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1)
2023(8894)
2022(7608)
2021(6971)
2020(5746)
2019(12826)
2018(13258)
2017(25426)
2016(14480)
2015(16364)
2014(16838)
2013(16601)
2012(15447)
2011(14078)
2010(14573)
2009(13503)
2008(13569)
2007(12694)
2006(11549)
2005(10773)
作者
(42388)
(34918)
(34662)
(33372)
(22010)
(16610)
(15826)
(13492)
(13135)
(12861)
(12020)
(11719)
(11406)
(11185)
(10970)
(10750)
(10457)
(10281)
(10186)
(10076)
(9097)
(8720)
(8426)
(8071)
(7968)
(7891)
(7856)
(7823)
(7085)
(6902)
学科
(51820)
经济(51731)
管理(49889)
(38887)
(32217)
企业(32217)
方法(19320)
环境(18481)
(17841)
(17655)
中国(17345)
数学(16193)
数学方法(16021)
(15985)
(13803)
业经(12822)
(11863)
银行(11843)
(11792)
(11500)
(11327)
(10497)
(10491)
财务(10471)
财务管理(10430)
(10234)
贸易(10227)
(10019)
(9977)
金融(9973)
机构
学院(209883)
大学(206928)
(83539)
经济(81498)
管理(75737)
研究(69642)
理学(62895)
理学院(62236)
管理学(61221)
管理学院(60864)
中国(55641)
(45543)
(45011)
科学(41377)
(35631)
(34461)
财经(34430)
中心(31889)
研究所(31385)
(31294)
(30715)
北京(29461)
业大(29180)
(27470)
(27041)
师范(26798)
(26194)
经济学(25707)
财经大学(25092)
农业(23536)
基金
项目(127875)
科学(98983)
研究(98717)
基金(89295)
(77133)
国家(76497)
科学基金(64224)
社会(60493)
社会科(57148)
社会科学(57134)
(51567)
基金项目(47070)
教育(45536)
(42617)
编号(41860)
自然(39226)
自然科(38019)
自然科学(38011)
自然科学基金(37287)
资助(36085)
成果(35188)
课题(30105)
重点(29458)
(29259)
(28083)
(28002)
(26369)
(25577)
项目编号(24831)
创新(24750)
期刊
(103241)
经济(103241)
研究(65986)
中国(45690)
(36844)
学报(30636)
管理(29167)
(28371)
科学(27898)
教育(26999)
大学(23929)
(22529)
金融(22529)
学学(22373)
技术(18578)
业经(18486)
农业(18309)
财经(17017)
经济研究(15059)
(14621)
问题(14093)
(11233)
理论(10687)
图书(9948)
财会(9827)
林业(9798)
科技(9775)
现代(9763)
商业(9680)
实践(9634)
共检索到331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金蔚  刘冰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计划用远少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而这一过程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规划高度同步。因此我国要特别注意处理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森林碳汇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碳吸收方式,与碳排放一样具有鲜明的外部性特征。森林还具有其他多重生态功能。应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全国统筹、双轮驱动,研究构建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森林碳汇等生态功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峰  周彩贤  于海群  
森林碳汇效益是目前国际认可且宜于量化的森林生态效益之一,以其为切入点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调整办法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文章阐述了北京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森林碳汇管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碳汇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构想及保障措施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峰  周彩贤  于海群  
森林碳汇效益是目前国际认可且宜于量化的森林生态效益之一,以其为切入点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调整办法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文章阐述了北京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通过森林碳汇管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碳汇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构想及保障措施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灵芝  陈正飞  
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使得森林生态环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我国现有林情体制下,森林生态效益的公共特性决定了政府应是保护和引导森林发展的主体,面对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成为当前森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构建思路,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探讨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的思路。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灵芝  范俊楠  
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森林生态建设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处理好林区民生问题;继续实施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区别化政策;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市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群  范俊荣  
分析森林碳汇机制下林业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及我国森林碳汇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在生态价值理念指导下完善《森林法》中相关制度,建立森林碳汇项目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及REDD+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的融资机制等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费世民  彭镇华  杨冬生  周金星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效益补偿现状的分析 ,为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经验 ,促进保护生态环境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原则、途径以及补偿标准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建立 ,不仅为森林资源管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更重要的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承认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灵芝  刘冬古  郭媛媛  
现阶段建立长久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机制已成为推进中国林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并受到政府及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阐述了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方式的运行现状,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森林生态补偿方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完善政府财政支付体系、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明晰产权机制以及与市场化补偿相结合是未来森林生态补偿的发展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绍文  张立  孙春林  
该文从林地、林木和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价值等方面 ,应用国内外常用的核算理论和方法 ,对八达岭林场森林资源的价值进行了评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志坚  华国栋  
本文通过对国际森林碳补偿贸易市场的体系结构、市场驱动力、市场参与者、市场交易的产品、竞争性、支付机制、市场成熟度及交易的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就我国发展森林碳补偿贸易过程中如何增加市场驱动力、如何选择市场、如何保障市场供应方权益与产品的可持续提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芬  李文华  甄霖  黄河清  魏云洁  杨莉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寻求适宜的补偿标准的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首先运用生态区位商的方法将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一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二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和潜在生态系统服务三类。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游憩和环境净化等划分为一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养分循环和水源涵养划为二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土壤保育、制氧以及林副、木产品为潜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结果在现实中符合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特征情况。其次,运用恩格尔系数与皮尔生长曲线模型相结合的补偿系数法计算生态补偿系数,结果为0.170。该数据说明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刚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于森林生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维忠  张建羽  杨帆  
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机会创造是森林碳汇扶贫的宗旨,也是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森林碳汇扶贫的概念及内涵解析入手,在分析了森林碳汇扶贫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探讨了中国森林碳汇扶贫机制的理论路径,以期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广东省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10多年来,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规范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建立起较为规范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建设体系,共区划界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5814.2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6%、林业用地面积的35.3%。生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文华  李世东  李芬  刘某承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受益者主要是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而如何给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实施补偿,实现生态公平,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提出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总体框架和分析评价国内外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探讨:界定了森林生态补偿的内涵与范畴;对补偿森林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两类;对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三个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