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7)
2023(10915)
2022(9121)
2021(8185)
2020(6610)
2019(14734)
2018(14916)
2017(27448)
2016(15065)
2015(16892)
2014(17172)
2013(16849)
2012(16217)
2011(15104)
2010(15578)
2009(14301)
2008(13823)
2007(12764)
2006(11775)
2005(11058)
作者
(45632)
(37928)
(37875)
(35949)
(24450)
(18032)
(17120)
(14767)
(14674)
(13728)
(13163)
(12695)
(12631)
(12422)
(12165)
(11721)
(11305)
(11074)
(10873)
(10740)
(10125)
(9520)
(9389)
(8950)
(8613)
(8601)
(8466)
(8426)
(7944)
(7682)
学科
(82084)
经济(82008)
管理(38342)
(33367)
地方(26189)
中国(24978)
(24724)
企业(24724)
方法(21659)
(19798)
数学(18307)
数学方法(18134)
业经(17277)
(16719)
地方经济(16009)
(14738)
(13808)
(13497)
(13496)
金融(13490)
农业(13476)
银行(13469)
(13186)
(12646)
环境(11566)
(11343)
理论(10775)
(10644)
贸易(10628)
(10232)
机构
学院(216781)
大学(214093)
(95945)
经济(93806)
研究(86954)
管理(74050)
中国(66788)
理学(60789)
理学院(59981)
管理学(58949)
管理学院(58529)
科学(51694)
(47800)
(45615)
(44197)
研究所(40910)
(38782)
中心(38678)
(36616)
财经(32737)
(31603)
北京(31187)
(30966)
师范(30603)
业大(30133)
经济学(30008)
农业(29759)
(29426)
(29115)
(28768)
基金
项目(134313)
科学(104059)
研究(101294)
基金(92909)
(81566)
国家(80813)
科学基金(67091)
社会(63816)
社会科(60355)
社会科学(60339)
(54815)
基金项目(47850)
教育(45816)
(45381)
编号(41487)
自然(39750)
自然科(38771)
自然科学(38756)
自然科学基金(38028)
资助(38012)
(35942)
成果(35506)
课题(31247)
重点(31079)
发展(29243)
(28772)
(28579)
(27491)
国家社会(26415)
创新(25823)
期刊
(126029)
经济(126029)
研究(74392)
中国(56822)
(37654)
学报(34702)
(33627)
科学(31303)
管理(31235)
教育(30046)
大学(26378)
(25441)
金融(25441)
农业(25272)
学学(24736)
技术(21370)
经济研究(21047)
业经(20145)
财经(17267)
问题(15832)
(15169)
(12960)
(12000)
世界(11739)
技术经济(11589)
国际(10933)
图书(10838)
(10585)
论坛(10585)
商业(10563)
共检索到368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新房  任丽君  李红芹  
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全面理解和把握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主体,科学设计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合理地构建起循环经济发展的层级体系,才能全面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长兵  李兰  张晶晶  朱雪娇  
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以造纸业作为实现人工湿地芦苇纤维素资源化的生产系统,构建了以污水处理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人工湿地对农业退水、生活污水、剩余污泥具有较为显著的净化功效。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所构建的循环经济体系在芦苇人工湿地取得显著净化效果条件下的技术、经济、环境可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江  
"天府之国"四川以其丰富的水土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享誉国内外。但是,应该看到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给四川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虽然近几年来四川省加大了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一方面,"关停并转"了一批"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企业,并为建设生态型、环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金香  王水平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实践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将循环经济的一般原理与江西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江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阐述了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并从更新发展观念、加强规划引导、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支撑、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晶  曲福田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特点,并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进行了比较;由此构建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框架,即由目标层、参与主体层、技术层和制度层四个层面共同组成的综合体系,各层面之间通过耦合、互动、协作、共进最终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孔山  
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旅游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构建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不同层次上的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将各层面上的旅游经济运行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为保障、促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应建立完善的旅游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庆东  
发展循环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加强对循环农业的经济理论的研究,通过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建设,以及相应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经济进行有效结合,并寻求一种更适合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实际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海燕  
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内涵、特征和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法规和经济政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决策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程的政策体系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峰  孙涛  姚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燕  
近年来,农村地区涌现出了许多旅游小镇,构建农村旅游小镇循环经济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农村旅游小镇循环经济体系,完善和保护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减小旅游小镇的环境压力,进而更好地保护旅游小镇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实现农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钰  
本文从循环经济理论出发,探讨了黑龙江省林区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同时对黑龙江省林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构建了黑龙江省林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指明了黑龙江省林区产业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发展重点;提出了黑龙江省林区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政  朱立志  宗成峰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背景与目标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明确了上海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虹  艾熙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比较国内外循环经济投融资发展,改革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融资体系、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拓宽循环经济项目融资渠道;推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