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5)
- 2023(15374)
- 2022(12652)
- 2021(11734)
- 2020(9451)
- 2019(21600)
- 2018(21300)
- 2017(40046)
- 2016(21801)
- 2015(24621)
- 2014(24478)
- 2013(23600)
- 2012(21756)
- 2011(19912)
- 2010(20270)
- 2009(18487)
- 2008(18326)
- 2007(16314)
- 2006(14797)
- 2005(13824)
- 学科
- 济(98190)
- 经济(98087)
- 管理(58047)
- 业(57003)
- 企(44351)
- 企业(44351)
- 方法(37472)
- 中国(33879)
- 数学(32963)
- 数学方法(32409)
- 农(28302)
- 地方(23461)
- 业经(22725)
- 财(20229)
- 贸(19157)
- 贸易(19138)
- 制(18699)
- 农业(18675)
- 易(18600)
- 银(16920)
- 银行(16903)
- 学(16797)
- 融(16551)
- 金融(16549)
- 行(16448)
- 发(15868)
- 环境(14697)
- 理论(14499)
- 技术(13791)
- 体(13563)
- 机构
- 学院(305197)
- 大学(304014)
- 济(132286)
- 经济(129785)
- 管理(113118)
- 研究(111988)
- 理学(96000)
- 理学院(94890)
- 管理学(93129)
- 管理学院(92553)
- 中国(87159)
- 京(66802)
- 科学(64561)
- 财(60480)
- 所(55908)
- 研究所(50446)
- 中心(50145)
- 农(47911)
- 财经(47236)
- 江(46179)
- 北京(43426)
- 经(43080)
- 范(42249)
- 师范(41895)
- 经济学(41660)
- 院(40567)
- 业大(40494)
- 经济学院(37382)
- 州(37257)
- 农业(36850)
- 基金
- 项目(198290)
- 科学(157404)
- 研究(149399)
- 基金(143628)
- 家(125600)
- 国家(124257)
- 科学基金(106085)
- 社会(96776)
- 社会科(91851)
- 社会科学(91826)
- 省(76262)
- 基金项目(73532)
- 教育(69561)
- 自然(64829)
- 划(64509)
- 自然科(63375)
- 自然科学(63361)
- 自然科学基金(62226)
- 编号(60375)
- 资助(59489)
- 成果(50405)
- 发(47416)
- 重点(45588)
- 部(44495)
- 课题(43388)
- 国家社会(41198)
- 创(41124)
- 发展(38660)
- 教育部(38574)
- 创新(38571)
- 期刊
- 济(152552)
- 经济(152552)
- 研究(98221)
- 中国(70551)
- 农(46482)
- 管理(45367)
- 财(45074)
- 学报(44053)
- 科学(43139)
- 教育(41667)
- 大学(34844)
- 融(32363)
- 金融(32363)
- 学学(32312)
- 农业(32194)
- 技术(29028)
- 经济研究(25960)
- 业经(24894)
- 财经(23761)
- 经(20701)
- 问题(19738)
- 业(18439)
- 贸(17237)
- 世界(17081)
- 国际(16037)
- 统计(15705)
- 技术经济(15234)
- 图书(15228)
- 坛(14215)
- 论坛(14215)
共检索到481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慧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一种发展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在"发展共识"的引领下,中国特色发展型政府、稳定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和有序社会持续互动所形成的国家治理结构,将内部的要素禀赋、经济结构条件以及外部发展环境汇聚并转化为支撑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对国家治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发展型政府转型升级,建立市场增进型治理结构,形成利益整合型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建立起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慧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一种发展导向型国家治理模式。在"发展共识"的引领下,中国特色发展型政府、稳定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和有序社会持续互动所形成的国家治理结构,将内部的要素禀赋、经济结构条件以及外部发展环境汇聚并转化为支撑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对国家治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发展型政府转型升级,建立市场增进型治理结构,形成利益整合型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建立起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玉 石中英 张应强 阎凤桥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聚集合力扎实助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重要论述,就如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重要指示,就如何构建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如何在中国建设世界顶尖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了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要坚持贯彻的主题。刚刚闭幕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一重要论断,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强调的;另一方面,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要求,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新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为之振奋,凝聚起了踔厉奋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正>2024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同年11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龙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之年,也是浙江农信成立70周年。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积极带领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总结浙江农信70年改革发展经验,守正创新,接续奋斗,进一步发挥地方金融的独特作用,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共同富裕上展现更大作为,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和中国式现代化在浙江生动实践。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正>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于2023年12月23日在北京主办“经济研究·高层论坛暨经济学动态·大型研讨会(2023)”,以期广大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开展研讨,贡献智慧。本届高层论坛暨大型研讨会由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承办,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经济思想史学刊》编辑部、《经济管理学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协办。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书国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蕴含典型的历史逻辑,既有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特点,更具备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色。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公平、高智能信息化、高标准课程、高素质教师和高效能治理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品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立德树人、优质公平、人才培养、服务发展、国家交流、教师素质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实践的引领性和发展的方向性特征,将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样板。以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开启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创造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境界,开辟世界教育现代化新未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谭诗赞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治理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公共预算治理不仅是一个预算收支测算的会计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公共利益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中国在公共预算治理中面临着行政集权强化和民主控权虚化的现实挑战。推进现代公共预算治理的良善发展,需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的协同治理,以此更好地发挥现代公共预算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郎丽华 周明生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深度调整的现实,如何更好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既是未来几年经济实践需要破解的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致力攻关的难题。基于上述宏观经济发展背景,由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社、中欧金融与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西君 宋金平 郭剑锋 刘昌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的制度至关重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研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动能和经济贸易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世界前沿国家、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发现,2000—2020年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且与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减小,经济动能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经济贸易差距较小。同时,提出应继续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4条路径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中共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居于核心与关键地位,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这是基于中国积累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现实,而进行的战略部署。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也赋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新发展理念引领性、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联动性、在显著提升效率中促进公平正义性等新内涵,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有待进一步培育等难点,基于此,应以中国式经济治理现代化、以中国式科技现代化、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作为实践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光辉
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联,指出交通运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展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但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缺乏有效鼓励与吸引交通专业人才的长效意识,尚未形成政府主导、较高市场化的数智交通创新路径等。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统筹策略,包括:以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调夯实交通运输;以人才现代化为抓手壮大交通运输;以数字驱动引领交通运输发展;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走出去”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