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6)
2023(8408)
2022(6885)
2021(6263)
2020(5296)
2019(11711)
2018(11282)
2017(21617)
2016(11601)
2015(13043)
2014(12896)
2013(12396)
2012(11440)
2011(10163)
2010(10718)
2009(10652)
2008(9685)
2007(8901)
2006(7968)
2005(7595)
作者
(31389)
(26174)
(25890)
(24909)
(16435)
(12338)
(11876)
(9975)
(9909)
(9380)
(8864)
(8769)
(8410)
(8376)
(8284)
(8138)
(7709)
(7542)
(7404)
(7403)
(6636)
(6212)
(6210)
(5937)
(5897)
(5891)
(5880)
(5717)
(5282)
(5158)
学科
(42693)
经济(42613)
管理(40401)
(36161)
(32133)
企业(32133)
(26486)
金融(26483)
(24060)
银行(24053)
(23331)
中国(20178)
(17775)
(17478)
方法(15865)
数学(13255)
数学方法(13090)
(11968)
财务(11939)
财务管理(11915)
业经(11548)
企业财务(11418)
(11236)
中国金融(11108)
(10816)
体制(9771)
地方(9442)
理论(8154)
(8077)
制度(8046)
机构
学院(159207)
大学(158205)
(68655)
经济(67138)
管理(58860)
研究(52104)
理学(49558)
理学院(49051)
管理学(48287)
中国(48256)
管理学院(47993)
(38441)
(32422)
财经(29328)
科学(27775)
中心(26622)
(26367)
(24949)
(24880)
经济学(22793)
研究所(21985)
财经大学(21858)
(21427)
经济学院(20502)
北京(20378)
(20316)
(20172)
(19990)
金融(19627)
业大(19497)
基金
项目(101896)
科学(81099)
研究(77975)
基金(74607)
(63233)
国家(62689)
科学基金(54809)
社会(51649)
社会科(49125)
社会科学(49114)
(40077)
基金项目(38779)
教育(36020)
(32823)
自然(32732)
自然科(31973)
自然科学(31967)
编号(31535)
自然科学基金(31397)
资助(30235)
成果(26997)
(25436)
重点(23293)
(22943)
课题(22455)
(22124)
国家社会(21965)
(21532)
(21218)
创新(20764)
期刊
(76358)
经济(76358)
研究(52855)
中国(35589)
(33775)
金融(33775)
(31959)
管理(23568)
学报(20892)
(20082)
科学(19535)
大学(17045)
教育(16776)
学学(16213)
财经(15361)
(13111)
技术(12992)
经济研究(12533)
农业(11963)
业经(11349)
统计(10061)
问题(9601)
理论(8739)
(8706)
财会(8390)
(8022)
实践(7727)
(7727)
决策(7719)
国际(7627)
共检索到257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湘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金融统计信息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为满足宏观审慎监管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统计制度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评估,探索对原有统计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统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在原有的微观金融监管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基础上,要求能够反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湘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金融统计信息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为满足宏观审慎监管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统计制度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评估,探索对原有统计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统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在原有的微观金融监管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基础上,要求能够反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应充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其意义在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现象进行合理调控,发挥其在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动态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混业经营这5个方面的调控,以逆周期的方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但同时要关注因动态拨备覆盖率缺乏一致标准、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对该制度的冲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令学  
存款保险是经济金融危机的产物,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本文基于政策设计的视角,对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增加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备性和效用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包勇恩  
金融业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已成为当今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学界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本理论问题、监管工具、与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关系、监管组织机构改革和国际协调制度这五方面。虽然学界在上述五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众多不足,今后需特别重视从制度构建层面出发,研究国际监管合作和国内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吕志华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最近40年的金融危机史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这种强化使得经济和金融长期持续、显著地偏离长期标准。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的情况下,为确保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大势所趋。强调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认为,仅凭微观层面的努力难以实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监管当局需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并作出政策反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光毅  王锐  
宏观审慎监管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赋予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正确认识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能框架,全面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责,对科学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制度安排,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能框架从国际金融界的讨论来看,宏观审慎监管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监管对象是系统风险,二是监管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2009年10月,金融稳定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继志  
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等要素。美国、英国和欧盟按照宏观审慎管理思路,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从树立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运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开发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