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5)
- 2023(6762)
- 2022(5854)
- 2021(5605)
- 2020(5023)
- 2019(11150)
- 2018(11618)
- 2017(22353)
- 2016(12772)
- 2015(14860)
- 2014(15277)
- 2013(14967)
- 2012(14296)
- 2011(12922)
- 2010(13626)
- 2009(13140)
- 2008(13131)
- 2007(12362)
- 2006(11396)
- 2005(10754)
- 学科
- 济(44340)
- 经济(44269)
- 管理(33982)
- 业(30275)
- 企(23468)
- 企业(23468)
- 中国(17439)
- 方法(16258)
- 制(15635)
- 农(15342)
- 财(14215)
- 数学(13856)
- 数学方法(13600)
- 学(12309)
- 银(12290)
- 银行(12266)
- 行(11744)
- 体(10607)
- 融(9990)
- 金融(9983)
- 贸(9668)
- 业经(9657)
- 贸易(9657)
- 易(9404)
- 税(9300)
- 农业(9162)
- 地方(8867)
- 税收(8686)
- 收(8604)
- 理论(8518)
- 机构
- 大学(182491)
- 学院(182362)
- 济(69837)
- 经济(67846)
- 研究(66065)
- 管理(62872)
- 中国(56547)
- 理学(50817)
- 理学院(50184)
- 管理学(49196)
- 管理学院(48856)
- 京(40955)
- 财(40156)
- 科学(39898)
- 所(35515)
- 农(33483)
- 江(32534)
- 中心(31903)
- 研究所(31300)
- 财经(29418)
- 北京(26998)
- 经(26232)
- 州(26081)
- 农业(25945)
- 范(25851)
- 师范(25569)
- 业大(25556)
- 院(23921)
- 省(23570)
- 财经大学(21326)
- 基金
- 项目(105238)
- 科学(80206)
- 研究(79981)
- 基金(72443)
- 家(63280)
- 国家(62681)
- 科学基金(50994)
- 社会(46883)
- 社会科(44103)
- 社会科学(44092)
- 省(41938)
- 教育(37614)
- 基金项目(37263)
- 划(35838)
- 编号(35172)
- 成果(32261)
- 自然(31720)
- 资助(30906)
- 自然科(30892)
- 自然科学(30878)
- 自然科学基金(30262)
- 课题(25776)
- 重点(24327)
- 部(23079)
- 发(22722)
- 性(21443)
- 项目编号(21260)
- 年(21014)
- 创(20808)
- 科研(19997)
共检索到311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宏
信贷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贷征信体系的建立对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定”方案中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职能,信贷征信体系的构建成了当前人民银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当前我国建立信贷征信体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贷征信 体系建设 对策思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金升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基层征信业发展应紧紧依托人民银行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大力发展和完善征信数据库建设,并加之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联合征信的发展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陶梦倩 陶士贵
我国的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文化产业大多规模较小且规范运营情况较差,风险性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缓慢,体现核心价值的无形资产难以评估,造成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困难。为此,应探索构建文化产业征信系统,按照信用评价指标采取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构建10个风险递增的级别,并根据文化企业的偿债履约能力和违约风险对其进行综合评级,为我国文化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征信体系 信用信息 融资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军 崔颖 刘桐嘉
随着征信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征信机构的监管势必要依靠科学、系统、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升监管水平。根据个人征信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个人征信机构评价指标的选择,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个人征信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结果表明,合规性监管领域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及权益保护领域的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较为明显,今后对个人征信机构进行监管时,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合规性和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建华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个人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个人征信体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而且还可以约束个人信用行为,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的方向是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总体要求,建立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完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运作机制,探索高效、公正和适合国情的运行模式,加快推进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飞燕 姜明
小额消费信贷对当前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城乡二元市场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小额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全方位构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小额消费信贷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小额消费信贷 城乡二元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耿明斋 郑一帆
资产证券化概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转嫁金融风险和逃避金融管制,西方金融业逐步打破了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服务、金融理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邱伟
当前 ,信用缺失、信用制度、信用风险模型、信用法律体系、征信等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是 ,同国外 15 0多年信用经济历史相比 ,我国 6年的经历太短暂 ;同国外进入信用经济时人均GDP2 0 0 0美元相比 ,我国 849美元的经济基础非常脆弱。在此状况下 ,换位思考 ,强调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建立信用体系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是作者撰写此文的初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日新
信用服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出发,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信用建设 构建 服务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蔡赛男
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是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征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有助于矫正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重复博弈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信用资源配置。目前,我国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律法规缺失、信用信息分散、标准化建设欠缺以及监管缺位等。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我们需要从加强立法、整合资源、制订技术标准、加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等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开放与共享机制。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用信息 共享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岩
我国的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用体系不完善而带来的融资困境。分析文化产业信用融资现状,找出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征信视角下文化产业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
征信系统 文化产业 融资困境 信用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兆海
人民银行负责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这是央行履行征信管理职能推动和完善我国信贷征信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但是,作为建设基础的法律法规、建设模式、管理主体、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已制约了央行履行征信管理职能作用发挥和推动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本文就当前央行在管理和推动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信贷征信管理 信用建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爱民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国务院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明确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促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能。几年来,人民银行对如何加强信贷征信管理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用信息 金融机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明 孙明春
构建我国信贷市场运行机制的理论思考刘明孙明春西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之一的资金市场只要是信息完全和充分竞争的,随市场上的利率自由浮动,供求便可达到均衡,此时市场全部出清,资金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正基于此,麦金农和肖提出了著名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韩鹏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初见端倪,个人征信体系的模式选择应研析和借鉴国外私营征信模式和公共征信模式的经验。国外较为成熟的私营征信模式数据来源广泛,并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取得,征信产品较丰富,付费使用,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共征信模式数据来源较窄,主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获取,免费使用,不进行市场化运作。两种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信用水平、法律背景以及征信理念等。我国构建个人征信体系过程中,仍要立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结合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的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应在地区试点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广,并采取公共征信模式,在条件完善时再向私营征信模式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