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7)
- 2023(12542)
- 2022(11322)
- 2021(10803)
- 2020(9086)
- 2019(21239)
- 2018(21415)
- 2017(40338)
- 2016(22698)
- 2015(25832)
- 2014(26277)
- 2013(25362)
- 2012(23181)
- 2011(20666)
- 2010(20945)
- 2009(18757)
- 2008(18249)
- 2007(16108)
- 2006(13948)
- 2005(12111)
- 学科
- 济(82296)
- 经济(82208)
- 管理(65694)
- 业(58287)
- 企(49877)
- 企业(49877)
- 方法(41185)
- 数学(35417)
- 数学方法(34803)
- 农(21607)
- 中国(21411)
- 财(20865)
- 学(19921)
- 理论(18432)
- 业经(18123)
- 环境(16997)
- 地方(16769)
- 制(15108)
- 和(14761)
- 教育(14300)
- 农业(14089)
- 务(14016)
- 财务(13941)
- 财务管理(13904)
- 划(13833)
- 贸(13787)
- 贸易(13779)
- 技术(13618)
- 易(13344)
- 企业财务(13114)
- 机构
- 学院(311799)
- 大学(309823)
- 管理(122337)
- 济(111331)
- 经济(108316)
- 理学(105921)
- 理学院(104706)
- 管理学(102401)
- 管理学院(101848)
- 研究(97813)
- 中国(71138)
- 京(66505)
- 科学(64314)
- 财(51500)
- 所(49665)
- 农(48758)
- 业大(47563)
- 江(46845)
- 研究所(45213)
- 中心(45112)
- 范(43496)
- 师范(43090)
- 北京(42008)
- 财经(41394)
- 州(38890)
- 农业(37975)
- 技术(37628)
- 经(37389)
- 院(35916)
- 师范大学(34072)
- 基金
- 项目(213995)
- 科学(165853)
- 研究(158350)
- 基金(150178)
- 家(130136)
- 国家(128972)
- 科学基金(110467)
- 社会(94398)
- 社会科(89140)
- 社会科学(89113)
- 省(87115)
- 基金项目(79936)
- 教育(75702)
- 自然(73219)
- 划(72409)
- 自然科(71420)
- 自然科学(71405)
- 自然科学基金(70013)
- 编号(67817)
- 资助(63208)
- 成果(55315)
- 重点(47913)
- 课题(47632)
- 部(45813)
- 发(44634)
- 创(44284)
- 项目编号(41752)
- 创新(41018)
- 科研(40899)
- 大学(40546)
- 期刊
- 济(122847)
- 经济(122847)
- 研究(87197)
- 中国(63496)
- 学报(50526)
- 教育(46978)
- 科学(44472)
- 管理(43688)
- 农(43645)
- 财(39752)
- 大学(37742)
- 学学(34915)
- 技术(30640)
- 农业(30619)
- 融(21849)
- 金融(21849)
- 业经(20969)
- 图书(20899)
- 财经(18789)
- 经济研究(18242)
- 经(15851)
- 业(15782)
- 科技(15485)
- 理论(15441)
- 问题(15324)
- 版(14735)
- 技术经济(14650)
- 实践(14567)
- 践(14567)
- 书馆(14026)
共检索到450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正青 古宏晨
本文探索了如何组织青年教师队伍,发展新兴学科,依托“开放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学科,联合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基地和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构建教育服务于企业的新型合作关系和运行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萍萍 沈晨 施卫东
分析了工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工程实践复合载体的理念并进行了实践,即一方面构建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基地相互交融所构成的工程实践"硬载体";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创新机制,通过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的协同创新,构建有利于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软载体"。介绍了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工学研究生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工学研究生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复合载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厂 钟珊珊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状况下,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陷入了困境。通过向社会"要"资源,高校企业"联姻","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这条"捷径",不仅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还能解决研究生教育不断扩大的规模与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关键词:
“产学研” 联合培养 校企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云助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秀德
本文论述了加快我军高层次复合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军事学博士生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过程中需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在培养对象的选择上,要注重选人与选题相结合,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注重拾遗补缺,因材施教,强化专业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建立与课题以及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三是在论文指导上,要注重内联外请,发挥导师组、教研室和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的作用,形成多学科专家联合指导的综合优势,提高论文指导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珊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学徒式培养模式和专业式培养模式、专业式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三个阶段。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生的个体差异、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多样化和层次性以及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不均衡等五个方面的原因,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多样化 必然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尧成 孙跃东
围绕解决"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训练"等问题,致力于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缩小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我国具有研究生院建制的高校已全面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探索,其主要举措和实践成效就是:坚持"以创新为灵魂,以导师为关键,以科研为核心"的思想指导,围绕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具体探讨并建设了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鹏大
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赵鹏大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是指通过一定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精通多种技术、善于运用创新科学思维、对多门学科领域发生兴趣并取得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人才。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往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武媚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
多专业融合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建军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省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紧扣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专业对口率评价指标与复合型人才职业迁移的矛盾、缺乏适用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专业之间沟通与合作不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脱节等问题。高职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时应把握设定渐进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培养专业基础上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兴趣和能力基础上的"精英教育"、建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原则,实行通识类课程选修、跨专业核心课程选修、特长生联合培养、专业主辅修制等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周红
积极开启合作交流对话机制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高校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以多校联盟机制为基础创建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长效培养机制有助于实现高校合作的多样化,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特色。以互换交流为平台,创设学科交叉渗透和素质融合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证明,依托高校地域优势,实现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全面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因素,形成互惠多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合作交流 多校联盟 呼唤交流 区域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俊飞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复合型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在现代职教体系架构下,产教紧密融合,搭建人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立交桥",发展终身教育,有利于提升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推动技术技能人力资源的持续开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床木 吴伟 王恩涛 陈黎明
科研院所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为例,总结了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探索与初步成效,分析了招生规模较小、培养模式单一、招生类别复杂、安全问题时发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扩大招生规模、优化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及完善管理措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 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