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4)
2023(9797)
2022(7791)
2021(7375)
2020(6139)
2019(14162)
2018(14247)
2017(28461)
2016(14638)
2015(16463)
2014(16491)
2013(16398)
2012(15138)
2011(13870)
2010(14780)
2009(14342)
2008(13086)
2007(12072)
2006(11055)
2005(9732)
作者
(41116)
(33762)
(33740)
(32300)
(21221)
(15947)
(15340)
(12990)
(12835)
(12176)
(11419)
(11299)
(10629)
(10593)
(10504)
(10120)
(9812)
(9798)
(9616)
(9594)
(8552)
(8230)
(8109)
(7817)
(7738)
(7715)
(7483)
(7421)
(6940)
(6583)
学科
(62836)
经济(62778)
(42211)
管理(37451)
(30038)
企业(30038)
(29392)
方法(28075)
中国(26750)
(26638)
金融(26635)
数学(26000)
数学方法(25474)
(25287)
银行(25282)
(24543)
农业(19063)
(17834)
(17081)
业经(16549)
地方(14207)
(11454)
贸易(11438)
中国金融(11283)
(11216)
(10557)
理论(10156)
(9536)
财务(9495)
财务管理(9473)
机构
学院(211432)
大学(206753)
(89428)
经济(87331)
管理(80660)
理学(68756)
理学院(68126)
管理学(66738)
管理学院(66376)
研究(66073)
中国(59867)
(44512)
(42558)
科学(36596)
财经(34618)
(33730)
中心(33644)
(31662)
(31343)
(31199)
经济学(28306)
研究所(28169)
业大(28121)
北京(27206)
(26387)
(26376)
师范(26175)
经济学院(25640)
财经大学(25517)
农业(24996)
基金
项目(131588)
科学(103403)
研究(101309)
基金(94081)
(79471)
国家(78741)
科学基金(67961)
社会(65017)
社会科(61550)
社会科学(61534)
(52756)
基金项目(48808)
教育(46870)
编号(43602)
(43000)
自然(40509)
资助(39670)
自然科(39580)
自然科学(39574)
自然科学基金(38805)
成果(36294)
课题(30081)
(29236)
重点(29154)
(29051)
(27526)
国家社会(26594)
(25950)
项目编号(25942)
创新(25642)
期刊
(102655)
经济(102655)
研究(64714)
中国(43660)
(38363)
金融(38363)
(36948)
(32410)
管理(29153)
学报(26795)
科学(26424)
农业(23630)
教育(22500)
大学(22183)
学学(21063)
业经(20211)
技术(19732)
财经(16984)
经济研究(16346)
(14517)
问题(13863)
统计(12625)
理论(11729)
(11269)
商业(10756)
实践(10627)
(10627)
技术经济(10414)
农村(10391)
(10391)
共检索到325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树新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进入乡村振兴时代。乡村振兴金融所具有的政策义务和政治责任,赋予其很强的公共品特性。公共品特性造成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不足、供给失衡、供给失效,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治理方式的变革,建立符合我国乡村金融实际的供给模式。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金融的内涵、公共品属性及其影响,然后从近年兴起的公共事务治理"多中心"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探析,提出了构建我国乡村振兴金融供给"多中心"模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银伟  李成林  王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采用归纳演绎、调查观察等方法,探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的乡村振兴模式,总结了可供参考的四点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剖析金融、科技与乡村三者之间的“生态循环”逻辑,创新提出基于金融服务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和G2B2C的“三端联动”推进模式。据此,设计搭建了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架构,并从政策支持、科技监管、合作机制、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金融需求和人才基础等七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波  
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成为金融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性文件。实践中,由于农村金融表现出的高风险性、低收益性、准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价值理念、业务模式、竞争态势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解决城市普惠金融的一些难题,但无法适应农村金融特点。因此,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建忠  
都市型乡村作为当前广泛存在的一种乡村类型,与一般乡村相比,与都市融合更为紧密,经济资源更为集中,交通更为便利,资源共享更为便捷,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已成为乡村振兴关注的重点区域。笔者从城市对乡村的空间溢出效应角度出发,将"都市型乡村振兴"定义为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乡村的全面振兴。大都市范围囊括直辖市、经济发达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和城市集群地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庆昉  
<正>福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以“服务县域、服务乡村振兴、服务‘闽’生发展”为出发点,统筹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积极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一是聚焦“政策”下乡,健全乡村振兴金融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用好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指挥棒”,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合英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应了时代潮流,回应了人民期盼,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也是转型方向和发展机遇。中信银行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监管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天舒  林蒙艳  郑欣雨  乔梦缘  
本文通过分析碳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原有碳金融应用乡村振兴实践模式,提出新时代下碳金融赋能乡村的“三核”驱动模式:“PPP+乡村”合作模式、乡村碳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碳中和新乡村”模式。基于上述模式,从乡村、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提出碳金融赋能乡村的高质量对策:提高各主体机构协同能力、优化碳金融创新产品,强化数字科技赋能碳金融、加快数字基础建设新型碳乡村,加强碳金融人才武装、致力培养高端碳金融人才。通过提高碳金融实际应用转化协同赋能乡村振兴效率,有利于乡村为碳金融创新转化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和软环境,进而引领乡村碳金融发展,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为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精准扶贫的重庆实践"十三五"期间,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坚决贯彻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对象精准、区域精准、用途精准、方式精准、政策精准"五项基本原则,引导辖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2139亿元,支持重庆1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个市级贫困县脱贫摘帽,19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其洲  
作为本土法人农村金融机构,成都农商银行将把两地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优势、创新优势,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贡献积极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忠  李爽  袁绍彪  
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近年来,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偏离本源,热衷于投资非标、财富管理等表外业务,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和城市项目,新增营业网点也多在城乡结合部设立,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信贷结构失衡。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本应该是以"信用、分散、小额"为主,但葫芦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孔发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江西省农商银行切实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服务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局出发,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圣奎  
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近年来,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偏离本源,热衷于投资非标、财富管理等表外业务,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和城市项目,新增营业网点也多在城乡结合部设立,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信贷结构失衡。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本应该是以"信用、分散、小额"为主,但葫芦岛
关键词: 机构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国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就要求既要坚决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关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又要坚决抓好乡村振兴这个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任务。为此,金融机构必须从战略层面思考和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在"八引"方面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有效衔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韶彬  
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关键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金融帮扶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金融帮扶模式的调研,文章总结了广东金融帮扶的实践,分析了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了金融帮扶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机理,并就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升金融支撑能力以构建更加系统、更具活力、更为持久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数据基础,创新融资方式;注重正向激励,增强市场活力;健全基层体系,织密建强网络;借助资本市场,扩展融资空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顾巧静   陈秀凤   李小平   鞠荣华   司伟  
发展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型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探索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是商业银行开展相关工作的有力切入点。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既可以从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企业着手,也可以从农业全产业链上的某一类主体或环节切入,二者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实践的两种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经营金融服务模式和农业全产业链主体金融服务模式,并在分析两类模式各自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