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6)
2023(13670)
2022(11944)
2021(11129)
2020(9517)
2019(21655)
2018(21832)
2017(42532)
2016(23309)
2015(26319)
2014(26479)
2013(25893)
2012(24129)
2011(21898)
2010(22360)
2009(21500)
2008(21545)
2007(19681)
2006(17447)
2005(15964)
作者
(66378)
(55488)
(55156)
(52926)
(35209)
(26272)
(25393)
(21352)
(20647)
(19914)
(18644)
(18324)
(17542)
(17405)
(17326)
(17204)
(16973)
(16355)
(16207)
(16005)
(13884)
(13785)
(13423)
(12603)
(12551)
(12477)
(12459)
(12382)
(11166)
(10875)
学科
(90441)
经济(90320)
管理(71290)
(65833)
(53525)
企业(53525)
方法(38967)
数学(34042)
数学方法(33653)
(28714)
(27716)
中国(26789)
(24595)
业经(20313)
(19647)
贸易(19638)
(19140)
(18015)
银行(17987)
农业(17315)
(17263)
(17188)
地方(17006)
(16877)
财务(16833)
财务管理(16786)
(15992)
金融(15987)
企业财务(15813)
(15643)
机构
学院(335197)
大学(332684)
(139583)
经济(136480)
管理(126500)
研究(111475)
理学(107210)
理学院(106095)
管理学(104361)
管理学院(103730)
中国(87193)
(71388)
(69434)
科学(65096)
(56543)
财经(54721)
(53227)
(52746)
中心(51895)
研究所(50347)
(49235)
业大(45916)
北京(44035)
(43120)
经济学(42824)
师范(42739)
(41775)
农业(41677)
财经大学(40035)
(39977)
基金
项目(209807)
科学(164416)
研究(159526)
基金(149720)
(128145)
国家(127040)
科学基金(108370)
社会(99689)
社会科(94410)
社会科学(94383)
(82964)
基金项目(78223)
教育(74670)
(69409)
编号(68174)
自然(67276)
自然科(65615)
自然科学(65595)
自然科学基金(64386)
资助(61620)
成果(57582)
重点(47452)
(47327)
课题(47264)
(45557)
(43841)
(42999)
(41610)
项目编号(41554)
创新(40973)
期刊
(160682)
经济(160682)
研究(103255)
中国(68022)
(56785)
(49355)
管理(46651)
学报(46590)
科学(43253)
教育(39165)
(36402)
金融(36402)
大学(35603)
学学(33337)
农业(32669)
技术(29105)
业经(27553)
财经(27231)
经济研究(26106)
(23387)
问题(21428)
(18885)
理论(17124)
(16509)
商业(16087)
技术经济(16037)
国际(15897)
图书(15809)
统计(15508)
实践(15379)
共检索到513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全毅  郑美青  
开放补偿机制是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对因贸易开放而遭受损失的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给予的调整支持措施。随着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加快实施,贸易开放补偿机制将成为紧迫的问题和现实课题。本文在借鉴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开放补偿机制建立的作用、原则、法律框架和主体内容进行了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琼  杨敏丽  
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完善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在阐述构建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耕地管理及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补偿的先进经验,研究了我国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等,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稣  刘德智  
本文基于应对环境恶化的生态补偿基本理论,从资源空间异置的生态补偿难题、环保融资市场的构建与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三个角度探讨了碳平衡交易对生态补偿框架的完善与补充,分析市场化环境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优越性。同时指出碳平衡交易市场的建立与高效运转,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初始产权界定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尽快建立碳排放市场交易的措施与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志红  朱青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财税政策是确保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调节手段单一、税收体系不完善和收费不规范等不足。因此,通过调整和完善现行税制,开征新税种和规范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玉意  
在现代BIT和包含投资规则的FTA中加入环境规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IT和FTA文本在环境条款的表现形式上日益丰富,"非排除措施"条款、平衡条款、除外条款、冲突条款、程序条款等类型不断涌现。美国2012年BIT范本细化并强化了东道国的环境规制权,为各国修订BIT树立了典范。纵观BIT和FTA中环境条款的发展态势,在立法模式上其经历了从双边投资协定向自由贸易协定的演化,在内容和架构上历经了从一元向多元、从分散到集中的演变,在定位上则实现了从完全附属到去边缘化的突破。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长征  陈学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平  
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为了保持通货膨胀和产出稳定并使经济更快发展所使用的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目前,通行于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有利率规则和货币供应量规则。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已逐渐从货币供应量规则过渡到利率规则,而在我国不管是应用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对于哪一个货币政策规则更适合我国始终都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试图在DSGE模型的框架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货币供应量规则,利率规则下:(1)货币政策更有效;(2)技术冲击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更小;(3)技术冲击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更短暂。因此,研究得出,我国更适合使用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尊梅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业生态补偿即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质就是为完善和确保农业生态补偿顺利运行所进行的政策安排。文章在阐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支撑三方面对当前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运行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诗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正庆  孙泽生  
本文从监督激励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科层制分权结构下的激励相容问题,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不但需考虑到外部性的矫正,而且需要提供监督激励性的补偿。外部性的溢出范围、受益受损者的辨识难度、支付能力、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生态补偿的成本分担机制和经济政策选择。以流域污染及补偿为例,本文提出了机制改革的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继康  马跃  
国际农业政策目前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保护向现代农业支持的历史性转轨。鉴于此 ,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保护与农业支持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及主要区别 ,并论证了当前国际农业政策变迁的基本格局及其内在动因 ,以期为我国农业政策的选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沈伟  
中美贸易战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美国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与之类似的产业政策提出质疑,认为这类产业计划扭曲了市场竞争,体现了中国非市场经济的属性以及政府对市场竞争的干预和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由于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推行和落实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其他类似的产业政策会形成产能过剩,进而扭曲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损害美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美国的产业优势。产业政策并非中国独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中国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其他产业政策需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进行政策优化,以期实现规则约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义举  梁斯  
在金融市场获得长足发展后,以通货膨胀作为政策锚的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局限性凸显。由于通货膨胀没有包含金融信息,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框架无法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历次金融危机的出现表明,金融体系会内生地出现诸多问题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推出宏观审慎政策以管控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中国央行也在积极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中国央行推出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增长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集存在一定的重叠,因此,二者之间协调机制的构建及操作模式的探索将是未来央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央银行有必要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框架下建立相机抉择机制,确保"双支柱"调控框架下政策互相之间充分配合以防止政策超调,着力加强对市场主体的预期管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锦希  孙晓东  
借鉴制度战略理论,构建以高管支持为中介变量的技术创新政策作用机制的理论拓展模型,以江苏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为实证研究样本,探索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战略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系实现技术创新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战略的中介变量,高管对政策的认同有利于实现政策的激励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