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8)
- 2023(11640)
- 2022(10309)
- 2021(9585)
- 2020(7867)
- 2019(18230)
- 2018(18182)
- 2017(34969)
- 2016(19240)
- 2015(21596)
- 2014(21683)
- 2013(21407)
- 2012(19396)
- 2011(17437)
- 2010(17447)
- 2009(15793)
- 2008(15211)
- 2007(13084)
- 2006(11546)
- 2005(9867)
- 学科
- 济(74788)
- 经济(74708)
- 管理(57651)
- 业(49209)
- 企(41345)
- 企业(41345)
- 方法(34464)
- 数学(29565)
- 数学方法(29176)
- 中国(21567)
- 农(18848)
- 学(18575)
- 地方(17861)
- 环境(17844)
- 财(17053)
- 业经(16155)
- 和(13619)
- 理论(13505)
- 划(12918)
- 农业(12630)
- 技术(11743)
- 制(11636)
- 贸(11206)
- 贸易(11199)
- 务(11028)
- 财务(10962)
- 财务管理(10942)
- 易(10787)
- 企业财务(10346)
- 银(10304)
- 机构
- 大学(268707)
- 学院(268284)
- 管理(109255)
- 济(99062)
- 经济(96519)
- 理学(95193)
- 理学院(94071)
- 管理学(92319)
- 管理学院(91855)
- 研究(88592)
- 中国(63661)
- 科学(58490)
- 京(58463)
- 所(43878)
- 财(43595)
- 业大(42419)
- 农(42205)
- 研究所(40484)
- 中心(40170)
- 江(37877)
- 北京(36915)
- 范(36687)
- 师范(36333)
- 财经(35709)
- 院(33294)
- 农业(33087)
- 经(32385)
- 州(31777)
- 师范大学(29436)
- 技术(29187)
- 基金
- 项目(192938)
- 科学(151083)
- 研究(139149)
- 基金(138605)
- 家(120933)
- 国家(119950)
- 科学基金(103546)
- 社会(85860)
- 社会科(81285)
- 社会科学(81259)
- 省(76273)
- 基金项目(75079)
- 自然(69119)
- 自然科(67406)
- 自然科学(67392)
- 自然科学基金(66101)
- 划(64550)
- 教育(63121)
- 编号(56862)
- 资助(56407)
- 成果(45008)
- 重点(42701)
- 部(40826)
- 发(40795)
- 创(39560)
- 课题(39143)
- 创新(36852)
- 科研(36623)
- 计划(35319)
- 大学(35186)
- 期刊
- 济(105746)
- 经济(105746)
- 研究(75613)
- 中国(47814)
- 学报(43697)
- 科学(40154)
- 管理(38384)
- 农(37274)
- 大学(32338)
- 财(31364)
- 学学(30384)
- 教育(29843)
- 农业(26536)
- 技术(23718)
- 融(18450)
- 金融(18450)
- 业经(17791)
- 图书(15746)
- 经济研究(15689)
- 财经(15651)
- 问题(15134)
- 科技(14304)
- 资源(14161)
- 业(13575)
- 理论(13399)
- 经(13179)
- 现代(12664)
- 实践(12613)
- 践(12613)
- 技术经济(12289)
共检索到377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莫琳 俞孔坚
针对北京市面临的内涝水患和水资源短缺双重矛盾,融合国内外最新的生态雨洪管理理念,提出以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构建城市"绿色海绵",转变依赖大规模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探索雨水资源化的新型景观途径。以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拓片区为例,具体研究"绿色海绵"构建的技术方案,规划三级生态雨洪调蓄系统,通过对雨水径流进行源头控制和就地入渗,实现城市防涝、水源涵养和水景营造的多重效益。
关键词:
雨洪管理 安全格局 景观设计 亦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喻丁一 冉静 许乙青
城市开发建设需要为行洪排涝留有空间,而快速的城市化对雨洪调蓄空间的侵占使得城市在极端气象灾害中遭受了沉重的教训。现有的研究提出了雨洪调蓄目标容量的计算方法,但该目标容量如何转化为可落地的雨洪调蓄空间布局规划,仍需深入研究和案例探索。为此,提出了一套定量布局雨洪调蓄空间的方法路径,并以万载县城南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该方法首先运用二维洪水模型FLO-2D模拟二十年一遇降雨事件下的雨洪淹没情况,再将汇水区作为雨洪管理单元,结合地表径流“源头—过程—末端”的三个状态,对生态雨洪调蓄空间进行结构梳理,来指导汇水区的雨洪调蓄用地布局优化。本研究的雨洪调蓄空间规划高度关联具有雨洪调蓄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以期为后续城市开发建设提供约束和指导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刚 王琳 王晋
在小流域尺度上,基于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理论,利用Strahlcr—Horton定律和ArcGIS技术提取出韩仓河流域的水系分布和49个集水区,综合考虑洼地、水系节点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湿地位置和数量37个,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和75%的径流总量控制率标准,分别得到湿地总径流控制容积9.184 2×10~5m~3和湿地防洪调蓄容积4.282 2×10~6 m~3。在小流域空间上实现了雨洪水资源的生态技术调蓄。
关键词:
小流域 水生态 雨洪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菲 王可 殷利华
近些年快速城镇化导致我国很多城市旱内涝频发,与"速排"相反,一些国内学者提出城市雨水资源化。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行,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尤显重要,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仍较缺乏。从城市规划层面探讨了雨洪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方法途径,首先综合分析城市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他专项规划,把控多层次"灰色"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耦合关系:其次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归纳"雨水促渗截留型"、"雨水调蓄;争化型"、"综合功能型"三大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邵明 汤林子
绿地作为城市空间中调蓄雨洪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前海绵绿地建设多是宏观概念提出或微观局部技术改造,缺少城市绿地系统角度对于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体系研究。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下开展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专项探索,以通辽市为例提出绿地雨洪管理规划原则、内容和方法,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探索城市雨洪管理功能指引。既能够科学理性地呼应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也为优化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应对城市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淑秋 韩志刚
针对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融合最新雨洪利用与管理理念,提出"生态海绵"地区的雨水利用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前瞻性提出雨水资源化的途径。研究优化探讨"生态海绵"的构建技术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海绵"对雨水的渗透及滞留利用,实现水资源保护、城市防洪、水景观及水污染控制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雨水利用 城市规划 水系统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金丽 孙永利 郑兴灿 葛铜岗 郑华清
全面分析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发展状况,从系统、绿色、协同的顶层设计角度,研究提出城市绿色排水系统规划技术路线;以安全、低碳、节约、生态、智慧为基准,建立城市排水系统绿色核心指标体系,为排水系统规划提供指引;明确排水管网、城市雨水、城市污水、城市水系等涉水要素生态化发展规划技术要点与实施途径;形成城市绿色排水系统规划技术体系,支撑排水系统绿色发展规划,助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进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正 胡楠 李雄 戈晓宇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中国应对城市多种水生态安全问题的重点研究工作之一。城市绿地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我国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现阶段尚缺少针对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规划全过程的研究来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绿地应强化其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载体、呼应海绵城市体系结构布局的有机网络和承担处理城市雨洪问题的辅助角色的发展特征。提出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程序与编制内容的响应思路,重点针对基于水安全敏感性的城市绿地适宜性分析和城市绿地规划布局优化、基于海绵城市指引的集雨型绿地分类和集雨型绿地空间优化路径及实施策略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绿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妍 朱建民
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本文提出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概念,运用综合合项思维方法,依据绿色发展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从绿色生产、绿色治理、绿色产业、绿色社会与绿色环境五准则构建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绿色模型"。本文对天津、北京、上海、重庆四城市发展实际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验证了"绿色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合理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衡量方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对天津市2011—2016年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天津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发展
关键词:
城市生态规划 绿色发展竞争力 绿色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云 俞孔坚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洪涝灾害严重和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提出应整体和多目标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非单一目标或工程的方式来解决。运用景观安全格局途径,前瞻性地判别出对控制洪涝灾害关键的局部、点和位置关系,通过保护、管理和规划坑塘、湿地和绿色水道系统来实现城市的洪涝治理,并通过蓄滞和下渗雨水来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另外,通过规划前后定量化的模拟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对规划的结果进行检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巍 侯晓蕾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本文界定了绿色廊道的概念、特征、类型与作用;然后概述了城市绿色廊道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西方绿色廊道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和规划思想;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当前我国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将利于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并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苏宁 赵蕾
当前气候变化导致的城市内涝、雨洪灾害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为加以应对,我国提出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海绵城市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试图从城市水环境、城市水景观、城市水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及法规等方面,对雨洪管理视角下的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相关研究路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雨洪管理 城市水系 研究路径 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苏宁 赵蕾
当前气候变化导致的城市内涝、雨洪灾害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为加以应对,我国提出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海绵城市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试图从城市水环境、城市水景观、城市水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及法规等方面,对雨洪管理视角下的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相关研究路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雨洪管理 城市水系 研究路径 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思成 运迎霞 李道勇
基于京津冀地区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雨洪安全风险QDF评价体系并优化风险测度函数,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对防灾规划措施进行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既定重现期下的测度函数优化能够提高雨洪风险的评估效率;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持续性投资,雨洪基建管理应在投资水平、预期损失和总成本间寻找最优效益点;内涝情境下的降雨强度值与5种土地类别承灾体的损害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江河堤防失稳情境下的防灾规划需依据风险评估值划定Ⅲ级雨洪防护圈;雨洪管理项目清单应依据不同气候场景下的灾害影响范围进行弹性调整。
关键词:
雨洪风险 测度优化 规划管理 QDF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青萍 李晓策 陈逸帆 唐健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系统性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宏观格局规划到具体实施层面统一协调,其中宏观层面构建雨洪景观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阐述了雨洪景观安全格局构建的内容与方法,即利用ArcGIS软件模拟区域雨洪生态过程,判别对保障区域洪涝安全、控制径流污染、保护雨水资源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位置和空间关系。最后,以南京市铁北地区为例具体阐述雨洪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和流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