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6)
2023(9739)
2022(7857)
2021(7450)
2020(6446)
2019(13984)
2018(13488)
2017(25770)
2016(13948)
2015(15622)
2014(15727)
2013(15416)
2012(14023)
2011(12444)
2010(12931)
2009(12709)
2008(12191)
2007(11227)
2006(9944)
2005(9412)
作者
(40102)
(33067)
(32465)
(31252)
(21154)
(15682)
(15110)
(12697)
(12551)
(12072)
(11193)
(11155)
(10521)
(10487)
(10475)
(10375)
(9716)
(9628)
(9551)
(9298)
(8126)
(8118)
(7979)
(7561)
(7432)
(7429)
(7416)
(7348)
(6838)
(6409)
学科
管理(50316)
(47573)
(47010)
经济(46956)
(40813)
企业(40813)
(27706)
金融(27705)
(27067)
银行(27058)
(25993)
中国(22078)
方法(21492)
(21145)
数学(17739)
数学方法(17550)
(17031)
(15992)
财务(15946)
财务管理(15905)
企业财务(15245)
业经(11981)
中国金融(11441)
(11382)
理论(11298)
(11095)
(11029)
保险(10937)
地方(9893)
(9507)
机构
学院(188734)
大学(188361)
(73473)
管理(73188)
经济(71467)
研究(60296)
中国(59915)
理学(59719)
理学院(59056)
管理学(58060)
管理学院(57677)
(43440)
(40567)
科学(35786)
财经(32602)
中心(32232)
(30283)
(30131)
(29560)
(29399)
研究所(26913)
北京(25833)
业大(25546)
(25495)
(24929)
财经大学(24673)
(24374)
银行(23931)
金融(23918)
经济学(23202)
基金
项目(119573)
科学(93253)
研究(86979)
基金(86807)
(75333)
国家(74680)
科学基金(64340)
社会(54679)
社会科(51856)
社会科学(51837)
(46679)
基金项目(45222)
自然(41745)
自然科(40783)
自然科学(40769)
教育(40135)
自然科学基金(40077)
(39098)
资助(36655)
编号(34908)
成果(29305)
重点(27170)
(26128)
(25236)
课题(24577)
(24489)
(24061)
创新(23631)
科研(23143)
国家社会(22771)
期刊
(81907)
经济(81907)
研究(59730)
中国(43937)
(42086)
金融(42086)
(37844)
管理(30714)
学报(29708)
科学(26084)
(25766)
大学(22855)
学学(21621)
教育(19003)
财经(17016)
技术(16658)
农业(15966)
(14457)
经济研究(12786)
财会(11356)
业经(11352)
理论(10667)
会计(10427)
(10285)
实践(9658)
(9658)
问题(9417)
(9122)
现代(8698)
图书(8532)
共检索到30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关崇明  蒙泽群  唐宏飞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付刚  
本文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梳理,认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完善风险评估框架,确立宏观审慎分析方法,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改进现行金融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职责、引入逆周期的政策工具和实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以达到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肖飞  张希羚  徐龙炳  
宏观审慎工具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从宏观审慎工具视角研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宽松型和紧缩型宏观审慎工具均能显著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且二者表现并无差异,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宏观审慎工具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银行竞争度高、透明度低时,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明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发挥是情境依赖的。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视角丰富和补充了宏观审慎工具应用评价的研究,在宏观审慎工具运用情境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毛建林  
金融危机发生后,建立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我国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对西方主要经济体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实践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从明确组织机构、健全风险监测评估框架、丰富工具篮子、完善政策安排及协调机制四个方面健全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薛建波  刘兰设  刘长霞  李玉  
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由来已久。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在对境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推进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所启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贤忠  
当前,我国针对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制度性缺陷,致使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因此,正视金融风险隐患,分析成因和根源,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央行工作中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葛志强  姜全  闫兆虎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危机的来源,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目前的总体系统性风险处于相对安全区间,但受房地产信贷、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及汇率波动、宏观环境稳定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快速上升,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逆周期调控,弱化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建立风险预警,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静  
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目标,其中,量化系统性风险是有效监管的关键之一。本文尝试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和工具,并根据我国实际构建了"宏观+微观"双层次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金融压力的概念,通过构造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评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立华  张顺顺  
从时间维度上对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风险评价是应对金融危机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未定权益法分析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上,基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评价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并透析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评价的政策研究,诠释出我国预防和应对未来"重要而不能倒"银行风险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防范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聪  洪昊  王紫薇  陈一稀  葛声  游碧芙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应用宏观压力测试和蒙特卡洛模拟,选择GDP、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失业率、房地产价格指数、出口增长率、生产者物价指数,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分析。模型分析得出三个结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关,当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将会大幅增加;生产者物价指数、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出口增长率对信用风险产生正向影响,房地产价格指数对信用风险产生负向影响;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出口增长率会在短期和长期对信用风险产生相对重要的影响。最后,本文对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魏革军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物理风险渠道和转型风险渠道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9年全国气候和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从气温偏离度和降水偏离度两个维度来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并经由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产生作用:一是气温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影响滞后且影响程度为0.2815,经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传导的间接影响为0.1193;二是降水偏离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总体影响程度为0.0043,其中直接影响程度是0.0030而间接影响程度为0.0013。为此,我国积极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但仍存在三方面主要不足,建议建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开展对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一步健全应对气候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有鑫  王祎帆  杨翰方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扩大,输入性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金融稳定概念引入传统的“三元悖论”进行机制分析,发现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实施有利于提升金融稳定性。本文系统梳理监管机构使用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详细探究作用机制,构建政策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跨境资本流动降低输入性金融风险,缓解外部风险对国内风险的传导。拓展研究表明,政策对于控制外汇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最好,股票和债券市场次之;仅针对外汇跨境流动的政策工具效果好于仅针对人民币以及同时针对外汇和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工具;数量型工具对控制股票和债券市场输入性风险效果更好,而价格型工具对外汇市场风险防范作用更强;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风险的整体防控效果好于发达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可以强化风险防范作用。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海山  胡锡亮  吴恒煜  
金融体系内在的顺周期性以及微观审慎管理的局限性,使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当前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键,而系统性风险及其测度则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问题。在诠释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按概率分布研究方法、未定权益分析法、流动性不足、金融网络、宏观金融与压力测试六种方法,评述了国内外系统性风险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系统性风险的驱动因子及演变模式,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与管理,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审慎管理的关键是,运用合适的政策组合工具及时有效地发现、测度与管理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甘茂智  黄柏翔  周书仪  
由于股市高波动对流动性匮乏存在Granger-causality溢出效应,使得上证或沪深300指数在危机发生前都会产生流动性紧缩,此时若投资扩张,会增加变现难度,且未来可能面临暴跌风险。债市能用来防范应对股市系统性风险,股市、债市之间的波动风险不具备传染效果,但存在流动性单向Granger-causality溢出的跷跷板效应。股市流动性紧缩将造成资金转移至债券的迁徙行为,尤其越接近危机前越更为明显。因此,债市是股市危机时资金转移的良好"避风港"。但股市流动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能力符合宏观审慎框架的三项特征——有效性、可比性与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