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2)
2023(10287)
2022(8634)
2021(7574)
2020(6340)
2019(14151)
2018(13834)
2017(26232)
2016(14277)
2015(16110)
2014(16068)
2013(15984)
2012(15213)
2011(14086)
2010(14564)
2009(13798)
2008(13555)
2007(12519)
2006(11339)
2005(10674)
作者
(42351)
(35950)
(35789)
(34058)
(22991)
(16865)
(16033)
(13613)
(13566)
(12909)
(12671)
(11852)
(11841)
(11594)
(11492)
(10950)
(10550)
(10474)
(10303)
(10003)
(9235)
(8762)
(8610)
(8357)
(8167)
(8134)
(8049)
(7597)
(7264)
(6959)
学科
(82217)
经济(82119)
管理(46564)
(39537)
(31991)
企业(31991)
方法(27326)
数学(23733)
数学方法(23536)
(21190)
中国(18660)
地方(18521)
(16919)
(16827)
业经(15872)
(15469)
地方经济(12911)
(12638)
(12349)
金融(12345)
环境(11900)
(11836)
银行(11817)
农业(11751)
(11375)
(10059)
贸易(10052)
收入(9935)
(9875)
财务(9856)
机构
大学(222414)
学院(221084)
(105728)
经济(103817)
管理(80141)
研究(79681)
理学(68431)
理学院(67633)
管理学(66617)
管理学院(66194)
中国(59509)
(51078)
(45798)
科学(44542)
(40033)
财经(39773)
(35929)
研究所(35866)
经济学(35792)
中心(34562)
(34342)
(32235)
经济学院(31982)
财经大学(29347)
北京(28713)
(28347)
业大(28244)
(28239)
师范(27995)
(26220)
基金
项目(141333)
科学(113154)
基金(105408)
研究(104609)
(91093)
国家(90400)
科学基金(77877)
社会(71607)
社会科(67978)
社会科学(67959)
基金项目(54676)
(53691)
教育(47841)
自然(47044)
自然科(45975)
自然科学(45960)
自然科学基金(45159)
(44752)
资助(42757)
编号(40100)
成果(34131)
(32536)
重点(32291)
(31469)
国家社会(31194)
(30804)
(29096)
课题(28780)
教育部(28733)
人文(27649)
期刊
(125731)
经济(125731)
研究(73629)
中国(44182)
(40470)
管理(32339)
学报(32191)
科学(30593)
(29961)
大学(25398)
学学(24244)
(22324)
金融(22324)
财经(21785)
经济研究(21618)
教育(20090)
农业(19506)
(18927)
技术(18690)
业经(16850)
问题(16238)
技术经济(12332)
(12330)
世界(11600)
统计(11405)
国际(10797)
(10128)
经济问题(10072)
现代(9897)
(9840)
共检索到344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薛熠  王韡  徐朝阳  
本文构建了一个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家庭异质性和收入不平等影响我国国内供需失衡的理论机制。根据本文研究,收入不平等造成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异质性,导致了总需求的不足,经济只能通过净出口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一旦外需不足就会出现生产能力闲置。进一步研究发现,旺盛的外需有助于劳动禀赋较高的家庭提高收入从而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外需不足则会抑制收入差距,这解释了我国基尼系数的顺周期特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市场机制无法自动消除严重收入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内供需失衡现象,必须探索形成抑制不平等对社会总消费负面影响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与社会文化氛围,着力推动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西君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域层面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对于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一、扩大内需区域的现状评析(一)投资需求带动旺盛,区域差异较为明显近年来,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实施了包括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10项扩大内需工程。在这十大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加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我国投资性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实际
[期刊] 改革  [作者] 阎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放乱收死”的周期性体制循环,我国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尽管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有些年份还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始终没有摆脱短缺的困扰,因此也始终没有摆脱或隐或显的通货膨胀阴影。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春丽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内需和扩大内需的含义,认为扩大内需只有在基于GDP支出法的总需求分析框架下才能被提出来,目标是在内需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提高内需率。实证研究表明,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存在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共同导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需率持续大幅下降。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应把握扩大内需与降低净出口并重、扩大内需规模与提高内需增长质量并重两个要点,以提高内需率为目标,加快建立内外需求协调发展、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和投资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四大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化1994年中国爆发了高通货膨胀,当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达到21%,控制高通胀率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1996年3月17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龙龙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促使我国不得不考虑从内需角度探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认为,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消费以及农民收入。从农村生产以及农村消费角度,探讨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在于农村市场,并提出了引导县域企业主体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降级"并举,实现城乡市场的对接,最终全面启动内需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1999年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措施。笔者认为,扩大内需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应成为令后一定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外部挑战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国优势。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改革的过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朴民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现有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模式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发达国家过度负债消费的增长模式必然发生转变,与之相适应,包括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伟贤  王郅强  何帅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扩大内需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我国的消费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主要从提高名义收入水平、减轻税收负担、调控房价等方面探讨了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财税政策。并提出在保证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还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让居民既有能力消费也敢于消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春丽  
一、外需增长过快是内需率持续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外需关系可以分为3个阶段。1978年~1989年为外需不足阶段,年均净出口率为-0.6%;1981年、1982年、1983年、1987年出现小额顺差;其他年份均为逆差,外需总体不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钟河  
一、充分认识促进内需平稳协调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内需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90%以上,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95.5%,而且消费率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继云  
从理论上讲,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足的一方是需求,产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小及其增长快慢,因此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刺激需求增长,扩大需求总量,以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短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供给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   张慧慧  冯明  汪红驹  李双双  张彬斌  左鹏飞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但经济恢复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仍待增强,内需不足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应把握扩大内需和提振信心两大关键,将宏观调控和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形成推动经济内生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宏观调控方面,建议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着力点,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增强经济持续好转的内生动力。体制改革方面,建议推出关键改革举措,引导微观市场主体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