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0)
2023(10315)
2022(8789)
2021(8213)
2020(7006)
2019(15778)
2018(15615)
2017(30404)
2016(16112)
2015(18038)
2014(17620)
2013(16941)
2012(15080)
2011(13235)
2010(12924)
2009(11701)
2008(11045)
2007(9534)
2006(7873)
2005(6770)
作者
(41400)
(34768)
(34562)
(33010)
(21938)
(16478)
(15684)
(13567)
(13277)
(12134)
(11848)
(11684)
(10837)
(10702)
(10572)
(10549)
(10336)
(10178)
(9921)
(9899)
(8319)
(8258)
(8237)
(7993)
(7823)
(7749)
(7592)
(7451)
(6837)
(6730)
学科
(61010)
经济(60906)
管理(52573)
(47664)
(41041)
企业(41041)
方法(30952)
数学(27661)
数学方法(27299)
(20538)
(15872)
(15852)
中国(15358)
业经(14077)
(13098)
财务(13055)
财务管理(13022)
企业财务(12357)
(11132)
(10376)
贸易(10370)
技术(10210)
农业(10183)
(10139)
(10049)
银行(10040)
环境(10016)
(9692)
(9607)
金融(9603)
机构
学院(215740)
大学(215449)
(91286)
经济(89635)
管理(89092)
理学(78068)
理学院(77322)
管理学(76076)
管理学院(75650)
研究(64008)
中国(48993)
(45119)
(42373)
财经(36038)
科学(35994)
(32892)
中心(31517)
(30947)
业大(29682)
经济学(29083)
(29081)
(28787)
财经大学(27161)
经济学院(26376)
研究所(25976)
(25490)
北京(25323)
师范(25221)
商学(24004)
(23906)
基金
项目(154400)
科学(124672)
基金(115477)
研究(115190)
(98921)
国家(98111)
科学基金(87162)
社会(76366)
社会科(72601)
社会科学(72585)
基金项目(61460)
(59881)
自然(55438)
教育(54240)
自然科(54215)
自然科学(54202)
自然科学基金(53236)
(49926)
编号(46085)
资助(46025)
成果(36117)
(35536)
(34711)
重点(34311)
(33465)
国家社会(32445)
(31912)
教育部(31643)
创新(31330)
人文(31028)
期刊
(92060)
经济(92060)
研究(59426)
中国(39322)
(37359)
管理(33171)
学报(28462)
科学(27848)
(25568)
大学(23638)
学学(22542)
教育(20791)
技术(20314)
(18936)
金融(18936)
财经(18067)
农业(17076)
(15428)
业经(15155)
经济研究(14508)
问题(12377)
财会(10912)
理论(10598)
技术经济(9908)
统计(9677)
(9654)
实践(9561)
(9561)
科技(9439)
(9184)
共检索到302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褚福灵  
退休年龄是退出劳动领域和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世界各国的退休年龄明显不同。退休年龄过低或过高,都将影响养老保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退休年龄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决定性因素应当是养老保险缴费资格年限与领取养老金年限的对比关系,即自我负担系数。应当以养老保险的自我负担系数为标杆,建立起科学的、常态化的、自动调节的退休年龄决定机制。本文根据自我负担系数决定退休年龄原理和世界165个国家的实践数据,对中国2010~2060年的退休年龄区间进行了测算,提出了以5年为周期的退休年龄调整幅度的退休年龄决定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再贵  秦少鹏  
本文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度收支平衡目标下,建立了“盯紧”平衡制度赡养率的退休年龄调整模型。在养老金替代率和征缴率各取3档形成的9种情景下,考察“男女同时”和“先女后男”两种延迟退休方案下2021—2050年退休年龄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建立的退休年龄调整模型可以使退休年龄随基金支付压力动态调整,实现基金年度收支平衡,其中“男女同时”延迟退休能更早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但预测期末男性平衡退休年龄过高;在现行养老金替代率和征缴率水平下,到2050年平衡退休年龄最高会达到72岁多,应通过提高征缴率、合理设定替代率来降低平衡退休年龄。敏感性分析显示,提高城镇就业比率和城镇职工参保率对降低平衡退休年龄的作用大于总和生育率。若养老金替代率设为50%、征缴率能提高到75%,则“先女后男”每年提高6个月退休年龄是较为理想的方案,到2050年平衡退休年龄为66岁零3个月。本研究可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荣莉  林健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国外退休年龄的研究动态,主要包括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延迟退休问题和投票法决定退休年龄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于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涛  李培志  
案情简介■农民老赵今年65岁。2003年初,一直在家无事的老赵由于经济拮据,托人在该村附近的一家苗圃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从事苗圃的栽培和修剪等工作,月工资为6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12月25日上午7时许,老赵在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肇事汽车撞伤致死,汽车逃逸。老赵的子女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对老赵之死不认定为工伤,老赵的子女不服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勇  蒲勇健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最优退休年龄问题提出用经济学方法处理的新思路 ,先介绍国外计算给付确定制基本养老金的两种方法 :模式计划法与传统或常规计划法 ,再基于模式计划法的给付确定制基本养老金模式 ,通过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构建养老金福利计算的经济模型 ,并据此描述工作年龄、利率、退休年龄、去世年龄等经济变量共存的数量关系 ,给出在任意年龄实际退休时 ,员工可得养老金的预期现值 ,最后得到以取得最大养老金福利为目标的最优退休年龄与工作年龄、利率、去世年龄之间关系的实证数据 ,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员工选择最优退休时机的参考依据 ,也可为企业制订人力资源保护政策和计划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帆  王子洲  李苑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于退休行为决策因素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养老金收支平衡定量研究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国民受教育年限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确定在延迟退休政策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确定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职业中的体现,选取大学教师、外科医师、体力劳动者、公司白领和普通司机五个职业作为Topsis法的评级对象,将各职业者的工作环境、工作经验、体质要求、教育资源投入作为评级依据,并以此结果作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参考。如果在必须延迟退休1—5年的情况下重体力劳动者延迟1年、客车司机延迟2年、教师和公司职员延迟3—4年,医生延迟4—5年。本文认为,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时,需整体、缓慢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熠  
文章通过连续时间养老金收支模型分析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的效应,即缴费年限效应、领取年限效应、替代率效应和差异效应。改革的最终效果是上述四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看,前两种效应占据主导;长期看,后两种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效果和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改革速度以及未来参保人口结构有关。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改革过程还是从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看,延迟退休年龄都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延迟退休年龄必将减轻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负担的传统说法并不全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简永军  周继忠  
本文基于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构建"先富后老"、"先富未老"、"未富先老"的模型结构,在开放经济下建立一个"四地区"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初始均衡和最终均衡之间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本文结果显示资本会由人口快速老龄化地区流向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地区,这个结论意味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使得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中国的储蓄率,并导致资本输出减少。文章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试验,旨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卢晓军  
了解合理退休年龄的评判标准和估算方法是政府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财务平衡法则、经验法则以及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别估算了中国的合理退休年龄。三种估算结果虽略有差异,但均显示高于现行平均退休年龄,且随着时间推移,退休年龄应逐步上升。同时,根据CGE方法估算的退休年龄变化路径,相应的GDP增长率、消费水平、社会总工作效率均要高于维持现有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封进  韩旭  
本文将退休制度、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考察制度退休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对中国改革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评析。参保职工办理退休后工作机会减少、养老金这一非劳动收入提高,个人在家庭内提供照料的可能性增加,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下降。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数据中处于退休年龄前后的样本,利用双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女性在办理退休手续(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提高34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下降40个百分点;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退休对照料和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减小。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封进  韩旭  
本文将退休制度、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考察制度退休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对中国改革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评析。参保职工办理退休后工作机会减少、养老金这一非劳动收入提高,个人在家庭内提供照料的可能性增加,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下降。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数据中处于退休年龄前后的样本,利用双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女性在办理退休手续(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提高34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下降40个百分点;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退休对照料和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减小。男性在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增加13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降低47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和60岁,则51-60岁女性提供家庭照料的概率将分别下降12和29个百分点。随着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需要权衡劳动供给和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箴薇  宋德玲  
基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制度,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考察女性退休对其配偶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退休会导致其配偶退休概率提高,劳动参与率降低,对工作时间无显著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女性的自身健康状况在女性退休对配偶劳动供给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考察延迟退休年龄对家庭劳动供给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男性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对女性的退休及工作时间无显著影响。因此,延迟退休年龄能够促进家庭劳动供给、增加家庭财富积累,但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应充分考虑在家庭内部的溢出效应,立足于家庭,渐进式逐步实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琴  彭浩然  
本文基于2011年CHARLS数据,利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了45岁~60岁劳动者个人特征、配偶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他们延迟退休意愿和无休止劳动意愿的影响。本文发现,女性、具有高级职称和农业户口的劳动者更愿意延迟退休,在企业工作、具有农业户口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倾向于无休止劳动。对延迟退休意愿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妻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趋势。女性的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但并不受丈夫的影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无休止劳动的预期均下降。针对以上结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李唯君  冯秋石  王正联  曾毅  
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迟以及如何延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议题。文章考察9种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下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5~2050年的变化,关注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并特别关注"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且身体健康的劳动年龄人口),系统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将如何影响中国人力资本。预测结果显示,相比保持目前退休年龄不变的基准方案,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在人力资本方面有着不同效果,所增加的劳动力其范围大约在年均2800万人至9200万人之间。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扩张,延迟退休年龄所增加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将普遍较高,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