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7)
2023(14208)
2022(12193)
2021(11445)
2020(9373)
2019(21736)
2018(21852)
2017(41355)
2016(22853)
2015(25695)
2014(25765)
2013(25424)
2012(23859)
2011(21754)
2010(22044)
2009(19866)
2008(19487)
2007(17230)
2006(15382)
2005(13695)
作者
(67379)
(55878)
(55654)
(52598)
(35671)
(26723)
(25178)
(21995)
(21388)
(20165)
(19162)
(19003)
(17955)
(17743)
(17338)
(17221)
(16595)
(16514)
(15988)
(15961)
(14027)
(13997)
(13549)
(12862)
(12574)
(12521)
(12453)
(12438)
(11323)
(11118)
学科
(94153)
经济(94055)
管理(61789)
(58988)
(47640)
企业(47640)
方法(37600)
数学(31603)
数学方法(31203)
中国(28164)
(26055)
地方(25170)
业经(22125)
(22109)
(20224)
农业(17694)
理论(16425)
(16204)
贸易(16191)
(15979)
(15776)
(15588)
环境(15545)
(15195)
银行(15149)
技术(14901)
(14896)
金融(14893)
(14606)
(14010)
机构
大学(324339)
学院(323976)
管理(125201)
(123853)
经济(120957)
研究(114503)
理学(107474)
理学院(106122)
管理学(104203)
管理学院(103628)
中国(84180)
科学(73331)
(71333)
(58876)
(56516)
(54862)
研究所(53777)
中心(50704)
业大(49144)
(48627)
(47142)
师范(46701)
北京(45754)
财经(44621)
农业(42756)
(41708)
(40425)
(40131)
师范大学(37807)
技术(36109)
基金
项目(219894)
科学(171900)
研究(162325)
基金(156185)
(136475)
国家(135252)
科学基金(114983)
社会(99254)
社会科(93835)
社会科学(93810)
(87347)
基金项目(83365)
教育(74729)
自然(74692)
(73930)
自然科(72900)
自然科学(72882)
自然科学基金(71532)
编号(67652)
资助(63715)
成果(56027)
(50531)
重点(49659)
课题(47679)
(47494)
(45414)
创新(42276)
科研(41553)
项目编号(41111)
教育部(40242)
期刊
(143080)
经济(143080)
研究(97983)
中国(66407)
学报(52660)
(50876)
科学(49010)
管理(46333)
教育(43639)
(40692)
大学(39141)
学学(36491)
农业(35663)
技术(28813)
(28571)
金融(28571)
业经(24699)
经济研究(21991)
财经(20752)
图书(19568)
问题(18492)
(18115)
(17624)
科技(16348)
理论(15969)
技术经济(15234)
资源(15205)
(15049)
现代(14827)
实践(14774)
共检索到486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冠清  
以习近平关于新发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内涵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构建新发展格局包含六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内涵: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和拥有稀缺的市场资源,关键因素是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核心要义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指导原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经济史,以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和习近平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政治与经济关系的重要论述为方法论基础,以剩余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石,对其背后的学理基础进行了揭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盛朝迅  易宇  韩爱华  
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基本依托,对于改变传统"模仿型"创新路径、推动前沿基础技术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等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成果产出、基础研究顶尖人才培养、基础研究设施与环境等方面,与发达经济体相比,离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建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优化基础研究设施条件和环境,加强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为基础研究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基础研究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和新发展格局构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观点。所谓理论,就是认识并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用经济学的学理方法论证其中蕴含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的思想来源只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探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分析基础之上,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正是这一科学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用和创新发展。认识和阐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客观规律性不应以"外贸依存度"来考察,中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未来趋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既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的历史实践总结,否定了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中的片面性理论观点,又揭示了中国与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多元平衡基础上动态平衡的客观规律。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还蕴含了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伴随的深化改革等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健  郭冠清  
新发展格局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强调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是统筹经济与政治的表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马克思主义学理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需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进行。从经济维度构建学理基础主要是从经济循环角度来论证,并契合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内涵;从政治维度构建学理基础有助于完整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意义,是党中央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决策。利用有关经济与政治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可以从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为新发展格局构建学理基础,除了经济层面的的相关阐释,还要将经济与政治结合起来,解释新发展格局的若干超越经济层面的重要特征,其包括新发展格局是主动构建的,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意义,自主创新和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性,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等,这些都反映了新发展格局政治引领经济的特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全局性部署,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透过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从经济运行可靠性、要素市场支撑性、统一大市场培育、贸易往来、投资往来、技术交流、国际科研七个方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标体系,并开展动态因子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各省份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表现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不同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排序随着时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影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分为市场整合与营商环境、科研合作与观念开放、经济活力与信息融通、公共服务与要素流动等四大类。因此,建议加快整合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建立新发展格局的动态监测系统,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荣晨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的战略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抉择。本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建立了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最本质特征、强大动力等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战略基点、主攻方向等内在逻辑以及理论创新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新发展格局理论体系,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完成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战略重点,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的重大举措提供了行动指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谷瑞升  于振良  杜生明  
对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林学项目进行归纳和分析,阐述我国林学基础研究的人力设施资源、研究布局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新时期战略定位,结合国际研究前沿和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明确今后基金资助和管理的重点,提出未来我国林学基础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宏志  
<正>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对标评价为先导,示范创建为牵引,价值创造为重点,管理提升为抓手,品牌强企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多层次、多领域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央企业运行效率效益持续改善,企业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部分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先恩  刘云  周程  方在庆  向桂林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R&D)总经费的比例低是一个热点问题,且存在歧义。作者围绕基础研究的内涵、主要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统计的比较、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的可行性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结论是:中国的R&D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占比确实偏低,这可能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中国的目标是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而雄厚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的基本特征。为实质性地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作者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先恩  刘云  周程  方在庆  向桂林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R&D)总经费的比例低是一个热点问题,且存在歧义。作者围绕基础研究的内涵、主要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统计的比较、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的可行性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结论是:中国的R&D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占比确实偏低,这可能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中国的目标是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而雄厚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的基本特征。为实质性地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作者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韩祺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技自立自强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明确其主要标志和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体制改革保障体系、创新区域布局体系和创新生态体系"五大支撑体系"予以加快推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雪云  
自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新发展阶段之"时",度国内外环境之"势"做出的战略抉择,它的提出既具有现实层面的必要性又具有理论层面的科学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核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党为"舵",以企业为"桨",以乡村为"指南",形成构建主体的耦合机制融入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远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江兰  
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党中央作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于此,展开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问题研究,有利于处理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不仅要重视制度体系建设,同时也需要从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加强竞争执法力度、积极实施竞争倡导等多个具体路径去落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起点阶段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宏愿的冲刺阶段,要把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和引领现代化建设的"指挥棒",要从客观规律和政治原则双重维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必要之策、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和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可行之计,要求高水平畅循环、强科技、扩内需、促开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增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始终,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