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1)
- 2023(6213)
- 2022(5337)
- 2021(4908)
- 2020(4045)
- 2019(9006)
- 2018(9182)
- 2017(16844)
- 2016(9590)
- 2015(10930)
- 2014(11336)
- 2013(10759)
- 2012(9815)
- 2011(8828)
- 2010(9145)
- 2009(8560)
- 2008(8686)
- 2007(8244)
- 2006(7264)
- 2005(6839)
- 学科
- 管理(34968)
- 济(30900)
- 经济(30825)
- 业(28896)
- 企(25938)
- 企业(25938)
- 财(13666)
- 制(13396)
- 方法(10367)
- 中国(9762)
- 农(9214)
- 业经(9211)
- 体(9048)
- 务(8662)
- 财务(8637)
- 财务管理(8601)
- 企业财务(8101)
- 数学(7864)
- 数学方法(7737)
- 理论(7676)
- 体制(7665)
- 银(7550)
- 银行(7542)
- 行(7140)
- 融(6583)
- 金融(6579)
- 学(6292)
- 划(6233)
- 环境(6094)
- 税(6059)
- 机构
- 学院(134396)
- 大学(131411)
- 济(50752)
- 经济(49380)
- 管理(48234)
- 研究(41336)
- 理学(39961)
- 理学院(39540)
- 管理学(38880)
- 管理学院(38625)
- 中国(33313)
- 财(30003)
- 京(27527)
- 江(23254)
- 科学(23238)
- 财经(22111)
- 所(20387)
- 中心(19816)
- 经(19636)
- 州(18548)
- 农(17688)
- 研究所(17536)
- 范(17396)
- 北京(17287)
- 师范(17229)
- 业大(16384)
- 财经大学(16016)
- 技术(16007)
- 经济学(15701)
- 院(15137)
- 基金
- 项目(80647)
- 研究(64721)
- 科学(62937)
- 基金(55851)
- 家(46808)
- 国家(46333)
- 科学基金(40194)
- 社会(39823)
- 社会科(37542)
- 社会科学(37533)
- 省(33236)
- 教育(31375)
- 基金项目(28996)
- 编号(28662)
- 划(26698)
- 成果(25160)
- 自然(23728)
- 自然科(23117)
- 自然科学(23112)
- 自然科学基金(22691)
- 资助(22372)
- 制(21554)
- 课题(20671)
- 重点(18328)
- 部(17839)
- 性(17776)
- 项目编号(17712)
- 创(17410)
- 年(17371)
- 发(16683)
共检索到216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一青
改革开放后 ,信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造成银行的呆账坏账居高不下 ,也阻碍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提出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三个对策及三步走的策略
关键词:
信用 失信惩戒机制 信用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冬辉
金融失信惩戒机制建设是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银行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构建了金融失信惩戒机制的监控模型,并对监控模型的特点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失信惩戒机制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金融监管 社会征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新辉
本文在对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功能特点与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失信惩罚机制,提出了加快我国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用经济 失信惩戒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德鑫
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建立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才能有效防范失信行为的发生。不同失信惩戒方式其实施的主体、内容和途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失信行为所发挥的惩戒效果也不同。为此,在科学区分不同失信行为和惩戒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我国社会失信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原因,提出完善失信惩戒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失信行为 失信惩戒 征信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兵强 孙铭杰
政府失信惩戒是指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因外部行政行为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所应当受到的惩罚或承担的责任。当前,政府失信惩戒面临着惩戒规范缺失、惩戒机制不科学、救济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为此,需要推进政府信用立法,优化问责机制与完善救济机制等,以促进我国政府失信惩戒的法治化。
关键词:
政府失信 失信惩戒 失信问责 救济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洪波 段豪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获取社会公众对失信联合惩戒的感受和看法。结果表明,部分民众尚未明晰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失信联合惩戒的认知程度上呈现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域差异。针对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惩戒泛化"等社会焦点问题,提出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应用现代征信技术、开展社会诚信教育、规范具体执行细则等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洪波 卢盛羽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完善了联合惩戒制度,加强了机构队伍建设,开展了重点领域联合惩戒工作,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与此同时,仍存在部分政府部门不够重视,职能缺位与越位并存,缺乏法律法规制度支持,基础环节不扎实,信用信息共享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标准不明确,执行中存在困难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应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制度为保障,以行业自律惩戒为补充,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提升信用建设工作积极性,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组织机构,加大技术保障力度,提升执行效果,合理使用多层次失信联合惩戒手段,加强全社会协同效应,加大失信成本,打造覆盖全社会的失信联合惩戒体系。
关键词:
失信联合惩戒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构件之一,完整的失信惩戒机制由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共同组成。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使用公权力,可用作政府治理社会和市场信用监管的工具,主要在信控的事后处理区段对严重失信违规的市场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其惩戒力度和震慑力非常强。它虽然只作用于国内,却能覆盖市场和社会领域。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能将惩戒失信主体的权力授予授信主体,使其能自主地对失信者施以经济惩罚,主要在信控的事前防范区段实施,在打击失信的密度和纵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的运行遵循市场规则,虽只在市场领域发挥作用,却可延伸至国际市场。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之间存在功能强互补关系,相互配合可使失信惩戒力度倍增。因此,"十四五"期间,应在保证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完成法治化转型的同时,尽快再次启动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帅帅
涉金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抓手,对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践中,涉金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却出现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极端化困境,造成其边际威慑效应丧失,规制效果外溢。对此,应当锚定联合惩戒机制的三维面向功能:风险监测、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针对横向与纵向脱靶现象,立体化完善联合惩戒机制的践行路径,包括以失信原因选择惩戒种类、以失信性质选择联合惩戒范围、以失信程度选择惩戒梯度、以失信整体状况建构救济程序。如此,才能推动联合惩戒机制功能的精准落靶,规范机制的法治化运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涉金融失信 联合惩戒 边际威慑 救济程序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智 何平 冯莉
2013年7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司法解释,其中将"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六类人纳入失信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洪波 卢盛羽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在此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失信联合惩戒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所以特别重要,原因在于其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的重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则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贺 郭晓琳
在“行贿受贿一起查”的大背景下,行贿人受到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后,社会层面也应对行贿人进行制裁,利用失信惩戒重点规制行贿人,斩断行贿人的资金链,遏制腐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限制或者剥夺行贿人的市场参与资格等方式,提高遏制腐败的社会效果。信用之治通过对行贿人施加额外的制裁,促使人们遵守法律,以制约、塑造和规制被治理主体的行为,也为行贿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阳
行政性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目标和功能的关键手段。目前,行政性失信惩戒程序性法律供给不足,暴露出“一般失信行为”程序性规定缺失、失信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混乱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对行政性失信惩戒行为进行程序规制具有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失信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价值内涵。在制度完善上,需要将“一般失信行为”纳入程序规制的范畴,赋予失信相对人知情权、行政抗辩权和获得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拓宽失信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赋予失信相对人申请监督权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封星琦 蒋都都
行业性失信惩戒是行业协会商会依据行业自治规范对失信会员采取符合失信惩戒原理的惩戒措施。行业协会商会依靠其支配和影响能力,以会员意志凝结的章程为权源,对违反行业秩序的失信会员加以惩罚,从而维护会员权益和行业利益。因此,行业性失信惩戒是社会公权力“处罚”,并由失信惩戒设定权、失信评价权和惩戒实施权所构成。基于社会公权力自制,行业协会商会在实施行业性失信惩戒中应贯彻法治原则。基于国家公权力介入,政府应加强对行业性失信惩戒依据的审查;以立法或司法解释创设社会行政诉讼制度,法院应对行业性失信惩戒进行合法性审查。
[期刊] 征信
[作者]
柯林霞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崛起重新引发关于“信”的纷争。研究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的“信”,首先要廓清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与诚信原则、社会信用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维护的“信”与法律意义上的诚信没有关系的观点存在曲解;其次要明确“信”这一概念的论域,法律领域的“信”和社会领域的“信”容易混淆;再次要将“信”置于诚信社会建设、社会信用立法等因素组成的整体关系网络中系统衡量。
关键词:
信 失信联合惩戒 诚信原则 社会信用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