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9)
- 2023(6477)
- 2022(5309)
- 2021(5506)
- 2020(4363)
- 2019(10183)
- 2018(10194)
- 2017(16720)
- 2016(10506)
- 2015(12454)
- 2014(12449)
- 2013(11413)
- 2012(10668)
- 2011(10168)
- 2010(10193)
- 2009(8986)
- 2008(8845)
- 2007(8028)
- 2006(7098)
- 2005(6505)
- 学科
- 济(32734)
- 经济(32703)
- 教育(21661)
- 中国(20767)
- 管理(18866)
- 方法(14496)
- 业(14334)
- 数学(13120)
- 数学方法(13012)
- 企(10353)
- 企业(10353)
- 理论(9310)
- 贸(9069)
- 贸易(9064)
- 易(8952)
- 教学(8346)
- 农(8290)
- 学(8129)
- 发(7173)
- 财(6748)
- 发展(6128)
- 制(6062)
- 展(6005)
- 关系(5768)
- 银(5532)
- 银行(5532)
- 行(5443)
- 出(5398)
- 业经(5365)
- 研究(5277)
- 机构
- 大学(143378)
- 学院(132232)
- 研究(55736)
- 济(54752)
- 经济(53684)
- 管理(40395)
- 中国(35835)
- 理学(34335)
- 理学院(33737)
- 京(33129)
- 管理学(33034)
- 管理学院(32745)
- 教育(32204)
- 范(30243)
- 师范(30144)
- 科学(29326)
- 所(26840)
- 师范大学(25194)
- 研究所(24546)
- 财(24038)
- 北京(22923)
- 中心(22672)
- 院(19913)
- 江(19406)
- 财经(19313)
- 经济学(18641)
- 经(17965)
- 经济学院(16779)
- 技术(16247)
- 研究院(15507)
- 基金
- 项目(83425)
- 研究(72174)
- 科学(68025)
- 基金(58291)
- 家(49314)
- 国家(48780)
- 社会(44910)
- 教育(42950)
- 社会科(42299)
- 社会科学(42290)
- 科学基金(40607)
- 编号(31138)
- 省(30260)
- 成果(30015)
- 划(29371)
- 基金项目(28787)
- 课题(25882)
- 资助(24143)
- 部(22533)
- 年(21727)
- 自然(21513)
- 自然科(21029)
- 自然科学(21023)
- 重点(20736)
- 自然科学基金(20668)
- 教育部(20619)
- 大学(19783)
- 中国(19763)
- 性(19479)
- 规划(19378)
共检索到218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关晓丽 李春会
构建和谐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也指明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所以.探索建设当代大学和谐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界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和谐教育 人文精神 公平正义 学术自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是国家的文化高地,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在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学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大学人需要蕴育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积极的大学精神来实现这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这是大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曼丽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通识教育理念 通专结合 制度构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振远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和谐”理念,以“和谐教育”为手段,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和谐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鹏
本文从分析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现状入手,指出了其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基于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理念,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对策,以期为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和谐理念 大学生 职业发展教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邬智 彭铁鹏 孙侠
回顾了古今中外教育家和谐教育理念,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般规律和内在逻辑,对《学记》中蕴含的和谐教育理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教育目标的和谐是指引,教与学的和谐是根本,教学内容的和谐是载体,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媒介。
关键词:
《学记》 和谐 和谐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银芳
和谐旅游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整体和谐的娱乐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和谐旅游构建离不开旅游活动参与者的相互尊重与和谐相处。在旅游活动中,游客能否体验到愉悦之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其职业道德的优劣程度则决定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游客幸福指数的高低。因此,探索导游员职业道德水平提升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旅游 导游员 职业道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利民
用团体问卷法调查了 94 72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百分数作为统计指标。发现 :大学生意识到了学习责任 ,并在努力学习 ;他们上大学的动机比较复杂 ,主要是为了自己而求知、掌握实用本领 ;他们渴望并将多数时间用在掌握实用本领上 ,以适应社会需要 ;大学教育存在妨碍大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严重问题。认为这些发现对大学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习状况 当代大学生 调查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商志晓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和我们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推进、丰富与深化。要确保发展的性质、方向、重点合乎实际要求,合乎人民利益,合乎国家发展战略。只有在适应时代和实践要求的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够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要求,合乎我国实际,对"十三五"时期以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华 刘洪锋 孙江永
本文在对创新型大学理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学发展的经验,提出构建当代创新型大学理念要树立四种理念:多元的资源投入理念、产学研密切结合理念、学术自由民主理念和开放的学术与教学环境理念。根据当前国内大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出构建创新型大学理念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大学要从注重短期效益向注重知识本身意义的转变,二是从官本位向管理、学术两支队伍各司其责的转变,三是从质量意识向精品意识的转变,四是从追求"高大全"向树立特色意识的转变。
关键词:
创新 大学理念 目标 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鹏 金丽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暑。本文从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了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是理顺城乡关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二元对立 和谐一体 城乡一体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显章
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大学应当提升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和谐文化为内涵的大学理念,促进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通与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和谐 大学理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段景智 刘宏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国大学“革命性”变革。随着变革和传统大学量变的终止,现代大学新质要求学术理念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系统和调整、确认学术性质、功能,进而带动高等教育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学术理念重构 革命性变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铭钟
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应当提升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和谐理念为内涵的大学制度文化,促进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通识与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当前,和谐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和谐的基础,则是高等教育内部架构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就一所大学来说,能体现其底蕴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物质形态,还在于它的内在精神形态。因而,一所大学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耿淑梅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令学生焦心、家长揪心、社会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全新的就业形势,如何树立和谐的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促进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