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
2023(893)
2022(779)
2021(738)
2020(624)
2019(1346)
2018(1406)
2017(2512)
2016(1489)
2015(1740)
2014(1754)
2013(1667)
2012(1567)
2011(1386)
2010(1468)
2009(1321)
2008(1458)
2007(1596)
2006(1237)
2005(973)
作者
(3987)
(3384)
(3289)
(3102)
(2015)
(1539)
(1519)
(1275)
(1206)
(1171)
(1078)
(1057)
(1047)
(1030)
(992)
(989)
(982)
(955)
(921)
(884)
(827)
(814)
(802)
(800)
(762)
(741)
(724)
(722)
(716)
(706)
学科
管理(4382)
(3953)
经济(3949)
(3096)
(2848)
企业(2848)
中国(1707)
方法(1550)
理论(1517)
(1367)
教学(1185)
(1162)
(1157)
(1138)
业经(1099)
数学(1080)
教育(1079)
数学方法(1054)
(989)
地方(970)
环境(910)
(904)
银行(904)
(890)
(865)
(836)
财务(833)
财务管理(828)
(792)
(791)
机构
学院(19269)
大学(17661)
管理(6884)
(5715)
理学(5689)
理学院(5622)
经济(5531)
管理学(5501)
管理学院(5470)
研究(5454)
中国(4126)
(3629)
科学(3609)
技术(3303)
(3288)
(3131)
职业(2964)
中心(2832)
(2806)
(2781)
师范(2758)
业大(2621)
(2614)
(2601)
财经(2377)
研究所(2365)
北京(2226)
技术学院(2211)
(2062)
(2058)
基金
项目(12679)
研究(10423)
科学(9618)
基金(7847)
(6478)
国家(6400)
(5991)
社会(5863)
科学基金(5581)
社会科(5504)
社会科学(5501)
教育(5307)
编号(5251)
成果(4640)
(4639)
基金项目(4163)
课题(3747)
项目编号(3351)
(3232)
自然(3084)
资助(3044)
自然科(2992)
自然科学(2991)
自然科学基金(2924)
重点(2855)
(2745)
规划(2662)
研究成果(2626)
(2591)
(2553)
期刊
(6692)
经济(6692)
中国(5083)
研究(4630)
教育(4228)
(3125)
学报(2608)
(2487)
技术(2349)
管理(2336)
科学(2023)
大学(1896)
学学(1770)
职业(1754)
农业(1641)
图书(1619)
(1428)
金融(1428)
业经(1409)
财会(1279)
情报(1259)
统计(1166)
(1153)
论坛(1153)
(1151)
技术教育(1136)
职业技术(1136)
职业技术教育(1136)
决策(1071)
理论(1021)
共检索到29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邱中兴  
深圳成功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使龙岗同时面临特区内外一体化和筹办2011年大运会的两大历史机遇。龙岗区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即按照21世纪水准、后现代理念,建成国际化的、人文生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本林  孟德友  万年庆  
高速公路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应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进而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场强模型对河南省2004和2011年中心城市辐射场强运算的基础上,对各区域的空间场能进行比较与分类,继而依据场强取大原则对各城市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研究表明: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地区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场能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地区间空间分异特征还较为显著,中心城市及邻接地区的场能较强,中原城市群地区高于外围地区,豫东平原地区高于豫西山地区;腹地划分显示郑州以其优越的交通优势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而在腹地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多数城市的腹地范围与行政区划存在较大的偏差,由此认为按照腹地原则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或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威  曹有挥  曹卫东  徐建  王玥  
以安徽沿江为实证,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了高速公路网构建对节点区内联系及区外联系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节点总体可达性格局的变动;随后对总体可达性的变动幅度及其相对可达性变动格局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安徽沿江高速公路网络的构建显著提高了区域整体可达性,且促进了可达性的均衡化;区内联系可达性、区外联系可达性及总体可达性三者格局特征不同,路网构建所形成的影响也各有差别;东部及北部地区可达性变动幅度小于西南部地区;根据可达性系数的变化幅度及方向,可将节点归为相对可达性下降、相对可达性稳定及相对可达性上升3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顺  
为合理评估高速公路网的时间价值效益,文章基于单个高速公路项目与路网的差异性比较,利用"前后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节点筛选、路网构建,建立路径选择、流量时间延误和单位时间价值模型等综合分析手段,提出了路网出行时间价值效益的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为实例,验证了该测算方法的有效性。文章提出的基于网络视角的时间价值效益测算方法,充分考虑了路网内路网之间的相互影响,更符合实际中公路网建设成网情况下的运营状况,该方法可为各类公路网营运后评价提供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兵  金凤君  于良  
利用可达性评价模型,计算1984—2004年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带来的可达性变化,并对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可达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湖南公路网络变化过程中,可达性显示以中南部为主的“中心—边缘”同心圈层结构,呈现明显“东北—西南”轴线特征,网络变化使湘西、湘南等边远地区受益巨大,但滞后的特征仍然显著。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变异先减小后增大,到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完成,城市间可达性将逐步实现优化均衡,14个地级市4h通勤圈基本形成,长沙等核心城市2h交流圈的扩展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纵深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春  王秉德  沈昊婧  
以重庆市38个区县公路网络为研究对象,以最短距离为原则,在构建公路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计算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和通达性系数来衡量城市通达性水平的高低,并对通达性水平的特点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38个区县的通达性水平呈现出"放射状同心圆"特征,以重庆市主城区为圆心,随着同心圆的半径增加,通达性水平逐渐降低,形成明显的环状分异态势;(2)路网的拓扑连接水平较低,路网等级体系不够完善,网络的辐射效率不高,网络结构相对脆弱,网络的有效性较低;(3)高等级路网发育不均衡,区县间出现通达性差异很大的现象,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薛红木  冯长春  张剑锋  
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百度地图中288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修正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研究我国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及高速公路网路对我国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高速公路网络下,可达性格局为以湖北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高速公路网络下,转变为以湖北—河南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向北方向拉伸显著;高速公路时空压缩效应显著,城市之间总通行时间距离压缩效应达46.76%;高速公路对城市可达性影响显著,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多中心(西南省份、新疆、华北、河南)向外围递减的阶梯式格局;高速公路网络下我国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均衡度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兆升  王川久  
广义费用及其在公路网络分配中的应用杨兆升,王川久一、简介广义费用的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网络规划中对于道路服务水平的一切属性的综合评价的需要。服务水平的属性一般有距离、旅行时间、流量速度关系以及其它费用(如燃料、收费)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属性是旅行时间,在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成凤  焦华富  潘庆  张王雁  
选取皖江城市带2002—2008年公路里程、公路客运量和公路货运量及人口、面积、经济等数据,通过年增长率、变化比例、公路密度、区位商等比较,对皖江城市带的公路时空变化进行研究。从总体上看,皖江城市带的道路等级体系较低,仍以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为主。从时间变化上看,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发展更快。从空间变化上看,沿江的东西方向和合巢芜—芜宣高速沿线的南北方向是皖江城市带内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快速发展的重要地带。最后,从自然条件、经济和人口因素、投资与政策方面对皖江城市带公路网变化成因进行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胜仁  谢永利  张雪丹  
针对当前中国公路网等级结构普遍存在的等级结构不合理、高等级公路比重较低及整体路网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探析了宏观公路网等级结构优化的基本内涵,从提升路网效率和效益、提升路网覆盖范围、提升路网功能和服务水平、均衡和协调路网分布、优化路网规模五个方面提出了等级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构建了相应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陕西省公路网等级结构的优化为例进行了验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涛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全国性的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的高效运输网络,中尺度空间的公路网络效应十分显著,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网络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为对高速公路网与区域城镇体系演化的空间互动机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补充、发展和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与城镇体系空间发展关系的理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论述,指出,目前交通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结构特征、可达性和城市体系等方面,由于公路网络具有复杂性、公路等级多样性和公路流获取困难等特征,国内外在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关系方面研究成果不多,进展较慢;国内从地理角度对道路运输研究不够重视,对于公路运输网络与城市发展的研究相对薄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宏涛  朱祉熹  徐鹤  王会芝  
我国正处于公路交通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公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目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环评法以及相继出台的部门规章都要求从战略层次科学评估交通规划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促使交通战略的决策过程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然而,我国交通战略环境评价起步较晚并较多关注于内容框架的研究,因此从宏观层面上对公路网规划的环境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以融合国际经验的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为例,从规划分析、现状调查、指标体系、影响预测、制度分析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确定、评价要点识别以及评价方法选取等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璐  吴群琪  
为增强公路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文章在现有公路网评价理论与方法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公路网土地成本、公路网建设成本、公路网运输成本和公路网使用率四个方面因素的经济性评价指标,以此为出发点构建出基于运输需求的"四因素"分析评价模型,以期使路网系统的总成本费用最低且路网使用效率最高,可为公路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亮亮  贾元华  牛忠海  
针对目前公路网发展情况,从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的经济适应性角度出发,建立了公路网规模适应性和结构适应性的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弹性系数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同时,参照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分配均衡程度指数的方法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构建了公路网均衡发展评价方法以及评判标准;最后,以我国中部六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可以用于公路网均衡发展评价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沛权  曹小曙  
利用GIS手段,以重力度量模型、网络连通度和最短距离度量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佛都市圈17个县区、127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表明:广佛都市圈的公路路网发育较成熟,受自然环境、经济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其通达性空间格局呈明显的圈层结构,通达性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向东—西方向延伸,成走廊态势,南北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明显快于东西向,珠江北岸通达性优于南岸,并对广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