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6)
2023(2726)
2022(2376)
2021(2393)
2020(2065)
2019(4419)
2018(4482)
2017(7266)
2016(4936)
2015(5967)
2014(6187)
2013(5473)
2012(5161)
2011(4672)
2010(5118)
2009(4616)
2008(4565)
2007(4493)
2006(4163)
2005(3883)
作者
(12173)
(9933)
(9926)
(9775)
(6337)
(4782)
(4689)
(3876)
(3855)
(3824)
(3464)
(3358)
(3251)
(3198)
(3183)
(3116)
(3009)
(3003)
(2967)
(2881)
(2781)
(2641)
(2501)
(2430)
(2402)
(2349)
(2271)
(2256)
(2175)
(2150)
学科
管理(11442)
(10247)
经济(10222)
教育(8604)
(8222)
(7139)
企业(7139)
中国(6652)
教学(5532)
理论(5312)
(4079)
(3843)
(3609)
政治(3487)
思想(3397)
(3357)
学校(3314)
思想政治(3255)
政治教育(3255)
治教(3255)
学法(3229)
教学法(3229)
德育(3224)
(3130)
银行(3130)
(3012)
地方(2994)
业经(2875)
研究(2864)
方法(2862)
机构
大学(62075)
学院(57757)
研究(19715)
管理(17639)
(16196)
经济(15463)
中国(14321)
(14115)
理学(13914)
理学院(13654)
管理学(13130)
管理学院(13012)
(12768)
师范(12702)
教育(12547)
(12187)
科学(11383)
(10610)
中心(10025)
师范大学(9976)
(9769)
北京(9362)
(9309)
技术(8820)
职业(8442)
研究所(8099)
(7849)
财经(7325)
(7274)
(7235)
基金
项目(32458)
研究(29546)
科学(25010)
基金(19441)
教育(17687)
社会(16154)
(15253)
成果(15211)
社会科(15005)
社会科学(15000)
国家(14951)
编号(14744)
(14723)
科学基金(12716)
(12470)
课题(12069)
(10835)
基金项目(9457)
项目编号(9243)
大学(9174)
研究成果(8596)
规划(8501)
资助(8096)
(7952)
(7611)
重点(7609)
(7577)
(7160)
(7148)
(7135)
期刊
教育(28035)
研究(24675)
(23027)
经济(23027)
中国(22376)
(9409)
学报(8587)
图书(8210)
大学(8057)
(7762)
管理(7178)
(6764)
金融(6764)
职业(6695)
技术(6437)
书馆(6419)
图书馆(6419)
科学(6231)
高等(5657)
学学(5391)
农业(4903)
高等教育(4742)
(4259)
论坛(4259)
财经(3807)
业经(3721)
成人(3637)
成人教育(3637)
技术教育(3539)
职业技术(3539)
共检索到109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锋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而其中关注个人发展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强调社会担当的"责任和忧患意识"应成为构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学经典阅读、在践行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独特优势、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重视人文科学、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书义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静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应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因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人文素养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等诸方面。高校应通过增设人文课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等手段,从各方面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陆有铨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同旧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旧的人文精神已经不足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新的人文精神,以适应当前人类社会的需要。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学校教育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可以在很多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丽  
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人文精神重建,是当前高教的重要课题;指出共青团担负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团组织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锋兵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尽如人意,这与高校人文教育以及人文基础课学科定位不明晰有关。本文认为,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可以从多个视角切入,着重从厘清人文学科定位、强化审美教育着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演化得越来越激烈,医患恶性事件频发,造成惨痛结局。在痛心之余反思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除了因医疗卫生制度层面的设计缺陷和管理层面的执行不力,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纠纷频发并上升为激烈冲突的重要原因。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应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校办学和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人文素养在生源上的缺失。我国的招生制度规定医学专业只能招收高中理科学生,文理分科不仅使理科生与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媛媛  
本文从大学生人文关怀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研究综述着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在加强人文关怀共性教育的基础上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实施个性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代武社  凌日飞  
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养成是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情感人格精神、道义人格精神、谋略人格精神、通变人格精神和超越人格精神等五个维度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精神,无疑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文学  张淑艳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共同需要。本文从人文素养和职业人文素养的含义入手,详细分析了当代职业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倡导改善职业教育中"重技轻文"的状况,培养出既有职业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社会有用之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文清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人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应引领大学生确立健康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判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京平  韩颖  
理工科高校重理轻文、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的倾向,严重制约着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本文基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较差的状况,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