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1)
- 2023(5463)
- 2022(4561)
- 2021(4426)
- 2020(3690)
- 2019(7982)
- 2018(7877)
- 2017(14178)
- 2016(8092)
- 2015(9379)
- 2014(9509)
- 2013(8677)
- 2012(8001)
- 2011(7357)
- 2010(7455)
- 2009(6942)
- 2008(6908)
- 2007(6411)
- 2006(5728)
- 2005(5083)
- 学科
- 济(27237)
- 经济(27087)
- 管理(21970)
- 业(17891)
- 企(17230)
- 企业(17230)
- 方法(11064)
- 理论(10197)
- 中国(10006)
- 教育(9444)
- 业经(8274)
- 和(7505)
- 学(7399)
- 财(7209)
- 农(7200)
- 数学(6922)
- 数学方法(6726)
- 教学(5936)
- 地方(5429)
- 制(5304)
- 务(4673)
- 财务(4657)
- 策(4655)
- 财务管理(4640)
- 农业(4466)
- 经济理论(4432)
- 企业财务(4388)
- 企业经济(4246)
- 社会(4236)
- 划(4231)
- 机构
- 大学(111881)
- 学院(106777)
- 管理(37363)
- 济(36871)
- 研究(36597)
- 经济(35874)
- 理学(32002)
- 理学院(31493)
- 管理学(30689)
- 管理学院(30470)
- 中国(24962)
- 京(24447)
- 科学(21779)
- 范(19845)
- 师范(19731)
- 财(18950)
- 江(17417)
- 所(17138)
- 中心(16269)
- 师范大学(16038)
- 教育(15960)
- 研究所(15514)
- 北京(15481)
- 财经(14816)
- 农(13812)
- 业大(13750)
- 州(13679)
- 院(13453)
- 经(13382)
- 技术(12600)
- 基金
- 项目(70095)
- 研究(56842)
- 科学(55843)
- 基金(48523)
- 家(40809)
- 国家(40351)
- 社会(36680)
- 科学基金(34889)
- 社会科(33391)
- 社会科学(33375)
- 教育(29891)
- 省(28108)
- 基金项目(25098)
- 编号(25073)
- 划(24271)
- 成果(23022)
- 自然(20364)
- 自然科(19883)
- 自然科学(19878)
- 自然科学基金(19519)
- 资助(18845)
- 课题(18753)
- 重点(16290)
- 部(15984)
- 年(15975)
- 项目编号(15827)
- 大学(15777)
- 创(14844)
- 规划(14688)
- 性(14472)
共检索到170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晓滢 李艳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本文通过构建三维认知架构来回应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的研究关切,在"三个倡导"框架下,从自我、社会和国家等维度出发,从内在动力和支撑手段等方面入手,构建三维认知架构,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认知的理论探索提供基础。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知架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文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东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肤浅化、差异性、功利性、是非混淆化等问题。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以保障大学生利益为切入点,依托网络技术平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社会思潮,加强社会实践,改进高校教育思路,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社会思潮 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江胜尧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文章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指出高等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舆论阵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建设和课堂教学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相理锋
藏族大学生是维护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祖国统一的生力军,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受藏传佛教文化思想、各种文化价值观、学生自身认知特点的影响,当前一些藏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能有效树立。为此,要结合藏族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多渠道构建藏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藏族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同友 包雅玮
指导大学生将兴趣爱好、专业学识、发展目标与社会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在培育社会理性中达到大学生创业者在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共识。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秉持诚实守信的品质并将其贯穿创业过程的始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普遍重视。现实中,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莹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社会,信息传播逐步进入"微时代",当代大学生接收课堂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微博、微信,具有片面性、平等性和快速性三项特征。与网络内容相比较,课堂教学内容在冲击力、互动性和及时性方面存在不足。文章提出应在系统性与短小性相结合、导向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及时性与关联性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相结合四条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微教学 微时代 核心价值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晓红 田杰 吴超
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在给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种种冲击和负面影响。高校作为培养大才的摇篮,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功能,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成为大学生内在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求索
[作者]
宋劲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公民明确了基本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新指向。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和制度建设之中。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意识教育 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涛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引领社会思潮、提升国民素质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度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作用。文章论述了红色文化,尤其是贵州的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方面的意义,并且从政府、家庭、学校、个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用红色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途径。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辉 徐永赞
在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因为以施教者为主体造成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主体地位缺失、主体意识差、创新意识不强等具体问题,从而影响教育效果。这迫切需要以接受理论为指导,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更多从接受者的角度观察和审视教育过程、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教育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真正入心入脑,落到实处。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接受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海英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安定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纠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关键词:
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数民族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昊
高校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应该将探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放在首位。在教育实践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为大学生所接受,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载体形式,同时高校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示范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付诸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东喜 乔长水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双向性,传播内容比较个性化,接受方式具有可移动性,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强、影响力大,但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给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新媒体工作水平,通过加强主渠道建设提高学生的判断力选择力。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小华 李玲 王乐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