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6)
- 2023(12924)
- 2022(10184)
- 2021(9190)
- 2020(7418)
- 2019(16924)
- 2018(16591)
- 2017(31652)
- 2016(16956)
- 2015(19396)
- 2014(19251)
- 2013(18637)
- 2012(16969)
- 2011(15010)
- 2010(15757)
- 2009(15083)
- 2008(14350)
- 2007(13571)
- 2006(12244)
- 2005(11453)
- 学科
- 济(65801)
- 经济(65699)
- 管理(54163)
- 业(49879)
- 企(42292)
- 企业(42292)
- 融(29973)
- 金融(29970)
- 中国(29157)
- 银(27849)
- 银行(27839)
- 行(26935)
- 制(23284)
- 财(23121)
- 方法(22463)
- 农(19640)
- 数学(18637)
- 业经(18526)
- 数学方法(18481)
- 地方(16005)
- 体(15368)
- 务(14806)
- 财务(14754)
- 财务管理(14716)
- 企业财务(14075)
- 贸(13346)
- 贸易(13329)
- 易(13007)
- 体制(12953)
- 农业(12533)
- 机构
- 学院(233447)
- 大学(232724)
- 济(100336)
- 经济(97969)
- 管理(86116)
- 研究(79354)
- 理学(71265)
- 中国(70728)
- 理学院(70557)
- 管理学(69570)
- 管理学院(69123)
- 财(54557)
- 京(48975)
- 科学(41665)
- 财经(41183)
- 中心(39794)
- 所(38267)
- 江(37600)
- 经(37318)
- 研究所(33496)
- 农(32874)
- 经济学(32415)
- 北京(31141)
- 财经大学(30723)
- 州(30533)
- 范(29148)
- 经济学院(29055)
- 师范(28874)
- 院(28738)
- 业大(28118)
- 基金
- 项目(144852)
- 科学(114532)
- 研究(112939)
- 基金(104460)
- 家(88439)
- 国家(87665)
- 科学基金(76237)
- 社会(73077)
- 社会科(69331)
- 社会科学(69312)
- 省(56238)
- 基金项目(54282)
- 教育(52062)
- 编号(46915)
- 划(46573)
- 自然(45090)
- 自然科(44068)
- 自然科学(44060)
- 自然科学基金(43286)
- 资助(41792)
- 成果(40419)
- 课题(33553)
- 制(33336)
- 重点(32945)
- 部(32466)
- 发(31553)
- 创(30889)
- 国家社会(30734)
- 性(30403)
- 项目编号(29306)
共检索到389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晓全
构建市场化金融监管机制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之一。虽然上海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在构建市场化金融监管机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议充分利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关政策,建立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化金融监管体制。
关键词:
市场化 金融监管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峰会,G20伦敦峰会对全球金融监管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G20伦敦峰会达成的最新国际金融监管共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和启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是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过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先行先试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应成为人民币相关产品的全球性交易支付主平台和定价中心、应实现金融产品业务创新与调控监管的同步创新、应同步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机制、应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建设、应重视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话语权、应强化征信建设和信用评级体系监管等。
关键词:
G20 金融监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戈建国 王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部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的一项国策,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和高效的监管体系。政府主导在前期有助于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但同时对市场机制的形成有负面影响,应该逐渐加强法律的作用,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平等、自由的市场环境。尽快制订涉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法规和规章,提升上海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这三大监管机关的行政地位和监管权限,完善现有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金融法院,"为提高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监管 政府主导 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华春
本文基于支配金融监管规则创制的双重结构及内含的四组关系,总结出金融监管创制的跨国路径。基于此跨国视角,辨析地方国家机关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程中的监管角色,提出国家应通过对私人创制监管规则的授权来充实地方国家机关的监管权限,并应通过法律手段明确上海在金融监管规则创制中的角色以应对监管竞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蒲小川
本文在分析资本市场深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国内国外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顺势大力推动资本市场深化对宏观经济稳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还就上海如何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 机遇与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舒雄 王允之
<正>高水平的法治和规则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易系统、结算系统等有形的物理设施,更重要的是具有竞争力的无形的法律规则体系。良好的法治体系包括完善适配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权威高效的权利救济体系。本文从制度供给、监管执法、争议解决三个维度来讨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冬根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也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应贯彻整体规划、适度超前、与国际金融规范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其法律系统构建需要关注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在静态层面应确保发挥基础作用的框架性法律,引导作用的放权性法律,推动作用的优惠性法律以及保障作用的监管性法律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在动态层面应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分步推进的发展战略,对各个阶段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订节奏和出台时间做出系统安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金融法律意识、严格金融行政执法和规范金融司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国家战略 法制建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文生
本文介绍了优化领导体制、机制的基本原理,借鉴了国际、国内金融中心优化领导体制、机制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优化领导体制、机制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论。在归纳分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导体制、机制优化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领导体制、机制在机构精简、公众直接参与和区划改革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最后提出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体制、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体制 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