2036)
区域环境(1941)
教学(1870)
机构
学院(44610)
大学(41543)
研究(15272)
管理(15078)
(14607)
经济(14225)
理学(12726)
理学院(12550)
管理学(12262)
管理学院(12191)
中国(10940)
科学(10571)
(9119)
(7585)
(7169)
(7155)
师范(7123)
中心(7108)
研究所(7079)
(6926)
(6892)
业大(6875)
技术(6242)
北京(5866)
(5855)
(5836)
师范大学(5500)
农业(5383)
财经(5316)
职业(5309)
基金
项目(31484)
研究(25000)
科学(24350)
基金(20759)
(18010)
国家(17831)
社会(15138)
科学基金(15052)
社会科(14203)
社会科学(14197)
(13901)
教育(11476)
(11265)
基金项目(11186)
编号(11115)
成果(9000)
自然(8645)
自然科(8298)
自然科学(8295)
自然科学基金(8109)
课题(8082)
资助(7552)
重点(7532)
(7256)
(6983)
(6700)
规划(6301)
项目编号(6293)
创新(6109)
国家社会(6058)
期刊
(18666)
经济(18666)
中国(11055)
研究(10471)
教育(8362)
学报(6895)
(6596)
科学(6120)
(5068)
大学(5019)
农业(4757)
学学(4719)
管理(4683)
业经(3946)
资源(3861)
技术(3810)
生态(3308)
职业(3220)
(2762)
图书(2624)
科技(2436)
(2436)
金融(2436)
林业(2319)
(2299)
经济研究(2295)
问题(2124)
财经(2123)
(2081)
(2043)
共检索到65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施恩  孔新雅  
人生追求更加丰富,总体报酬日趋多样,用工平台“星系化”发展,“事业家”引领时代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提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延利  蔡玉梅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国土空间发挥的功能为标准,国土空间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空间(以下简称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其中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国土空间。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卫红  
随着职业教育利益主体关系的逐渐深化,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呈现出"共生"的关系特征。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是职业院校、企业和相关的研究型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共生主体,在产学研主体性活动中构建关系、动力和推力的依赖性共生网络。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共生态的模型,是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构成的关系模型,其运行机理包括三层面的共生系统化支撑:观念意识层面的产教融合理念、科研育人理念和产业发展观念的共生态,动力层面的经济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的共生态,推力层面的制度与行政的共生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春生  谭永平  张海燕  
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指导,结合新时代电力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分析职业院校课程教学面临的新问题。紧扣课程教学生态的内涵及其意蕴,提出了课程教学生态的建设策略,即建立"四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搭建"六化"课程教学平台、构建"八步双线"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满足"四个学习"需要的课程教学环境、健全"四个"课程教学建设机制,以适应电力产业发展对技术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就业工作进行了大量科学系统的阐述,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意蕴深刻。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就业选择的重要论述,要准确把握其问题意识、科学思维、内容架构与基本观点,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事业观和创业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俞辰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新时代,高校就业工作重心和方式呈现出新境遇和新挑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部门联动与协调推进不匹配、就业指导与精准服务不匹配、就业定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现实困境。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就业主体、就业客体、就业介体、就业环体等方面入手,精准匹配好人和岗,构建"精准培养、精准施策、精准指导、精准对接"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促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繁仁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简约生活"成为值得倡导的生活方式,是生态美学走向生活的标志。从时代观、自然观、发展观、生态伦理观、生活观、文化观与美学观等7个方面阐释了"简约生活"提出的历史、现实与理论根据,特别阐释了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紧密联系。"简约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时代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生活观、文化观与审美观的转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文胜  
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顺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普遍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水平,引导国民在处理人、自然、社会等相互联系时自觉遵从生态文明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切实履行保持自然、社会、人和谐统一的责任担当。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是新型伦理实践观,它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理论指导,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物质享受、精神愉悦、政治进步的可靠条件,它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喜平  刘晓昌  
廉政生态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目标。高校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优势为高校廉政生态建设提供了天然的载体和依托。构建高校廉政生态,要在文化的框架下推进,充分释放高校廉政文化蓄能和势能,用廉政文化涵养廉政生态、带动廉政生态、构建廉政生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新做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难题,对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作出了时代应答,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为世界工业文明转型及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斌  陈雪梅  
生态产品具有经济价值是学术界的统一认识,近年来中国在林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农产品价值以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探索。但目前缺乏清晰的生态产品产权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缺乏合理的生态产品损害赔偿和保护补偿机制等多方面问题,制约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完善。应通过完善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产权制度、财政投入及生态补偿机制、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建立生产产品核算机制与金融支持机制等措施,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标准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石性作用,地方政府在新时代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文明标准化,现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探索和推行。它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趋势和新战略,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效、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和促进清洁美丽世界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了在新时代高质量、高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亟须从完善组织管理、营造实施环境、构建标准体系和加大试点推广等方面大力推动生态文明标准化,进而支撑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跨越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铁铮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林业专家学者中产生热烈反响。广大专家学者认真研读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报告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对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给予格外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继续提升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著名林学家沈国舫院士说,报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略、目标和举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还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国将开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叶德跃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由党的最基本的理论要素有效构成。针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进行精准有效的理解,需要着重把握政治建设的各类理论要素;与此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有效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建设的路径,从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严肃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弘扬政治文化、提升政治能力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着手,有效推进政治建设,从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