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
- 2023(572)
- 2022(450)
- 2021(444)
- 2020(374)
- 2019(797)
- 2018(905)
- 2017(1198)
- 2016(905)
- 2015(1085)
- 2014(1094)
- 2013(953)
- 2012(907)
- 2011(723)
- 2010(829)
- 2009(610)
- 2008(623)
- 2007(737)
- 2006(600)
- 2005(484)
- 学科
- 教学(2158)
- 理论(1900)
- 教育(1741)
- 学法(1651)
- 教学法(1651)
- 学理(1521)
- 学理论(1521)
- 研究(936)
- 管理(923)
- 中国(803)
- 济(734)
- 经济(733)
- 生(658)
- 研究生(625)
- 业(562)
- 农(561)
- 技术(408)
- 学校(391)
- 革(358)
- 高等(358)
- 贸(357)
- 贸易(357)
- 易(355)
- 改革(354)
- 企(345)
- 企业(345)
- 学(343)
- 审计(333)
- 职业(317)
- 农业(285)
- 机构
- 学院(9338)
- 大学(9331)
- 研究(3386)
- 工程(2729)
- 管理(2662)
- 技术(2599)
- 职业(2468)
- 京(2375)
- 教育(2349)
- 中国(2164)
- 江(2074)
- 科学(1919)
- 公司(1908)
- 济(1872)
- 范(1838)
- 理学(1816)
- 师范(1811)
- 理学院(1796)
- 职业技术(1789)
- 管理学(1720)
- 经济(1713)
- 管理学院(1711)
- 技术学院(1709)
- 所(1648)
- 北京(1638)
- 院(1622)
- 业大(1615)
- 农(1602)
- 州(1534)
- 研究所(1466)
共检索到18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将强化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不论是本科层次还是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论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养成,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卓越工程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继续深入推进,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批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高层次卓越工程师。本文聚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依次从学院定位、建设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为相关高校和央企开展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研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工程师在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素质境界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历史传统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程需要,着眼培养既具有一流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优良综合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工程师培养怎样才能算得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瑞东 孙晓燕 王香婷
在教学过程中,慕课以其独特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建从工程到理论再到工程的慕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将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慕课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提高培养质量。
关键词:
慕课 卓越工程师 工程能力 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印生 王瑞 张强
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考试为杠杆,推动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素质提升。通过建立导师制度,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生指导与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子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易受到企业、专业、教育体制限制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不足;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实习岗位多向高年级倾斜;"N+1"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针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建设周期长的实际,应从各角度全面推动校企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类型。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等六个方面。校企联合是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形成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应用导向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术伦理的文化熏陶,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优势潜能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卓越人才的素质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飞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对高层次的技术本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还属于新生教育类型,面临诸多生态短板。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力量,构建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健康生态环境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操作模式,这为思考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外部生态保障体系和内部生态发展体系带来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
技术本科教育 卓越工程师 生态模式 德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扬 刘景超 赵沁平
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基于组织学视角,从共同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交流三个核心要素剖析其构建机理、构建原则和实现路径。为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共同目标,需要政府部门做好政策指导、高校和企业深化双向融合、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提供社会支持,并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多区域布局、多领域整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巩固强化成员间协作意愿,同时建立健全多维度的治理机制、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成员间信息交流,保障培养联合体的长效稳定运行和功能实现,推动构建我国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新范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子辉
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突出建筑类专业特点,从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布局设计、制度建设5个方面对中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中心+平台、学校+企业"的建设模式,突出建筑、水、暖、电等学科专业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资源共享,建设交叉实训项目。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专业融合 学科界限 资源共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倩 欧阳骥
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该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文章借鉴了欧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珠江三角洲软件行业人才标准和需求调研结果,从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体系设置、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和实施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辅小荣 何坚强
高等工科院校以工程为导向的工程实践环节的实施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盐城工学院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通过深化校企结合形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分析工程需求,设计基于项目驱动的工程实践实施方案,为提高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项目驱动 卓越工程师 工程实践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侃 冯文全 熊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贯彻国家相关部署,促进北京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北京市教委的倡议下,北京航空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